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DNA,U盘的终结者?

来源:城市快报
摘要:从最开始的几十个MB到现在的几个GB,U盘的容量越来越大,但是无论如何,这同最新的DNA存储技术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假如使用DNA存储技术,在一克DNA中将可以存储300万张CD的内容。酒馆闲聊催生DNA存储概念DNA存储技术的缘起非常有趣,它并不是产生于实验室,而是产生于酒吧中的一次闲聊。早在三年前,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

点击显示 收起

  如今,每个人的公文包里都会有一件小巧但不可或缺的东西,那就是U盘,这个轻巧的小东西为我们的办公和生活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从最开始的几十个MB到现在的几个GB,U盘的容量越来越大,但是无论如何,这同最新的DNA存储技术相比都是小巫见大巫假如使用DNA存储技术,在一克DNA中将可以存储300万张CD的内容!想象一下,那将能容纳多少首歌曲!如果每天听一张CD的话,这些内容也要8000多年才听得完!

  酒馆闲聊

  催生DNA存储概念

  DNA存储技术的缘起非常有趣,它并不是产生于实验室,而是产生于酒吧中的一次闲聊。早在三年前,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副所长埃文·比尔尼和同事尼克·戈德曼在德国汉堡的一家酒吧内喝酒,无意间谈起了研究所的数据存储问题:历年来的研究成果都被备份,存储在信息数据库中。但是随着数据的增长,数据维护的工作和用在存储数据上的资金压力让他们叫苦不迭。于是,两人开始畅想有什么好办法既能更好地处理海量数据,又不用频繁地维护。他们开玩笑地说:“不如使用DNA来存储吧。”而同时,两个人意识到这并不是笑话。DNA作为存储媒介有着体积小、耐用等特点,于是他们马上将这个想法记录下来。三年后,他们的想法终于成为现实:研究团队在微量的DNA中存储了739KB的文档,其中包括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一张照片、一篇PDF科学论文、一小段音频资料等。

  DNA存储方法

  类似二进制码

  DNA存储,这听上去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技术,因而也引来了大众对它的好奇。“DNA作为生物的遗传物质,如何应用在风马牛不相及的存储领域呢?这个技术很高端啊。”网友“小乌龟”说,“看电影里面,DNA都是在一个极低温的环境下保存,如果这种使用DNA技术的存储器面世,那我们是不是还要随身带个冰箱呢?”

  网友的疑惑正是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记者为此赶到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采访了李登文副教授,请她从专业角度为大家解释一下,DNA是如何在存储领域大显身手的。

  “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承载者。生活中,我们一看便能分辨这个是狮子、那个是老虎,但是真正决定狮子和老虎不同的,其实是它们的DNA,不同物种的DNA都有各自的特点。”采访一开始,李登文先向记者介绍了DNA的性质,“其实,DNA本身就具有存储功能,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存储在它上面。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一个生物的存储器,所以,这个新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进一步利用了DNA的存储功能,是非常有想法的。”

  关于网友最为关注的“遗传物质DNA究竟如何成为存储介质”的问题,李登文说:“DNA含有一种用简单却无比强大的编码写成的遗传指令,这些指令由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四种被称作碱基的化学物质组成。我们在科普杂志中看到的DNA结构就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旁边的两根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分子组成的长链骨架,而四种碱基则两两组合形成碱基对,一级一级地排列在内侧。这四种碱基就可以作为存储材料。”具体来说,用DNA做存储器时,科学家可以将需要存储的信息转化为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码,再将二进制码同四种碱基的代码相对应,比如说1对应A、T;0对应C、G,这样就可以用碱基绘制成一段DNA的片段,原先的文本信息、图片也就被写进DNA里面了。当需要读取的时候,可以使用DNA测序仪,将这些片段中的数据读取出来,还原成二进制码,再还原成原来的文本或图像信息。

  体积小容量大

  能保存上千年

  相较于现有的存储技术,DNA存储有哪些独门绝技可以让人们刮目相看呢?李登文介绍说:“如果DNA被应用于存储领域,那么在单位体积内,它的信息存储量会是非常巨大的。以我们人类为例,人的细胞一般只有十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大小,细胞核的大小在一微米左右,而DNA只占细胞核中很小的一部分。不过,不要因为它体积小而轻视它,在DNA中,含有30亿对碱基对,如果作为存储材料,这30亿对碱基对能够存储的数据是非常可观的。”作为DNA存储技术试验的负责人,戈德曼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依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在一克DNA中可以存储2.2PB(1PB等于1024TB),这相当于300万张CD的存储量。这是现有的存储设备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的水平。

  除了体积小、存储能力强之外,DNA还有当前存储设备所不具备的超长的保存时间。“DNA虽然会因时间的原因发生降解,但是这个降解过程是相当漫长的。如果我们给DNA提供一个低温、密封、干燥的环境,DNA就可以被非常完好地保存很长时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DNA在常温下就不能保存。此外,用于存储数据的DNA与我们生物体内的DNA有很大的差异生物体内的DNA存在于生物的细胞内,这种环境是比较复杂的,细胞内的各种物质都会对DNA的保存造成影响,比如说细胞内的核酸酶就有可能使DNA分解;而用于存储的DNA是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的,它的存在环境没有上述干扰,所以要优于生物细胞中的DNA,保存的难度也要低于前者。”李登文解释说。

  戈德曼在接受采访时也表明了上述观点,现有的常规存储设备在信息留存的时间上有着非常严重的寿命问题,以磁带为例,磁条上的涂层会因为时间的原因而失效,所以要想保留信息,就得在失效前将信息复制在新的磁带或者存储设备上,而DNA同这些存储设备相比有着惊人的稳定性,可以轻而易举地保存上千年。

  成本太高

  技术瓶颈尚有待突破

  当然,DNA存储除了上述显著的优势之外,也有不容忽视的缺陷。李登文提出了几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首先就是读取问题。我们现有的存储设备使用的是二进制码,可以轻松地连接电脑设备读取信息,但是电脑是不能直接读取DNA信息的,因此DNA的信息需要用测序仪读取出来转化成二进制码后,才能够让电脑读取。此外,目前DNA读取的速度还远远赶不上现有的存储设备。再有就是成本问题。实验室人工合成DNA的成本是相当高的,这也是制约DNA存储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此看来,DNA存储的想法虽然很好,也能够实现,但是要想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 2013-5-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