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药品天地专业药学实验技术色谱技术色谱论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磷酸苯丙哌林口服液的含量

来源:中国色谱网
摘要:磷酸苯丙哌林口服液(科特口服液)为非麻醉性镇咳药,其含量测定方法有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1],操作较繁琐,费时,结果误差较大。也有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法测定[2]。本文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磷酸苯丙哌林对照品(批号:0237-970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磷......

点击显示 收起

 

  磷酸苯丙哌林口服液(科特口服液)为非麻醉性镇咳药,其含量测定方法有提取-紫外分光光度法[1],操作较繁琐,费时,结果误差较大。也有采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法测定[2]。本文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1 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LC-10A vp),二极管阵列检测器(SPD-M10A vp)。
磷酸苯丙哌林对照品(批号:0237-970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磷酸苯丙哌林口服液(规格为100 mL∶200 mg)、辅料(蔗糖、蜂蜜、山梨酸钾、β-环糊精、柠檬香精、薄荷油、乙醇)均由深圳市长白山制药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符合药用标准。甲醇为色谱纯,冰醋酸、三乙胺均为分析纯。

2 色谱条件

  色谱柱:Shim-pack CLC-ODS(M)4.6 mm×150 mm,岛津公司;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醋酸溶液(取三乙胺液14 mL,冰醋酸5.7 mL,加水稀释至100 mL)(60∶40∶5∶0.5);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进样量:10 μL;磷酸苯丙哌林与辅料的分离度为6.5。

3 线性关系

  精密称取于105 ℃干燥至恒重的磷酸苯丙哌林对照品50.9 mg,置5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即得对照品贮备溶液。精密吸取1、2、3、4、5 mL分别置于25 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按上述色谱条件,分别进样10 μL,以主峰面积为横坐标(X),对照品浓度(μg.mL-1)为纵坐标(Y)作图,回归方程为:
Y=3.609×10-4X+2.674 r=0.9999
线性范围40.7~203.6 μg
.mL-1

4 加样回收试验

  精密吸取已测知含量的口服液5 mL,分别加入对照品5、10、20 mg于100 mL量瓶中,照“样品测定”项下方法测定,测得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4%、99.75%、99.83%,RSD分别为0.8%、0.8%、0.6%,n=5。

5 空白试验

  取按处方配制的辅料空白液,按回收试验项下的方法操作,结果在对照品的出峰时间无色谱峰出现,说明辅料对主药测定无干扰,结果见图1-A。

图1 空白辅料(A)、对照品(B)和样品(C)色谱图
1.辅料 2.磷酸苯丙哌林

6 重现性试验

  按样品的测定方法测定同一批样品,结果含量平均值为96.56%(n=5),RSD=0.4%,说明方法的重现性较好。

7 稳定性试验

  将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 h进样测定,测得结果一致,说明样品稳定性较好。

8 样品测定

  精密吸取本品5 mL(约相当磷酸苯丙哌林10 mg),置100 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过滤(0.45 μm),即得样品溶液。精密吸取“2.2”项下对照品贮备溶液10 mL于100 mL量瓶中,加入流动相稀释至刻度即为对照品溶液。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样品溶液各10 μL进样,用外标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见表1,色谱图见图1-B、C。

表1 含量测定结果(标示量%,n=3)

批 号

本法

标准法[1]

改进法[2]

980306

99.3(0.3)

96.2(1.0)

99.8(0.6)

961021

96.7(0.4)

92.6(1.2)

95.9(0.8)

961024

96.6(0.2)

92.5(1.1)

95.5(1.0)

961027

97.3(0.4)

93.0(1.0)

96.8(0.8)

注:括号内为RSD(%)

9 讨论

9.1 流动相的选择 磷酸苯丙哌林为弱碱性物质,在反相色谱系统中产生色谱峰拖尾现象,故在流动相中加入三乙胺作为扫尾剂[3],消除拖尾现象,同时为了获得较适宜的保留时间,在流动相中加入冰醋酸使呈酸性,以缩短保留时间。
9.2 方法的选择 采用本法测定磷酸苯丙哌林口服液的含量,不需分离提取,直接测定,结果准确,精密度好。标准法[1]需多次提取,操作繁琐,不易提取完全而导致测定结果偏低(见表1)。改进法[2]虽准确性提高了,但仍操作不便,因此本法不失为较可取的检测方法之一。笔者也曾尝试采用导数光谱法测定其含量,但试验中发现其辅料溶液在270 nm波长处有1个强于主药约4倍的吸收峰,无法用导数消除。

作者单位:深圳市药品检验所 518029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药品标准.WS-180(X-139)-90
2
 王玉,丁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法测定磷酸苯丙哌林口服液的含量.药物分析杂志,199818(2)116
3
 安登魁主编.药物分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66

(本文于1998年9月11日收到)

 

作者: 杨敏李军 2007-5-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