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药界风云药监专刊

食品安全挑战想象力 司法之剑或应挥向监管机构

来源:食品科技网
摘要: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恶性事件却频频出现。食品安全的屏障为何屡屡被突破。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把好“入口“安全关该有哪些突破。...

点击显示 收起

    "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染色馒头""回炉面包"又接踵而来。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然而恶性事件却频频出现。食品安全的屏障为何屡屡被突破?监管到底缺失在哪儿?把好"入口"安全关该有哪些突破?今天(19日),新华社记者的一篇报道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新华社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从近期曝光的"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瘦肉精"等事件,到以前披露的"三聚氰胺"奶粉、"大头娃娃"奶粉和"假葡萄酒"事件,其中暴露出的"马后炮"式的监管问题,并不少见。往往事件被媒体曝光之后,监管部门才开始迅速的介入,文章中说,目前我国共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有40多万个,与之相比,监管人员人手相对较少,快速和常规检测能力不够完善。此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了"监管的习惯";比如在"瘦肉精"事件中,曝出"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的尴尬,更有甚者,少数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甚至存在执法腐败,监管职责被抛之脑后。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现行体制下,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依靠上级返还的收费罚款来"解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为利执法"。

  这篇报道在网络上也受到了网友的热烈追捧,在网易上,近万名网友参与了话题讨论。对于报道中提到的"马后炮"式的监管现象,不少网友表示感同身受,有网友说,一个企业的错误,为什么没有成为另一个企业的教训。一个职能部门的失职,为什么没有成为另一个职能部门的警钟。其中,监管人员有意无意的失职、渎职,是不可忽视的,而渴求食品安全的消费者,期待司法之剑也能挥向监管机构,追问这本应确保公民安全的"最后防线"是如何崩塌的。还有网友说,花样百出的食品安全事件,挑战着消费者的想象力;监管的无序和失措,则挑战着管理者的信用和权威。"染色馒头""回炉面包"再度敲响食品安全警钟,警钟为谁而鸣,值得每个人深思。


作者: 2011-4-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