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水生所鱼类生殖发育调控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水生生物研究所
摘要:近日,PLoSOne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基因工程学科组的研究论文(DefiningGlobalGeneExpressionChangesofthe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AxisinFemalesGnRHAntisenseTransgenicCommonCarp(Cyprinuscarpio),PloSOne,2011,6(6):e21057。该文报道了该学科组关于鱼类生殖发育调控机制研究的新进展。“下......

点击显示 收起

  近日,PLoS  One刊登了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基因工程学科组的研究论文(Defining  Global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of  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al  Axis  in  Female  sGnRH  Antisense  Transgenic  Common  Carp  (Cyprinus  carpio),PloS  One,2011,6(6):e21057.  doi:10.1371/journal.pone.0021057)。该文报道了该学科组关于鱼类生殖发育调控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下丘脑-垂体-性腺(HPG)轴”在鱼类生殖发育和调控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该学科组采用反义转基因技术,通过特异阻遏鲤鱼GnRH基因的表达,成功研制出性腺发育被抑制的转基因鲤鱼(Aquaculture,  2007,  271:498–506)。性腺败育的转基因鲤鱼的获得,对于建立具有普遍意义的转基因鱼育性控制策略,从根本上解决人们对转基因鱼可能的生态风险的担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GnRH基因的表达被抑制后,从源头上破坏了鱼类生殖发育调控网络的平衡,导致HPG轴的生殖相关信号因子发生改变,从而为开展鱼类生殖发育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模型。



  在朱作言院士和胡炜研究员的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徐婧等利用抑制性差减杂交与基因芯片等技术,获得了转反义sGnRH基因鲤鱼及其对照鲤鱼HPG轴的差异表达基因谱,在转反义sGnRH基因鲤鱼下丘脑、垂体和性腺分离得到9、28和212个与生殖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对所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基因涉及到组织生成、代谢途径、免疫系统与细胞凋亡等多种生物学功能,而且反义sGnRH对于生殖发育的调控作用通过HPG轴级联放大。神经肽、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卵子生成与免疫相关因子等与鱼类生殖发育密切相关。



  该研究获得了鱼类HPG轴及其调控网络中与生殖发育相关的基因及调控因子的广泛数据,为解析鱼类生殖发育的调控网络及其作用路径,进而为揭示鱼类生殖发育调控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北省杰出青年人才基金的资助。
作者: 2011-6-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