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小藻类贡献大环境

来源:中国科学报
摘要:利用微藻在地球上的广泛适应性,开发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造福人类,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定的理想。如今,理想真正成了现实:依托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刘永定在土地荒漠化防治、水环境治理和载人航天空间生命保障系统研究等方面,开拓性地建立和发展了藻类环境生态工程技术,......

点击显示 收起


利用微藻在地球上的广泛适应性,开发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造福人类,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永定的理想。为了这一理想,他越荒漠、走边疆、探索太空,几十年如一日。如今,理想真正成了现实:依托于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刘永定在土地荒漠化防治、水环境治理和载人航天空间生命保障系统研究等方面,开拓性地建立和发展了藻类环境生态工程技术,为我国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了诸多贡献。

 

荒漠中的那一抹斐绿

 

藻类几乎可以在地球上任何环境中存活。34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光合生物就是原核的蓝藻。针对近年来我国西北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刘永定在藻类生态技术上进行了16年的探索,带领团队共分离出40多个藻株,筛选出3个优良结皮藻种,实现了批量培养和工程化应用,以藻类生物结皮为先导,通过藻—草—灌结合,在内蒙古自治区库布齐沙漠等5个不同类型沙地(漠)中逐步推广示范,现已实施5万多亩荒漠藻结皮工程,有效控制了风沙危害,并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刘永定的工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他被认为是将人工藻类土壤生物结皮概念引入固定沙化土壤的最早科学家之一,也是最早研发真正大规模人工接种技术的科学家。他们说:“刘教授及其团队的项目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被侵蚀土地的修复提供了一条非常令人关注的途径……生物人工结皮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想象,世界许多地区可能从这些方法中受益。基于这项研究的未来受益是不可估量的。”法国政府为表彰其学术成就和对中法科技交流的贡献,授予其法国学术教育金棕榈统帅级勋章。

 

湖泊中的那一汪清波

 

素有“高原明珠”之称的云南滇池遭受“水华蓝藻”肆虐之痛,整个湖面几乎都被蓝藻水华覆盖。1995年以来,刘永定率先带领团队进驻滇池,一年在湖边蹲点200多天,并辗转于我国东部的重污染湖泊,孜孜以求地揭示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环境—生态变化过程,建立了浅水湖泊生态系统演替的阶段论,创建了按5个阶段区分的稳态转换模式,通过实施与之相应的环境生态工程,实现了以控制藻华、恢复水生植被为主要措施的水生态修复,将藻型混浊水体转换成草型清水稳态,还提出并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检测微囊藻毒素的国家标准。

 

基于水华蓝藻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结果,刘永定创造性地提出“生产力控制”原理,即在浅水湖泊中,浮游藻类、周丛藻类、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形成初级生产力系统;另外,他在湖湾污染治理、入湖河道污染控制和蓝藻水华治理三个结点上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10项原则,建立和发展了蓝藻水华控制、生物控藻、产毒藻类污染控制和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四套相互关联的技术。该项技术4个月内即将浊水状态转换为清水状态,在千余亩的湖湾实验水体和河湖连通的城市水体中,实现水清见底,长效维持的效果。  

太空中的那一簇水藻

 

刘永定1987年留学回国就参与我国“863”计划的空间生物学探索研究,而后受命主持我国载人航天计划的“空间生物学效应研究和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研制”项目。针对实现载人空间飞行和外星球拓殖需要解决的生命保障系统关键技术,他设计并构建了以水生态系统为基础的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共进行了6次返回式卫星和2次神舟飞船搭载飞行试验。他主持的项目还包括植物、微生物、水生生物、哺乳动物及脑神经细胞等生物学试验,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近年来,他进一步提出了利用荒漠藻进行外星球拓殖的设想,获得了国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并邀请其进行国际合作研究。

 

舍小家以顾大家,小藻类贡献大环境——这就是刘永定的真实写照,平凡的世界里,正是多了像他这样的人,中国的未来才不断走向和谐幸福!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