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三峡最大规模植物调查启动

来源:经济参考报
摘要: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旺衰败对于植物,除了提供氧气和绿化环境,许多人或许还不知道,它的重要作用远不止此。位于长江上游的三峡地区是我国亚热带植物富集地,被称作“古老植物避难所”和“植物区系交汇地”,是世界公认的物种起源地之一和全球“基因宝库”,但我国科学界对其......

点击显示 收起

  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旺衰败



  对于植物,除了提供氧气和绿化环境,许多人或许还不知道,它的重要作用远不止此。

  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民族的兴旺衰败。袁隆平把野生稻基因用于杂交稻育种后,水稻产量大幅提高,我国以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野生稻功不可没。目前我国生产的一些新药,都得益于新种群的发现。比如,有一种名为恩必普的治疗脑中风的国家一级新药,其主要成份就来自野生芹菜籽。

  位于长江上游的三峡地区是我国亚热带植物富集地,被称作“古老植物避难所”和“植物区系交汇地”,是世界公认的物种起源地之一和全球“基因宝库”,但我国科学界对其植物种类却一直缺乏深入调查。最近,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委托下,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全面启动三峡库区最大规模植物调查,以揭开这座“基因宝库”的神秘面纱,并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全面保护三峡珍稀植物。



三峡最大规模植物调查在神农架西坡启动



  蓝天,白云,茂密的天然森林,潺潺的山涧溪水,空灵的鸟唱虫鸣,纯净的清风绿草……这里就是位于三峡库区的重庆市巫溪县白果林场。

  神农架,以“神农尝百草”和野人传说而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人。位于神农架西坡的白果林场,却因交通不便和大山阻隔而人迹罕至,成为植被繁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人间仙境。

  从巫溪县城到白果林场只有60公里路程,因山路崎岖,绝壁不断,乘车却需要三个多小时。一路走来,尽管碎石路异常颠簸,但两边的绿色沁人心脾,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和花草美不胜收。

  9月15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九名专家踏着潺潺的溪水,抵达神农架西坡——重庆市巫溪县白果林场。这标志着中国三峡地区最大规模的植物调查工作正式启动,拉开了全面保护三峡植物的序幕。

  “这次调查肯定会有新的发现。”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植物标本馆馆长李良千说,前些年,中科院植物所曾对神农架的植物种类搞过全面调查,发现了不少新物种。由于西坡与东坡纬度和经度有差异,相信此次调查也会有令人惊喜的发现。

  “现在正值秋季,是植物的产果期,也是开展野外调查并采集植物标本的黄金季节。明年春季是植物开花季节,我们将再到这里采集标本。”中科院植物所野外调查队队长王忠涛说。

  据李良千介绍,野外调查人员共分为三个组,第一组调查范围包括万州、巫山、巫溪、奉节等10个区县在内的三峡重庆库区核心区,第二组调查范围包括巴东县、兴山县、秭归县和宜昌市在内的三峡湖北库区,第三组调查范围包括重庆市北碚区、渝北区、江北区、渝中区、南岸区、江津市等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的11个区、市。此次调查将以包括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三大类群在内的高等植物为调查和收集对象,并采集和制作蜡叶标本,之后请专家鉴定,并在鉴定基础上编写三峡库区植物目录。

  根据国务院三峡办对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的委托合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将对三峡库区25个县、市、区的植物种类进行全面调查,计划在三年内采集植物标本28000份。此次调查先期投入启动资金200万元,总负责人为中科院植物所两位著名植物学家李振宇和李良千,将有60多名中国最好的科研人员参与调查研究,总顾问为王文采、洪德元两位中科院院士和兰科植物学家陈心启以及植物分类学家金义兴。

  李良千说,此次调查是中国三峡地区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范围最大、最全面的植物调查,将为制订三峡植物“保护表”提供权威参考,也有助于保护三峡地区的物种群落和生态环境。



三峡“基因宝库”亟待摸清“家底”



  据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李振宇介绍,三峡库区有古老的自然和人文历史,由于没有直接受到第四纪大陆冰川的破坏,除在植物区系上和植被类型上显示其丰富性和多样性之外,还保存着许多珍稀和特有的属种,成为我国三个特有植物分布中心区之一。

  据初步查明,目前三峡库区有4500种植物纳入我国保护管理范围内,是我国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我国植物资源战略基地。长江三峡工程蓄水后,受淹没影响的库区陆生植物有500余种。在库区淹没线下和移民迁建区内,需要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总共有290余种,其中疏花水柏枝、中华蚊母树、川鄂新樟等50多种珍稀植物为三峡库区所特有,还有大量的名木古树。

  然而,科学家认为,三峡库区的植物和珍稀植物绝不止目前知道的这些。李振宇告诉记者,由于三峡库区地形环境复杂,1868年以来发现的特有植物中不少只有模式标本记载,植物学界实际上并不清楚其具体现状。另外,三峡库区不断有新物种被发现。所以,库区三期淹没带和移民区域的植物和濒危珍稀植物分布情况亟须做详细的补充调查。

  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洪德元说,对一个国家来讲,植物资源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物种一旦灭绝,人类就失去了一种独特的基因库,失去了利用它的可能。因此,保护三峡珍稀植物刻不容缓,而要做到实实在在的保护,必须先摸清三峡库区植物大家庭的“家底”。



拯救濒危物种从全面调查开始



  44岁的向秀发被国内植物学家称作“植物狂人”。1998年,因做水产生意而致富的他路过重庆巫山县时,发现三峡库区淹没带上一棵古老的黄桷树被拦腰砍断,感到非常痛惜。后来他去北京出差时,在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找到李振宇,请教如何保护三峡库区植物。当时李振宇正好也在呼吁保护库区珍稀植物,两人一拍即合。此后,向秀发多方奔走呼吁,在重庆万州区创建了公益性的三峡珍稀植物园,目前已保护库区珍稀植物165种、24000株、古树名木380株、兰科植物4000多株。

  三峡植物保护一直是受人关注的热点。三峡工程实施以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三峡库区淹没带植物保护问题,并投入财政资金保护三峡珍稀植物。国务院三峡办积极支持科学界开展“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川明参保护抢救科研课题”,国家林业局也投入313万元在三峡珍稀植物园实施三峡库区濒危植物保护工程项目。为抢救三峡珍稀植物,重庆市和湖北省的科研机构以及重庆市三峡珍稀植物园都曾在三峡库区调查并抢救过珍稀植物。

  早在2005年,中科院士洪德元、王文采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金鉴明等六位中国最权威的植物学家就联名呼吁进一步保护三峡珍稀植物,得到了中央和重庆市政府、湖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三峡植物保护从而成为三峡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

  但科学界认为,三峡珍稀植物仍需进一步保护,首先要摸清其“家底”。李良千告诉记者,虽然三峡库区以前也搞过植物调查,但调查范围只局限于库区中的少数地区和淹没带,而且采集标本的规模小,采集密度和内容难以反映库区高等植物的基本分布格局及现状,尤其是苔藓植物作为高等植物的一大门类,至今在三峡库区仍处于研究的空白状态。因此,三峡库区还需要对植物分布情况做详细的补充调查,抢救保护基地的方案还需细化,一大批濒危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需要迁地保护,已迁地保护的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还需要进行管护和科学研究,保护基地需要一定的管理和基础设施配套。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三峡办今年正式启动三峡库区植物调查项目。

  李良千说,毫无疑问,此次调查肯定会发现新的植物种群,只是数量多少难以确定。而新种群的发现,无疑会丰富中国植物资源,促进医学、基因学等学科的发展,并促进各界进一步保护三峡植物。

  长期研究三峡植物的中科院客座教授、重庆市药用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宇认为,此次三峡库区植物全面调查意义重大,不仅是保护和维持三峡库区植物种群基因的重要工程,更是保护和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对国家和子孙后代负责的一项绿色环保工程。
作者: 2007-9-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