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医药产业在浙江

来源:医药观察家
摘要: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12年,浙江医药工业总产值从1。可以看出,浙江医药工业34年来始终保持持续增长,增幅高于GDP增长2-3倍。之于医药行业,就相关统计结果来看,仅2012年浙江的医药工业总产值1042亿,同比增长17。6%,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5。...

点击显示 收起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12年,浙江医药工业总产值从1.83亿发展到1042亿,增长568倍;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发展到51.93万亿,增长仅141倍。可以看出,浙江医药工业34年来始终保持持续增长,增幅高于GDP增长2-3倍。之于医药行业,就相关统计结果来看,仅2012年浙江的医药工业总产值1042亿,同比增长17.6%,占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5.71%,国内排名第六。可以说,这些数据无不彰显着浙江医药产业强劲的生命力,使之跻身国内重要的医药大省之列。究其原因,或许与浙江独有的“背景条件”密不可分。

 

 

 

“浙江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经济活跃;靠海的地理因素使得信息来源广,国际化程度好于国内其他省份。正因此,浙江药企在信息输入、国际化、人才引进等方面走在国内前列。”

 

——浙江永宁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 杨天华

 

 

 

“对立足于国际市场的药企而言,高校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药企的人才需求。此时,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则可弥补浙江药企在创新资源方面的缺陷。”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飚

 

 

 

“海正、华海、华东、康恩贝等标杆型药企依托雄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出口交货能力提升了‘浙江医药’整体品牌和竞争力;扶持政策的出台,医药区块的形成,医药园区的建设又为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平台和环境。”

 

——杭州国光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江西

 

 

 

硬件基础  

 

 

“经济强省”带动医药产业经济

 

 

 

浙江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浙江GDP达26195亿元,同比增长8.3%,较去年全国同期高出0.6%。总体来说,浙江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人均指数领先国内大多数省份。与此同时,浙江民营经济特点使得居民人均收入较高。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浙江CPI同比上涨2.1%,较全国同期低0.4%。

 

 

 

“由于经济基础好,需求量大,居民健康意识强,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健康领域的消费。同时,浙江财政基础强于中西部地区,政府在居民卫生方面的投入较大,这也为该省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积极因素。”正如杨天华所言,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浙江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这点得到了李江西的认同。他指出,作为医药消费大省,医保参保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的到来及医药科技的发展,催发了医药产业强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远景。在此情况下,浙江各地政府都把医药生物、医药原料、中间体等相关产业作为优先发展项目,加上成立医药园区和新药港等举措,无疑都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发展。

 

 

 

“长三角”便利医药外贸

 

 

 

相比于其他内陆省份,浙江“长三角”的地理优势为当地医药产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根据当地行业协会的统计结果,浙江医药产业出口交货值已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同行首位,约占国内医药出口交货值的1/4。

 

 

 

目前,浙江出口的医药产品以化学原料药为主,辅以部分医药中间体、中药提取物、诊断试剂、制剂等。另外,出口地以东南亚、日韩、印度等地居多,欧美地区较少。

 

 

 

对此,李江西进一步表示:“为提高产品附加值,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康恩贝等企业近年打造了国际一流制剂制造园区,积极通过欧盟、美国等地认证,实现了产业链延伸,增加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部分药企已逐步在世界上树立了医药原料‘浙江制造’的品牌。”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如华海药业早在2003年就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普利类原料药供应商,浙江永宁药业生产的部分头孢类产品也于近期通过了美国FDA认证。

 

 

 

“丘陵地带”阻碍中医药发展

 

 

 

然而,在浙江原料药产业“风光”的另一面,却是当地中医药产业的“无奈”。作为医药产业的一大分支,中医药产业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传统产业之一;但在浙江,只有康恩贝等少数几家中药企业,以及“浙八味”等传统中药资源崭露头角。

 

 

 

据李江西分析,影响浙江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很大因素与浙江的地理条件有关。资料显示,浙江陆域面积仅10.18万平方公里,是全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丘陵、山脉、盆地等地形占全省总面积的70.4%。

 

 

 

对此,李江西坦言:“由于地域和地理位置的客观存在性,中医药产业在资源输入等方面面临着诸如物流成本、药材种植、加工、提取和环保等压力。虽然近年来以康恩贝为首的部分中药企业为缓解和改善相关运营成本,采取走出去建立种植基地等方法,但毫无疑问,这一局域性问题正是浙江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小烦恼。”

 

 

 

软件因子

 

“高校云集”提供储备人才

 

 

 

业内人士指出,得益于浙江发达的经济体系,当地的环境、待遇、后续发展空间等方面都处于国内前列地位;加上浙江的地理位置,城市治理水平,乃至较大经济体量等因素,吸引高级人才纷纷集聚于此,领先于北上广深之外的其他省份。例如,海归团队创办的国家级高新企业贝达药业有五位“千人计划”人才;华海药业、海翔药业均有一位“千人计划”人才等。

 

 

 

其中,浙江当地的高校资源便为药企人才储备创造了一定的基础条件。一方面,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在化工、医药等专业上的综合水平位居国内前列;另一方面,这些高校在人才管理、药品研发等方面也作出了较大投入。杨天华表示:“浙江省人才的培育和来源渠道较宽,这也是浙江医药产业发展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毗邻上海”输送创新资源

 

 

 

“高校资源提供的人才资源是远远不够的。”王飙指出,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药企的国际化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毗邻国内信息量最大的城市上海的区位优势除为药企提供信息输入外,还为当地药企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

 

 

 

杨天华对此则形象地指出:“与上海毗邻的关系,对商业来说,肯定就有口腕。”

 

 

 

以华海药业为例。为满足国际化市场的竞争需求,华海药业除在浙江本部设有研究中心外,还在上海张江高科园区撤巨资成立研发中心,下辖6家科研公司;且与上海医工院、上海有机所建立联合研发中心,以期利用上海的高端研发人员,为企业提供创新资源。

 

 

 

“浙商文化”加强人才集聚

 

 

 

除创新型人才供给外,浙江对管理人才的吸引可见一斑。杨天华提醒:“浙商都有‘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经商习惯,加上浙江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人才集聚十分有利。毕竟创业者都希望能在市场资源、行业资源、资金等方面迅速成长,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李江西提出,浙江医药产业是一个相对高速发展的产业,在技术升级革新、科研研发、生产经营等方面都需要大量领军型人才的输入;相对紧邻的上海以及北京,在国内外相关菁英人才和科研机构的集聚上,浙江是相对的“人才低地”。

 

 

 

“产业要发展,企业要创新,紧缺型人才的输入和引进是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窘境。”为此,李江西建议,浙江医药产业要在集约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实现更高的发展,梯队人才的建设和商业经营思路的革新才是药企持续发展的动力。

 

 

 

产业动力

 

 

 

“小狗经济”提升药企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浙商文化不仅吸引了人才,还在浙江从地域、资源的小省发展成为经济大省的过程中,对药企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按照王飙的说法,浙江强于民营精神,一脉相承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诚信。“加之浙商吃苦耐劳,所以在不毛之地涌现出大批中小型民营企业。区别于江苏的集体经济,浙江则以‘小狗经济’著称——每条“狗”都非常强壮,销售额可达几十亿。”诚然,与山东、江苏等医药大省相比,浙江以“小而精”的中等及以下规模的药企居多,但竞争力极强,业内将此格局喻为:“没有‘老虎’,只有‘群狼’。”

 

 

 

另外,浙江的民间金融形势发达也是关键因素之一。资料显示,浙江属国内民间金融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此外,在政策扶持方面,根据杨天华的经验,浙江在投资条件、信贷支持、重点产品的培育等各方面都有优惠措施和扶持政策。“如当地政府对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的扶持频率会比其他地方更快,数量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营药企的积极性。”

 

 

 

“产业配套”充实医药产业链

 

 

 

在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医药行业,区域内合理的产业布局相当重要。“浙江医药产业布局合理,康恩贝、浙江永宁药业、华海药业等企业早在立项初期就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做战略规划。”杨天华表示,无论在浙江本省市场还是面向其他外向型市场,浙江医药产业的内部竞争均较少。

 

 

 

与此同时,完整的产业配套也惠及医药产业的整条产业链。研发环节,人才资源充足,科研机构较多;流通环节,浙江交通网络发达;终端环节,浙江的产品包装设计产业是国内的佼佼者;另外,对化药行业而言,浙江成熟的工业环境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束缚较少”引导药企创新

 

 

 

“浙江省的医药产业有先天缺陷。”根据杨天华的介绍,建国初期,国家对浙江医药产业的投入力度远不及山东等省,因此,浙江医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但这也成为了其发展的后天优势,使得浙江药企在后续的发展转型中不容易受原生产线、政府需求等方面的束缚。尤其是浙江的原料药企业得以充分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短期内迅速成长为国内优秀的原料药企业。

 

 

 

当然,作为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受政策和推广等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的行业,浙江医药产业又同时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对经济效益贡献要求较高的区域。为此,李江西认为,怎样和政府在税收、环保、发展产业化和急功近利心态方面充分沟通和交流,以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是值得浙江药企深究的问题。

作者: 2013-1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