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疾病专题常见病五官科耳鼻喉

中耳炎

来源:中药网
摘要:中耳炎症消炎利窍中耳炎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我们这里只谈化脓性中耳炎。而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是细菌进入中耳后造成的化脓性感染。急性中耳炎常伴随着感冒、鼻腔和咽部的急性炎症,或是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时发生。当人体抵抗力减弱,特别是在营养不足,维生素缺乏,受凉受潮,或有慢性心......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耳炎症  消炎利窍
    中耳炎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我们这里只谈化脓性中耳炎。而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急性和慢性,是细菌进入中耳后造成的化脓性感染。
    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本病的常见细菌是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变形杆菌,其他细菌较为少见。急性中耳炎常伴随着感冒、鼻腔和咽部的急性炎症,或是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流感等)时发生。鼻腔的机械性阻塞,用力擤鼻,鼻腔灌洗也是多见的原四。当人体抵抗力减弱,特别是在营养不足,维生素缺乏,受凉受潮,或有慢性心肾疾病和变态反应等因素影响下.容易诱发本病。细菌侵入主要通过咽鼓管,同时也可以从外耳经破裂的鼓膜进入,偶尔也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本病以婴幼儿多见,因为小儿从耳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粗,且平直。而小儿更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斤易引起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喝水、吃饭时,易发生呛咳、呕吐,食物很容易从耳咽管进入小耳而引起本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更为常见,影响较大的病疾。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得到适当彻底治疗,以至迁延而致。也有因患麻疹、猩红热所引起的坏死性中耳炎进一步发展而致。鼻和咽慢性病变的持续存在,也是慢性中耳炎的致病因素。慢性中耳炎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急性颅内感染,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邪气盛行而引起。中药治疗中耳炎有虚实之分。实证的主要症状为耳内胀闷,耳痛、面色红赤,听力下降,耳鸣,耳道脓液黄稠。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当归龙荟丸、通窃耳聋丸治疗。汤药可选用经验方:
    银花l0g    连  翘15g   公  英l0g  地  丁l0g
    黄芩l0g    黄  柏l0g   鱼腥草10g  甘  草l0g
    柴胡l0g
    水煎服,每日两次,每次150ml。
    外治法:可用大蒜1瓣,蒸馏水lOml,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每日数次,1次数滴。疗效颇佳。
    虚证的主要症状为耳道流出脓色清稀,耳聋、耳鸣、面色萎黄、头昏眼花、四肢乏力,属于脾肾气虚。中成药可选用归脾丸、参苓白术丸治疗。汤药可用:
    银  花l0g  白  芷l0g  地肤子l0g  鱼腥草l0g
    野菊花l0g
    水煎服,每日2次。
    若见到患者耳内肿痛不甚,耳内脓出经久不干,色黄不粘.微有腥臭,伴有头昏耳鸣、心烦失眠,手足心热、腰酸乏力等,属于阴虚火旺。中成药可选用知柏地黄丸、耳聋左慈丸治疗。汤药可选用:
    知  母10g  黄  柏lOg  山萸肉10g  山  药10g
    丹  皮10g  赤  芍10g  泽  泻10g  竹  叶6g
    水煎服,每日2次。
    除内服药外,可配合外治法:取五倍子(炒黑存性)3g,枯矾1g,研极细末,取少许吹入耳内,吹药前应先将耳内分泌物擦净。
    饮食疗法:可取冬瓜30g,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服5天。或取薏米18g,金银花12g,柴胡9g,鳖甲15g,红糖适量,将银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外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天。
    一旦患上中耳炎,应注意及时清除耳内脓液,正确使用吹耳、滴耳药物。药物吹入或滴入耳内后,要用手按压耳屏数次,以使药物到达患处,并停留较长时间,用量不宜过多,以免阻塞脓液排出。睡觉时尽可能使患耳向下,以利排脓。若小儿患病,要密切观察流脓、头痛、发热、神志的变化,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防疾病的发展,穿透耳膜,引发变症。平时不能用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最好到医院耳鼻喉科处理,避免损坏鼓膜。游泳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感冒。多食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篷蒿、黄瓜、苦瓜等。只要积极预防,中耳炎就可以避免。
作者: 佚名 2004-5-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