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药品天地专业药学药学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在抗精神病药诱发糖代谢疾病中的意义

来源:www.medcyber.com
摘要:1-49(常州)为了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在抗精神病药诱发糖代谢疾病中的意义。研究者对152例空腹血糖(FPG)、糖耐量试验2h血糖(2HPG)正常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按HbA1c正常/......

点击显示 收起

2006年05月17日 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 Vol.39 No.1 P.1-4 9 (常州)为了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在抗精神病药诱发糖代谢疾病中的意义。研究者对152例空腹血糖(FPG)、糖耐量试验2 h血糖(2HPG)正常的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按HbA1c正常/异常分层后随机分HbA1c正常组(115例,以下简称正常组)及HbA1c异常组(37例,以下简称异常组),分别给予利培酮(正常组37例,异常组12例)、氯氮平(正常组40例,异常组13例)及氯丙嗪(正常组38例,异常组12例)治疗,治疗前及治疗第6周后测定各组患者的FPG及2HPG。结果(1)仅氯氮平异常组患者治疗后2HPG[(9.5±1.8)mmol/L]较治疗前[(7.2±1.4)mmol/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各组内治疗前、后FP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HbA1c水平因素与药物因素对治疗后2HPG存在交互作用。(4)氯氮平异常组患者治疗后2HPG高于利培酮异常组[(7.4±1.7)mmol/L]及氯丙嗪异常组[(7.3±1.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正常组患者治疗后2HP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各异常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合计2HPG[(7.1±1.6)mmol/L],[(8.1±1.9)mmol/L]均高于各正常组的合计2HPG[(6.2±1.4)mmol/L],[(6.5±1.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后发生糖代谢疾病的比值比(OR)经标化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HbA1c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是抗精神病药诱发糖代谢疾病的高危人群。
作者: 2006-5-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