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求医问药网络门诊名医出镜

王国三教授--全国名老中医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医家简介】王国三(1930~),河北丰南人,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名老中医,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河北省优秀专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医之一,河北省劳动模范。王国三教授历任河北省政协委员,唐山市人大代表,唐山市政协......

点击显示 收起

   【医家简介】王国三(1930~),河北丰南人,中医主任医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名老中医,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河北省优秀专家,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医之一,河北省劳动模范。振兴唐山功臣。王国三教授历任河北省政协委员,唐山市人大代表,唐山市政协委员,唐山市科协副主席,唐山市中医医院终身名誉院长,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河北分校顾问。他还兼任全国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国名医名术大典》编纂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国际中医心病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唐山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河北医药》《河北中医》编委 。           
    
  师出名门奉献唐山
  王国三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在父兄严格教管下,习诵诸子之学,后考入国立学校接受现代文化教育。王教授1946年遵父命9币从乡里老中医皇甫万选先生学医,同时继续随父兄研读古文诗词,1950年拜于著名中医岳美中先生门下,仍然坚持边学传统医著,边诵读诗词古文。岳美中先生学识渊博,不仅医术精湛,而且精于文史,擅长诗词,每当课余还讲授二十四史或诗词歌赋,王国三教授实感获益尤深。为了进一步深造提高,20世纪50年代初期,他又参加了卫生部北京中医进修学校学习,后又到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进修,20世纪70年代中期又在中医研究院全国中医研究班学习。几十年来他用功甚勤,从不稍怠,孜孜苦读每至深夜,一有意会随时笔录。王教授不仅大量药性、方剂可开口成诵,而且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医宗金鉴》等经典古籍以及历代各家医论、医案也烂熟于胸,运用自如,以至临证之际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他在教诲后学时,常常深有体会地说:“中医书籍文字古奥,不掌握一定的古文化知识,难于读懂、读深,做良好的古文基础是学好中医的前提。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医古籍虽然深奥难求,但能熟读成诵,深思熟虑,知本达变,即不愁登堂入室。”
    1954年王国三教授到唐山市中医医院,参力117"作以来,他积极努力,敬业务实,不断进取,立志在中医学术和中医事业上有所建树、有所贡献。他不仅坚持刻苦学习,精研医术,而且临床之余,笔耕不辍。在近50年的岁月里,他写出临床总结性、临床探索性和理论探索性学术论文70余篇,如《论仲景组方配伍规律》《论张仲景剂量应用的规律》等,同时参加了《自学中医阶梯》《急症胃痛证治》《临床中医内科学》《泌尿系结石治疗简编》等著作编撰,并先后承担多项科研项目,获得部、省、市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每一项科技成果都凝聚着他敬业的心血和汗水。
    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王教授反复查阅了中医四部经典,《外台秘要》《备急干金要方》《名医类案》《临证指南医案》以及金元四大家等名医的著作,并浏览了大量近代、现代信息资料,结合临证深入思辨,严谨求索,务使自己的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l生和实用性。
    1972年王国三教授相继担任唐山市中医医院副院长和院长以后,他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亲自制定规章制度,从严管理,坚持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及勤俭办院。他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每天应诊,亲自查房,定期听取各科医护人员的工作汇报,给予具体指导,带领全院于1992年创建了“全国三级甲等医院”,1995年又建成“全国示范中医院”。因业绩突出,王教授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河北省劳动模范、振兴唐山功臣等。    
    
  临证思辨虚怀若谷
  王国三教授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其对心病、肾病、肝病和脾胃病的治疗有独到的研究和显著的疗效,多年来慕名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
    王国三教授精湛的医术来源于他长年不懈的追求探索和深入思辨。比如,他在研究《伤寒论》的过程中,发现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三方,所针对的病症均为误下或误治所致的津液损伤之证,却不用养阴增液之品,曾久思不得其解。届经反复思考和临床验证,他才悟出此类病症因误下误治,表里阴阳之气俱已乖逆,若再用阴柔之品,必致郁滞不和,反生他变,为此仲景配置不同剂量的龙骨、牡蛎以收散乱之阳气,而以其他药物调和之,则气和而津液自生。
    王国三教授不仅勤学医书,而且虚怀若谷,以能者为师,经常与同道交流探讨、咨询请教。有一次他偶遇一位农村医生,这位医生自谓有治疗妇女白带频下的验方,王教授当即躬身请教,得方剂:煅龙骨、煅牡蛎、海螵蛸、焦白术、芡实各30克,研细末每服10克,日服3次。后他以此方治疗子宫颈癌两例均获良效。他在北京全国中医研究班学习时,就腹水的治疗,向方药中教授请教,方教授授以苍牛防己汤,后临床证实疗效果佳。
    学养深厚在于勤奋,成果丰硕在于敬业,医术精湛在于探索,王国三教授将自己的全部热情和精力投入了祖国的中医事业。为了人民的健康,他五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如今仍在临床第一线,满腔热情地为群众医伤治病,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中医理论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宝贵临床经验,而且树立了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以继承和发扬中医事业为终生志愿的医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用药有法精益求精
  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是用药,用药包括配伍、剂量、服药时间等,尤其是药证必须相合。这方面,内容颇多,此处试举王教授临床常见,而且带有规律性的用药特点。
    首先,老龄病人冲墙倒壁之药宜慎用,小剂轻投,恰合病机。临床医疗,王教授所治男妇老幼多矣,而老龄者尤多。《内经•阴阳应象大论》说:“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年已至此,机体各器官的功能都日趋退化。此外,这个年龄段的患者,虽都有个体差异,但他们普遍身体弱,l气血虚,病程长。自然衰老,加上病情消耗,对此等病的治疗,王教授认为不能求速功,应该小剂轻投,缓缓调理,方可收全功,冲墙倒壁之药,断当慎用。
    其次,服药时间亦为临床治疗的重要环节。它与方药及患者病情的各个方面,丝丝入扣,方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王教授认为,服药的时间,多不为人所重视,一般习惯于水煎,早、晚或早、午、晚分服,其实不然,其中有许多关系到疗效的学问。.李东垣在《脾胃论》中阐明要根据不同病情,确定不同的服药时间,如“饭后服”“空腹服”“临睡服”等50余种服药时间。如因失眠当服安神镇静药的患者,应问明其是入睡困难、睡眠不实多梦,还是醒得过早。若入睡困难,则宜在睡前半小时服药,药后即卧床休息,待药力发挥,即可入睡。若入睡不难,而睡2—3小时后即醒者,则宜临睡服,入床即睡,待将要醒来时,药力已发挥作用,此日根口可不醒,而继续睡去。
    此外,注意药量与身体强弱、病程长短的关系。按临床医疗的一般规律,身体弱者,多病程长,对药的耐受性差,药量宜小,多则于病体有害。体质壮者,病程短且急症多,急症则宜急治,药量宜大,小则于病无益。
   药量大小与患者的个体差异密切相关。就失眠而言,常见的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肝郁化火,助心火而阴阳失调所致失眠;心气虚损,神不守舍所致失眠;胆气虚,易惊失眠;心肾不交,水火不济所致失眠等。消除致病之因,失眠自除。但对此等失眠,酸枣仁与相关药配合均有治疗作用,其用量,则根据个体差异各有不同。王教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患者体质稍好,用量可稍大,以18-24克为宜;体质较好,病程较长,时服西药镇静药,对镇静药已有耐受性者,以30克为宜,还要配合蚧类潜阳镇静药,如紫贝齿、牡蛎等;体质好,病程短,失眠又甚者,宜加大药量,再加潜镇药,如龙骨、磁石等;身体瘦弱,长期失眠,曾服用西药安眠药,效亦不佳者,宜调补机体,同时用酸枣仁15-20克为宜;脑力劳动过度紧张,长期失眠不愈者,宜安排其适量体力劳动,同时用酸枣仁30克,龙骨、牡蛎各24克为宜;病人失眠同时心烦较甚者,宜酸枣仁适量加栀子6-10克。如此治疗,大部分失眠患者可获痊愈。
    (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一王国三》整理)
作者: 2013-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