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增速40%背后的生物王国

来源:湖北日报
摘要:光谷生物城生物农业园的入驻企业—武汉国英种业公司董事长朱英国院士永远忘不了,7月22日那一天,正在湖北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该公司“红莲型”杂交水稻试验田边,勉励他们继续努力,科技兴农。全省生物领域“千人计划”专家中,一半在光谷生物城。创新驱动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起飞。依托自主研发,光谷生物城......

点击显示 收起

光谷生物城生物农业园的入驻企业—武汉国英种业公司董事长朱英国院士永远忘不了,7月22日那一天,正在湖北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该公司“红莲型”杂交水稻试验田边,勉励他们继续努力,科技兴农。

过去5年,朱英国、邓子新等8位院士领衔的67个海内外顶级研发团队,承担了30多个国家重大专项。全省生物领域“千人计划”专家中,一半在光谷生物城。

创新驱动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起飞。依托自主研发,光谷生物城年均产业增速达40%,今年上半年更突破50%。

拓荒:金融风暴中奠基

在2001年东湖高新区获批“中国光谷”的前后10年,光谷核心产业只有一个:光电子。全球竞争中拿得出手的大企业,只有邮科院与长飞。

孤注一掷式的发展,为产业的抗风险性埋下隐患。就在光谷启动后不久,全球光电子产业遭遇大调整,重创长飞等一批支柱企业。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业绩大幅下滑,2002年前后,核心经济指标从30%跌至10%左右。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席卷全球,光谷光电子产业再受挤压。“当时感觉到,专注单一产业风险太大,光谷已发展7年,必须谋求多条腿走路”,但长春回忆,省市领导果断提出,强化特色,拓宽领域,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转型。放眼全球,继信息产业后,生物产业发展潜力与空间最大。

就做生物!

那一年,荒烟漫草的二妃山下,光谷生物城迎着“风暴”奠基。

创新:招“女婿”更要“养儿子”

光谷生物城518家企业中,绝大部分是“草根”。

每每谈及此,但长春总是说:“世界500强再好,也不能招了女婿丢了儿子!”

在他看来,与世界500强等跨国企业打交道,学的是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商业模式和全球化思维。伴随这些大佬而来的,往往是一大批顶尖的产业、科研和管理人才。“成都高新区的优势,在于有世界500强”,但长春说,站在200多家500强的肩膀上,产业可以走捷径,但从国家战略与自主创新的角度,我们应更多地培养出自己的企业,一如华为之于深圳,海尔之于青岛。尽管这样做,速度更慢,投入更多。

一个令他骄傲的数字是,在生物城一步步从草根成长为小巨人的人福医药公司,今年产值有望达70亿元,仅在生物城就纳税逾2亿元,比园内所有500强加起来都多。此外,康圣环球、中联药业、中博生化、兰丁医学等一批“生物汉军”,正在形成行业话语权。

另一个让生物城喜忧参半的插曲是,苏州等地的高新区又来“挖苗子”了。喜的是园区孵化器中的企业已具备自主研发的市场价值,忧的是这些“苗子”如何留得住,长得大。

机遇:追梦下一个5年

国家权威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从6000亿元跃升至16000亿元,年均增速达21.6%,远远超过每年GDP的增长。至2015年,这一数字将超过4万亿元。

成长5年,光谷生物城比肩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并列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前三甲”。下一个5年,生物城的机遇在哪里,又将令湖北生物产业发生怎样的裂变?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邓子新认为,生物产业是一个很大的领域,牵涉工业、农业、医药等方面。在大部分领域,中国同国际水平还有差距,如生物医药原创性药物太少,90%以上都是仿制药。但在生物治疗、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以光谷生物城为代表的中国生物技术正在突破,“我的许多外国朋友来生物城参观之后都感到惊叹,5年之后更是不得了。”

湖北省发改委主任李乐成介绍,我省生物医药资源丰富,医药科研实力雄厚,生物医药园产业聚集区逐渐形成。作为湖北生物产业的里程碑,光谷生物城必将作为排头兵扛起大旗。

但长春表示,下一个5年,光谷生物城的目标不仅是实现产业总收入1000亿元,更要在2018年向2000亿元发起冲刺,成为世界一流的生物产业园区。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