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缺乏“基础”的药厂攻关

来源:重庆时报
摘要:2012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医药上下游纷纷针对《规划》调整自身。《规划》实施一年有余,这一年药厂到底收获了什么。拔高中医药门槛2013年7月26日,重庆渝北区新牌坊美源大厦26楼,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烈春小心地泡着一壶龙井。...

点击显示 收起

  2012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中医药上下游纷纷针对《规划》调整自身。

  《规划》实施一年有余,这一年药厂到底收获了什么?

  拔高中医药门槛

  2013年7月26日,重庆渝北区新牌坊美源大厦26楼,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烈春小心地泡着一壶龙井。

  酷日当头,一壶龙井正好生津止渴,提神益思。

  办公桌后的书架上,最显眼的是两本翻得有点破旧的《中医药大辞典》。

  窗台上,农家的小簸箕里曝晒着金银花。

  “中医药一直是一门实践学科,建立在古代哲学思想基础上,集诸子百家所长。”

  陈烈春说起中医药一股自豪,他是中药科班出身,浸淫其中大半辈子,愈发热爱药草隐隐的药香。

  2012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划到2015年中药工业总产值预计超5500亿元,未来将通过加大投入和建立完善中医药投入保障机制,打造一批知名中药企业。

  至今,距离规划发布已经一年又两个月过去。

  在此之前,大大小小的中医药标准化战略研讨会不停召开。

  最终,中医药迎来了其最残酷也最美好的时代。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精粹,经过了神农尝百草,华佗创五禽戏,李时珍跋山涉水修改古药方,靠的都是身体力行的实践。

  因人的体质而定的剂量,可以相互替代的药材,相辅相冲的药性,这些都让中医药变得没西药简单明了的成分表有说服力。

  市场化的背景下,规模不一的中医药行业缺乏竞争力。

  据中商情报网监测数据,2012年1~3月中国医药(600056,股吧)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5962家,其中78.33%都是小型医药企业

  “中医药标准化的主旨是想得到大众认可,《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意是要拔高中医药行业的门槛,淘汰掉一批缺乏实力的中医药公司,集中资源让有研发可能的公司跟上标准化的节奏。”陈烈春称。

  制药的标准

  中药在上世纪80年代,标准仅仅停留在外观标准,90年代开始定性检查,检测成分,中药西制开始流行。

  2000年过后,开始对单一的成分检测,2005年过后,进行活效成分检测,到2010年,开始对系列成分进行检测。

  中药的制药标准也随之一步步升高。

  前十二年,华森专注于中药发展,2009年,华森引进西药制作,开始中西药并进。

  用陈烈春的话形容现在的中药制作标准“物质基础清楚,质量稳定”。

  物质基础清楚,是说成药里面的成分清楚,质量稳定是中药研发中一直在攻关的一环。

  中药热敏性强,需要保存在低温干燥的环境里。

  “中药制作的两个要素是,第一个把药材细胞里的成分提取出来,第二个就是不分解。不分解才能保证质量稳定,药效不会改变。”陈烈春称。

  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超声振荡提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技术、低温超微粉碎技术等,是华森的杀手锏。

  技术门槛提高,标准也就相应上升。

  标准,实际上是提高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都梁软胶囊,是华森研制的中药中卖得最好的一种,专治头疼,拥有中国、美国、新加坡三国专利。

  在《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下,技术是一项必须有所成绩的要求。

  需要基础研究

  2013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生物产业规划》,规划里指出“到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到2020年,生物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3年1月28日,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与美国全球生物技术工业组织共同发布了《在中国打造世界领先的创新型生物技术药物产业》的研究报告。

  据该报告数据,中国生物技术药物的市场总额约为180亿元,占全球生物技术药市场的2%,中国整体医药市场占全球医药市场的7%。

  国内的药厂,自主研发能力弱,大多都是仿制药。

  中医药以古代哲学思想为基础,西医药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理论体系的不一样,要让学西医药的接受中医药,在陈烈春看来很难。

  很大程度上来说,西医药与中医药对接困难在于中医药的基础研究缺失。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后,政府开始拨钱资助中医药的研究。

  一方面让公益研究机构加大中药的应用性研究,另一方面资助一些引导资金让企业自己立项。

  企业,成为中药研究的主体,开始进行大量的应用实验。

  可是基础研究,少有人做。

  “基础研究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实在负荷不起,企业是有成本且需要盈利的,不然那么多员工谁来养。希望国家能够拿出一部分的钱进行一系列中药的基础研究,弥补中药在理论上的先天缺陷。”陈烈春称。

  产业链信息不对称

  2012年12月5日,对于重庆市中医药行业来说,重庆湿冷的冬天显得没那么冷。

  这一天,市政府的第139次常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千亿级医药支柱产业的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市医药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00亿元。

  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秘书长、前重庆市中医院院长曾定伦曾在《意见》通过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短板在于上下游合作的问题。

  种植、科研、制药、医院各自为政,没有一点行业凝聚力。

  种植的经常找不到来收购药材的厂商,厂商也找不到种植户,科研的研发找不到药厂,药厂制的药卖不出去……

  对接,是困难的。

  “以重庆拥有的资源和市场,确实可以做得更好。我曾经调研过一家山东的药厂,其年产值可以达到280亿,而去年重庆医药企业实现的产值一共233亿。”曾定伦称。

  种植户卖不出去药材,跟菜贱伤农一个道理。

  “药厂是有科研规划的,而且从种植来说,有地域性,像人参就必须得长在长白山,三七就云南的文山县最适合种。”陈烈春称。

  不是厂商不买种植户的药材,作为药厂研发的药品也需要结合市场。

  石柱的黄连是个很好的例子,种植得很好,却很少会被厂商选中用来制作药品。

  秀山以种金银花出名,可农户一窝蜂种金银花,市场却没那么多需求。

  种植,其实更需要规划。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第九条,加强中医药法制和标准化、信息化建设。

  《规划》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国家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建立中医药三级综合业务管理信息平台,支持跨省、地市(区域)中医药业务协同,制定重点业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完善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中医药信息与医药卫生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只是,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些时间。

  规范种植基地

  2002年3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中国中药材生产有了相应的标准,对中药材生产的基地选定、品种栽培、采收加工、质量标准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一方面,市场上的药材跟不上中药研发的节奏,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还在进行中,种植户、药厂、医院、研究所还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况里。

  为了应付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华森开始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植基地的项目。

  2009年10月13日,“重庆华森制药忠县扶贫特种中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顺利开工。

  “打造GAP基地,必须得三方面合作才行,以科研力量为基础,我们和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合作,他们派专家去基地指导农民种植,再一个就是企业必须得投入,最后就是保证农民的利益。”

  市场上,中药材的价格一波三折,时高时低,但农户承受不起任何风险。

  华森用保底价的方法,维护着其GAP种植基地。

  项目首期在该县华新村等试种500余亩白芷,取得阶段性成功后,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和品种,用3~5年时间实现10000~20000亩中药材种植,品种将包括白芍、白术、薄荷、薤白等,从而在忠县完成特种中药材种植GAP基地建设。

  “中医药信息化是一件长时间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体系建成之后,药物的信息化体系、专家的研究情况、医疗条件以及市场上各种药材的种植量、需求量等等都会公开,上、中、下产业链能够有效接洽。种植户不会跟风种植,药厂也能找准市场需求进行新药研发。”陈烈春称。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一年有余,GAP种植基地是华森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作者: 2013-8-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