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中国裁军大使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会上发言

来源:中国政府网
摘要:中国裁军大使王群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会上的发言主席先生,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代表团对你担任《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下称“公约”)缔约国会主席表示衷心祝贺。中国代表团将积极支持你的工作。《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在消除生物武器威胁、防止生物武器扩散、应对生物恐怖主义、加强生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国裁军大使王群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缔约国会上的发言



主席先生,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代表团对你担任《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下称“公约”)缔约国会主席表示衷心祝贺。我相信,你丰富的外交工作经验,将为会议取得积极成果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代表团将积极支持你的工作。



主席先生,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不确定因素增多,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同时,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传染病流行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应对全球威胁与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加强合作。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在消除生物武器威胁、防止生物武器扩散、应对生物恐怖主义、加强生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公约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普遍性有一定提高,公约缔约国已达163个。公约履约支持机构运行平稳,得到缔约国的普遍支持和信任。



主席先生,



在公约框架下加强全球生物安全,提高缔约国履约能力,加强相关援助与合作,有助于及时妥善应对生物武器或生物恐怖袭击。各方在专家会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中方赞赏主席提交的总结各方观点的“综合文件”,愿与各方在此基础上继续讨论,增进共识、争取提出现实可行的具体建议。



下面,我愿结合本次会议议题谈谈中方的看法。



第一,中方支持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及需要,在应对指称使用生物武器方面采取有效的国家措施,加强疫情监控、生物反恐、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调查及应对等能力建设,加强相关部门合作与协调。



第二,加强对有需要国家的国际援助。发展中国家疫情防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相对较弱,普遍面临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应急反应机制不够健全等困难。中方支持有能力的国家根据公约第七条规定并应有关国家请求,向有需要的缔约国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和人员方面的援助、开展相关合作。



第三,充分发挥相关国际组织在加强疫情监控及国际合作方面的积极作用。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应以缔约国请求为前提,在卫生层面及各自授权范围内,发挥其在应对指称使用生物武器的援助中的协调作用。



第四,妥善处理调查指称使用生物武器问题。调查指称使用生物武器涉及卫生、安全等多个层面,既要保证公正、有效,也要维护有关国家的正当权利。中方认为公约第六条确立的、由安理会启动的调查是处理相关问题的最佳方式。



主席先生,



公约第七次审议大会将于明年举行。会议将审议五年来公约执行情况,讨论公约未来发展方向,意义重大。中方高度重视七审会。为对公约七审会预做准备,中国与加拿大、公约履约支持机构于今年11月在北京联合举办“加强国际努力防止生物武器扩散:公约的作用”国际研讨会,并形成联合主席报告。报告全面反映了各方的讨论情况以及提出的建设性意见,相信有助于各方增进了解、弥合分歧,为七审会协商一致,顺利达成建设性成果创造条件。我愿借此机会感谢加拿大、公约履约支持机构等为研讨会提供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各国为研讨会成功举行做出的贡献。中方愿与各方就七审会相关问题保持沟通,为七审会成功作出共同努力。



谢谢主席先生。



“加强国际努力防止生物武器扩散:《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作用”国际研讨会4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42个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学术界的近百位代表与会。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振民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刘振民说,《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自生效以来在消除生物武器威胁、防止生物武器扩散、促进生物技术和平利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各方普遍支持公约,履约情况总体良好。中国全面、严格履行公约义务,将继续积极参与加强公约有效性的多边进程。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正在经历重大、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传染病流行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对国际安全构成严峻挑战。



《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在消除生物武器威胁、防止生物武器扩散、应对生物恐怖主义、加强生物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公约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普遍性稳步提高,公约缔约国已达163个。62个缔约国提交了2008年建立信任措施宣布。69个缔约国建立了国家履约联络点。履约支持机构运行平稳,得到缔约国普遍支持和信任。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