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水稻杂种雄性不育的分子基础

来源:华南农业大学
摘要:杂种不育是遗传分化种群间杂交后代不育或育性下降的现象,是物种分化形成生殖隔离的重要机制之一。亚洲栽培稻有籼稻(indica)和粳稻(japonica)2个亚种,它们的杂种(籼粳杂种)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但其杂种不育性成为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教授的课题组研究发现,控制水稻籼粳杂种雄性不育及其亲......

点击显示 收起

杂种不育是遗传分化种群间杂交后代不育或育性下降的现象,是物种分化形成生殖隔离的重要机制之一。亚洲栽培稻有籼稻(indica)和粳稻(japonica)2个亚种,它们的杂种(籼粳杂种)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但其杂种不育性成为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障碍。

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教授的课题组研究发现,控制水稻籼粳杂种雄性不育及其亲和性的一个座位Sa由2个相邻的基因(SaM和SaF)组成。杂种的籼型和粳型等位基因通过直接的和间接的互作控制携带粳型等位基因的雄配子的选择性败育。部分籼稻品系携带亲和(中性)的单体型,它们与粳稻杂交可以产生亲和性即杂种可育。这些发现对研究水稻亚种间分化和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  105,  18871-18876)。
作者: 2008-1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