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过生物质能源发展的低潮之后,国际能源植物的研发呈上升趋势,而中国又是其中势头最强劲的国家之一。
开发和利用能源植物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在各国也都曾引发争论。在经历过生物质能源发展的低潮之后,我们关注国际上能源植物的研究进展究竟如何,这对把握发展趋势,规划我国能源植物的发展战略和研究方向尤为重要。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利用汤森路透集团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扩展版(SCI-E),分析了与能源植物相关的SCI研究
论文,在辅以定性调研之后分析了能源植物的研发态势。结果表明:国际能源植物的研发呈上升趋势,而中国又是其中势头最强劲的国家之一。通过调研和对国际趋势的分析,还提出突破我国能源植物研发瓶颈的四点建议。能源植物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回暖根据958篇论文检索结果,1968年始有以能源植物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发表。40年来,能源植物研究论文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增势明显,发文量显著提高,2009年时达到187篇(注:2010年的数据不完整,供参考),年均增长率为11.7%。这表明,能源植物研发领域受关注程度日益增加。检索出的频次最高、而且有实质意义的前15个关键词表明,当前研发的主要能源植物有柳枝稷、芒草、柳树和白杨,研发能源植物的主要用途是生产乙醇和甲烷等。此外,能源植物的土地利用、生命周期、经济学及生态问题也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近3年新出现的频次较高的10个关键词是混合肥料、动力、育种、微藻、预处理、菜蓟属、入侵物种、麻风树、硫酸盐法制浆、森林砍伐。微藻、菜蓟属和麻风树等新型能源植物成为该领域新近关注的重要能源植物。中国是研发势头最强劲的国家从1968年至2010年,发表能源植物相关研究论文最多的前10个国家依次是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瑞典、印度、芬兰、西班牙和丹麦。其中美、英、德的总发文量约占该领域总发文量的36%。从发展趋势看,这10个国家的发文量均呈上升趋势,除了荷兰和瑞典外,其余8国近3年的发文量占其总发文量的比例接近或超过一半。以上国家非常重视能源植物研究规划和布局。尤以美国较为典型,它通过立法、制定路线图及研发计划和项目布局,对能源植物研究进行了周密部署。在法律层面,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生物质研究法》(2000)、《能源独立与安全法》(2007)、《藻类可再生燃料促进法案》(2009)等,将能源植物研究纳入了
管理体系并部署了投资方案。在这些法案的指导下,以美国能源部和农业部为主独立或联合发布了多个路线图,在各路线图的“原料研究”部分,制定了能源植物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此外,在具体落实研究层面上,能源部和农业部通过各法案的资助布局了许多能源植物研究项目,开展能源植物基础研究和可持续性研究。从1968年至2010年各国发文总量来看,中国排在第12位,发文量仅占该领域发文总量的2%左右,但近3年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百分比最高,达89%,表明中国近年来在能源植物领域研发势头非常强劲,能源植物开发正逐步受到国家和科研人员的重视。直面我国能源植物发展瓶颈我国生物质能源的研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目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国家的资金和政策应首先支持加快优质能源植物资源的培育,积极推动开发利用。目前,制约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的一大瓶颈就是能源植物原料供应不足。由于能源植物原料培育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国家财政应扶持起步阶段的能源植物原料基地建设和产业技术开发等。第二,加强能源植物优异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与评价。我国能源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能源植物进行普查,摸清家底,同时引进和收集国外优异能源植物,分析和评价不同种植物潜在的利用价值、产业开发途径及技术方法,为我国筛选和培育优良能源植物并制定长期重点研发目标提供科学依据。第三,加强对能源植物的抗性研究,培育优质、高产、高效的能源植物新品种。通过常规和分子育种,改进能源植物的抗寒、抗旱和耐盐碱能力,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通过新品种改良,可以更加广泛地利用我国不适宜耕种的大面积闲置土地,增加单位面积生物质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第四,能源植物研发与解决“三农”、“三牧”问题及环境保护问题相结合。在我国西北等地区,加强多年生草本和灌木能源植物的种植,对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土地以及改进水文效益等生态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作者:刘公社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袁建霞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副研究员;周庆源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报记者陈欢欢/采访整理)
作者:
201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