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光谷:一个宽容失败的乐园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摘要:近20年来,高新区几乎成为中国每一个大中城市的标配。虽然政府掌握着资源,想要倾全力打造一种模板式的高新区似乎不是难事。但是,想要培育出一个“出类拔萃“的真正高新区却需要不一样的智慧。在武汉,有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国光谷。...

点击显示 收起

  近20年来,高新区几乎成为中国每一个大中城市的标配。虽然政府掌握着资源,想要倾全力打造一种模板式的高新区似乎不是难事;但是,想要培育出一个"出类拔萃"的真正高新区却需要不一样的智慧。

  在武汉,有一个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国光谷。这个原本创建于1988年10月的东湖高新区在2001年被国家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自此有了"中国光谷"一说。历经二十五载,无数草根在这里实现着他们的梦想,在这里,平均每天诞生9家公司,平均每天有10项发明专利诞生。

  产业方向的引力

  2012年,光谷的成绩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据资料显示,武汉东湖高新区企业总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居中部国家高新区之首。

  如今,各地争相建设高新园区,全国范围内都存在着产业趋同现象,中部城市当然也无法避免。在中部崛起的大潮流中,光谷对于中部城市群的产业引领优势不言而喻。

  “光谷的独特优势在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教优势,明确产业方向,坚持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东湖高新区企业服务局局长马云波对本报记者说。

  光谷的今天,正是“抓住明确的产业方向”坚持到底一路成长起来的。事实上,很多地方的高新区都陷入了随波逐流的旋涡,当电子信息等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时,各地高新区就开始大规模上芯片生产线,当新能源作为重点产业时,各地则一窝蜂地上各种太阳能项目,此类例子不一而足。

  早在1976年,中国的第一根光纤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诞生,1982年,中国的第一条实用通信光纤光缆在武汉铺设,全部使用国产光纤。20世纪末,东湖高新区的光电子产业在国内已经居于领跑者行列,2000年,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决策者们就敏锐地选定光电子信息产业作为突破口,提出建设武汉·中国光谷。2001年,东湖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即“武汉·中国光谷”。

  2011年,东湖高新区诞生的四大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让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其中,烽火科技一根光纤上传输数据量超过240Gb/秒,足以供750万人同时在线打电话,全球领先。2012年8月,又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了突破:一根光纤传输总容量高达17.32Tb/秒,传输距离达到2240公里。采用这种技术,仅需6根光纤,就能让全国所有人同时打电话。与此同时,全球第一台71英寸激光电视、全球第一个语言信息处理服务云计算平台、全球领先的抗癌新药等创新成果频频涌现。

  光谷已建成中国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居全球第一,激光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一席之地。2012年,光电子信息、生物、高科技服务等主导产业增长30%以上,其中,光电子信息总收入达1927亿元(占高新区总收入近40%),高技术服务业达1002亿元,成为高新区第二个千亿元产业,光谷生物城跻身全国生物产业基地前三甲。

  经过20多年的建设发展,东湖高新区累计注册企业达两万多家,其中经营活跃的有1.7万多家,上市公司32家,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生物医药、新能源、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业竞相发展的产业格局。

  东湖高新区已成为全国105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中特批的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之一(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全国仅有北京、武汉两个城市被批准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未来科技城。

  院士群与“草根”的共生共荣

  如果说有哪一点是值得光谷人骄傲的,便是光谷的人才与创新。这两者相辅相成,是光谷成长中的源头活水。

  马云波说:“与中部城市相比,光谷具有显著的人才资源优势。”东湖高新区拥有42所各类高等院校,56个中央及省部属科研院所,3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700多个技术研发机构,55名两院院士,20多万专业技术人员,8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

  “虽然与北京、上海相比,在高层次人才数量、海归人才比例和国际化程度上还存在差距,但是我们通过"3551"人才工程和华创会的举办,打造"人才特区",光谷已经在海归群体中塑造了知名品牌。”

  如今,这种效应开始显现。在“3551人才计划”实施过程中,东湖高新区资助邓子新院士团队2000万元。邓子新担任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不到两年时间,就吸引了包括田波、卓银禧、赵进东、陈焕春、朱英国、周宏灏等8位院士的14个海内外团队入驻。

  正如当年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里一项蹒跚起步的科研成果,孕育出华中数控这样一家上市公司,光谷的2.37万家企业,80%都是利用本地创新成果转化的企业。华中数控的发展只是东湖高新区众多高新企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华工激光、凯迪电力、凡谷电子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在这里争先恐后、超常规发展起来。在科技部公布的全国高新区最新排名中,东湖高新区知识创造与孕育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根据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最新统计,武汉市东湖高新区10年来培养的土生土长的“草根”上市企业数量在全国所有高新区中排名前五。

  马云波介绍,这些都缘于光谷对自主创新、内生发展的一贯重视,前面提到的丰富的科教资源是培养本土企业发展的沃土、浓厚的创业氛围、先行先试的系列政策都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一个宽容失败的乐园

  行走在青山绿水环绕间的光谷生物城,即便是白天也安静得像没有人的存在,事实上,人福医药集团、国药控股、药明康德……在这一栋栋企业大楼里面,是许许多多紧张繁忙地工作着的“光谷人”。

  东湖高新区在建设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外,还获批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化基地、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马云波说,这些产业基地的获批能够吸引资金、技术、人才资源向光谷汇集,直接促进武汉乃至湖北省相关产业的发展与产业链条的完善。同时可以带动周边区域共同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属地管理、合作共赢”的原则,东湖高薪示范区的创新要素向周边扩散,联动发展周边区域,实现功能梯度布局、产业错位发展的格局。

  说到“企业服务局”和企业的关系,马云波说,东湖高新区管委会按照一个企业来经营,把高新区的企业作为客户来服务。2013年高新区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出台了《东湖高新区深化企业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区委领导分管园区、园区联系企业、部门服务企业的工作机制,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

  马云波说:“光谷的魅力在于对人的吸引,这里有着中国最多的大学生数量,有着丰富的科研院所与高校资源,是中部的智力密集区,人才的集中让光谷充满活力与生机;光谷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依然在于历经25年形成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在于"光谷人"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拼搏进取精神;光谷发展的新模式在于把坚持自主创新的内生增长和按照优化产业布局发展的外生增长进行有机结合,整合资源,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同时,马云波也谈到,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光谷的政策制定可以提升的空间仍然很大,可以更多地简化环节,减少企业获得政策支持的成本。

作者: 2013-8-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