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打造国际生物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加快萧山经济发展转型步伐

来源:萧山日报
摘要:“十一五”时期是萧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为此区委、区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汽车电子、数控装备、精密模具、生物工程、信息软件”五大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快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高技术产业平台,推进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和集群,为我区实现产业......

点击显示 收起

    “十一五”时期是萧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为此区委、区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汽车电子、数控装备、精密模具、生物工程、信息软件”五大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通过加快高技术产业基地的建设,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的高技术产业平台,推进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和集群,为我区实现产业转型奠定基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提升为生物工程产业在萧山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打造国际生物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加快萧山经济发展转型步伐  

 ——浙江生物工程产业萧山基地、浙江传化江南大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肖祥访谈录  

   “如果说20世纪是信息经济时代,那么21世纪可以说是进入了生物经济时代。萧山区政府把生物工程产业列为区五大高科技产业基地之一,这充分说明生物工程产业对我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结构方面的重要性。我们传化作为五大高技术产业基地的生物工程产业基地的建设和运营者,通过对园区一期项目建成后6年多时间的艰苦探索和实践,找到了园区未来发展的方向。为此,我们围绕生物工程产业基地的建设,投入了大量人力和财力,着手进行三大项目建设前期工作。这三大项目是: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平台、国际农产品采供中心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006年,我们完成了这三个项目在区发改局的立项备案,其中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平台项目己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我们将争取用5年时间,集聚1500家生物技术研发单位和企业,实现150亿元的技工贸收入和10亿元的税收,并提供5万人的就业机会……”浙江传化江南大地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肖祥接受本报《大城区周刊》记者采访,描绘起令人振奋的高科技生物产业发展前景。  



  6年尝试,生物技术集聚产业引领发展  

  传化大地提出的生物工程产业基地的建设规划,是有其在这几年生物工程产业方面的成功运作经验作为依据的。6年前,传化涉足当时国内少有的农业生物工程产业,当时谁也没有料到会对萧山乃至整个华东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以花卉产业为例:浙江省原先只是苗木大省,而非花卉大省,有了传化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后,通过种子种苗的引进、研发、繁育和推广,培育和带动了浙江整个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省花卉年产值达到68亿元,一举成为花卉大省,超过了云南、广东。再以瓜果类的西瓜为例:瓜农传统种植方式是高投入低产出,瓜农种瓜像打游击,今年种一个地方明年就要换一个地方,而且品质差市场价格低,影响了瓜农的收入。传化运用生物技术,向瓜农提供西瓜嫁接苗,解决了长期困扰瓜农的连作障碍问题,使原来只有一年一次的种植收获提高到可一年进行三次种植收获,并且可连续种5年。浙江有120万亩的西瓜种植面积,这一生物技术成果的应用,对于土地资源稀缺的浙江来说,大大有利于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产出率,对瓜农增产增收无疑是一大贡献。据调查,瓜农原来种西瓜每亩收益在3000元左右,现在达到了7000元左右,而且西瓜品质大大提高,市场价格也比其它西瓜要高,大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朱肖祥说,传化应用农业生物技术繁育的种苗,还结束了浙江种苗没有出口的历史,使萧山的花卉种苗出口到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过去,祖国大陆的高档花卉种苗如蝴蝶兰要从台湾省引进,现在台湾的花农反过来要与我们合作将产品出口海外。过去这样的蝴蝶兰种苗引进一株需要15元左右,高的要30元左右,现在传化种苗的推广,大大降低了花农的生产成本。  

  传化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关联产业的发展,如组织培养需要的容器、花卉培育需要的花盆、农药、肥料、资材等需求量大增,因此生物技术产业不仅给农业带来发展,也集聚了其他相关产业,引成了生物工程产业链。  



  成功实践后,园区应还有大事可做  

  传化大地的成功尝试,使传化集团的决策层和传化大地负责人觉得,生物工程产业远远不止这些,应该有大事业可做。把种养留给农民,让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发挥源头作用,这是他们已经在尝试的做法。  

  朱肖祥说,传化建设生物工程产业基地己具备了有利条件。现代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20世纪人类科技史上的重大进步,实践证明,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健康、食品和环境等重大挑战的最有潜力的技术手段,基于生物技术对世界发展的积极影响,各地对发展生物工程产业的重要性日渐达成共识。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不约而同地将生物技术作为本世纪的关键技术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如美国的“面向21世纪的生物技术”、欧洲的“尤里卡计划”等,随着这类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的不断深入,目前生物技术已日渐渗透到包括农林牧渔业、医疗卫生业、能源环境业和轻工食品业在内的人类生活的众多领域,而这其中,6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和农业领域。  

  在我国,许多地区敏锐地意识到了生物技术这轮产业浪潮的到来,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纷纷开展生物技术的研发推广并进行产业化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如北京生物工程产业基地、淮南生物工程及新医药技术产业基地、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各类药谷超过100个。这些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由于前瞻性、创新性、集聚性等的异常明显,在推动创新体系建设、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换代、解决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而现实的作用。  

  研究表明,全球生物工程产业的销售额约每5年翻一番,增长率高达25%%-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左右。在中国未来的20年内,生物工程产业的产值有望上百倍的增加,从大生物技术的角度来看产值将达到7000亿至8000亿人民币。与此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的经济与产业政策导向都对生物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提出了迫切要求。  



  发展生物技术产业,萧山具备众多优势  

  浙江、杭州、萧山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具备很多优势,这也使得传化有了更多做好此产业的底气。  

  朱肖祥认为,萧山农业产业多样性显著,产业化和市场程度较高,新技术普及率较高,市场服务体系较完善,产业经营组织较发达,与工业的结合较紧密,块状经济特征显著。农业结构优势有利于率先开发和推广农业生物技术。  

  萧山制造业、服务业与农业的关联度较高,拥有发达的食品工业、工艺品加工制造、农用化学品和其他精细化工产业、农机制造、农产品运销和市场推广,使制造业、服务业与农业具有广泛和深入的联系。工业结构有利于运用制造技术开发农业生物技术。  

  浙江的腹地经济规模远超过印度、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浙江省是重要的花卉苗木种植、林茶果特产、特种养殖、淡水和海洋渔业、农产品加工、健康食品、农用化学品制造、轻型农机具制造、种植材料制造、动植物纤维加工的主要基地,也是种植业资本、种子交易服务、农产品出口和运销服务的主要输出省份,腹地经济已经超越省界,覆盖到江苏、安徽、江西、福建乃至上海市郊等广阔区域。腹地经济规模提供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规模条件。  



  新标杆,打造生物工程研发新增长极  

  “我们能够较有把握地说在国际上不落后,至少走在亚洲的前列。”朱肖祥胸有成竹地描绘他们现在正在从事的发展项目――打造国际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平台、国际农产品采供中心和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如何集聚生物技术高端优势,这是这几年传化在从事生物工程产业过程中不断思考的一个问题。传化在培育“浙江生物产业萧山基地”过程中,引进了不少高端的人才和技术,他们觉得打造一个集聚高技术产业的平台,更能发挥创新作用,从而成为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来源地,更好地起到引领发展作用。  

  传化研究了国外大量的科技园区,尤其是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他们参照了法国、日本、新加坡和美国硅谷等地规划和相关数据及产业导向,对照了国内已有的生物科技园和发展趋势,将占地480亩、集聚130家企业的加拿大“创新之地”以及以农业和食品科学为主的“科学城”作为参照的标杆,也研究了丹麦和美国和科技园以及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决定打造这个高端研发平台。  

  这也是传化成功进行了第四方物流平台建设后一次高科技平台建设的尝试。他们进行了市场调研,咨询众多客户需求,走访了200家企业,向国际上披露了信息,结果有许多国际研究机构表达了非常强烈的进驻意向。“这是一个公共平台,通过无地招商模式,将科技企业集聚到这个平台,所产生的集聚效益是巨大的,它是可持续发展的很好模式!”朱肖祥说,“传化对生物工程产业基地建设信心十足,集团在资金和人力资源上给予重点保障。前期我们投入了1000多万元用于生物工程产业基地的规划设计和调研,今年将实质性地展开启动建设前的所有基础性工作,重点是要解决建设用地、配套政策等要素问题,这一点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今年还要与国内外上百家研发机构及相关企业达成入驻意向。现在资金问题不是很大,国家农业发展银行已与我们合作,给予8亿元的授信。”  

  国内研究产业集聚和集群经济发展方面的专家北京大学教授王缉慈、国家科技部、中科院等相关专家都看好这个平台。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与传化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基地的公共研发平台、国际生物技术转移中心和高层次专业培训体系。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生物技术的国家队成员,其介入将有力地推动生物工程基地的建设和运营。
作者: 2007-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