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技术要闻

英纽林菊粉产业万吨级菊粉生产线盘活新农村经济

来源:科技日报
摘要:“一举多得”:万吨级菊粉生产线盘活“新农村经济”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解决菊粉提纯工艺及生产线问题,不足以让这个产业高枕无忧。菊粉的提取,欧洲普遍采用菊苣根为原料,我国则基本以菊芋块茎为原料。事实上,同等条件下,二者亩产量相当,但菊芋一年种植可多年收获,菊苣根需每年种植。...

点击显示 收起

“一举多得”:万吨级菊粉生产线盘活“新农村经济”

中国有句俗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解决菊粉提纯工艺及生产线问题,不足以让这个产业高枕无忧。再先进的生产线,缺乏原材料,都会“无米下锅”。企业如果受制于原材料的采购,也将难以得到稳定和高速的发展。

菊粉的提取,欧洲普遍采用菊苣根为原料,我国则基本以菊芋块茎为原料。事实上,同等条件下,二者亩产量相当,但菊芋一年种植可多年收获,菊苣根需每年种植;菊芋田间管理粗放,菊苣田间管理严格、需要较多人工。菊芋可在荒坡、贫瘠田地、房前屋后出产,能适应所有有霜降的地域,基本不需灌溉条件,不与粮食蔬菜争地,这些优势菊苣均不具备。利用菊芋加工菊粉,更适于我国确保耕地红线的国情和我国贫困农村土地小块、分散、荒坡、荒漠的特点。在原料成本上,就拥有更多竞争优势。

英纽林采取了两大系列创新来为自己筹“米”:与科研院所合作,布局菊芋品种选育、活性复壮技术、单亩高产等种植类研究;与政府、合作社、农户合作,利用荒坡沙地,“私人定制”菊芋种植与收购。

菊芋的品种选育与种植,在邹爱标团队研发之前,览阅世界农业种植史,还是一个盲区。这种历来人类鲜少种植,在贫瘠土壤里自生自灭的“野草”,更谈不上耗费科研之力,研发高产新品种、栽培技术以适应大面积种植开发的需求了。有农业专家趣称:英纽林可以申报农业种植新的吉尼斯纪录。

公司先后建立了多个菊芋种植试验基地。它们从南到北,有序布局在我国不同地域。结合自身多年的菊芋种植经验,英纽林科研团队,与中科院植物所合作了“菊芋原种的选种和活性复壮技术”“菊芋种植的高产和机械化”等研究。2009年,他们陆续选育与扩种出十几个菊芋品种,分别在新疆阿克苏、甘肃武威、湖北武汉、孝感、和北京市种植。他们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所选育出菊粉含量高、适应性强的菊芋品种“华农1号”和“青芋2号”,并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在江汉平原的沙地地带,英纽林的沙地(非良田)试种产量,均亩产可高达2—3吨以上。

这类研究还在持续。目前,公司正与武汉市农科所开展新合作,深度研究不同菊芋品种的高产栽培,针对不同地域、土质,培育区域化的优质菊芋品种,不断提高亩单产量。

英纽林的菊芋“订单种植”模式,也立竿见影的丰厚了一方农村农民的“钱袋子”。在湖北省黄陂区、孝感区,公司流转了当地村庄6000亩贫瘠的荒坡地,“不与主粮争田地”的前提下,实现了均亩产1.5吨以上菊芋的好收成,种植农户亩均收入超2000元。黄陂区振兴村村主任涂永治、书记丁元春高兴的告诉记者:从前,也有企业来流转过村里的荒坡地,但平均不到两年,就都落“荒”而“逃”。英纽林与当地签订了长期荒坡地流转合同,村民们通过“卖”荒地和菊芋种植实现了双增收。昔日偏僻的乡村,如今青壮年劳力开始回流,出现了兴旺景象。实践证实,种植菊芋的经济效益,比种植玉米可增加约2倍。英纽林菊芋“订单农业”模式,形成了“政府+公司+基地+农户”的良性循环,实质性利好重重:公司不愁“米”了,“野草”变身高经济农作物了,贫瘠土壤改良了,农民增收了,农村闲置劳动力激活了!堪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典范工程。

5月底,英纽林年产3万吨菊粉的工程项目一期工程即将在武汉黄陂区投产。记者粗略算了一笔账:以我国现有平均15吨菊芋提取1吨菊粉的水平来计算,3万吨菊粉产量,需要45万吨菊芋原材料,由此需改造30万亩荒坡地,产值可达十五亿余元。项目全部竣工后,可显著提升我国诸多困难村庄的经济效益,丰厚农民的钱袋子。业界人士估算,以我国人均需耗菊粉量计,菊粉产业市场规模在6000亿元以上,经济潜力巨大,社会效益无法估量。

“中国特色化”:菊粉应用技术“创新接地气”

菊粉产业,在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的应用技术非常成熟。菊粉被以立法的形式大量添加于日常食物中,以预防、改善慢性病的发生。数据显示,欧洲人均年摄入菊粉或低聚果糖近1000克。

我国至今未将菊粉等膳食纤维或益生元,以立法的形式,添加到奶粉等食品中。这使得菊粉的食品添加应用,在我国遭遇“困境”。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对“益生元”“益生菌”的认识,并允许和鼓励添加,但一般食品企业,仍不愿在强化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上下工夫。菊粉的功能性应用研究薄弱,成为了菊粉产业在我国发展的一大障碍。

邹爱标认为,现代文明病在我国人口中的迅速蔓延,愈发凸显菊粉等膳食纤维类产品的缺口。这类产品作为“食品添加”的立法,短时间内又难以形成。要解决二者间的矛盾,唯一途径,就是将菊粉独立于食品而开发,针对各类需求人群,推出一系列功能性产品,以弥补我国食物成分中膳食纤维类(特别是水溶性膳食纤维)营养素的不足。

英纽林在菊粉应用技术,特别是其功能性产品的研发上,铆足了劲。公司联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无锡维力米业有限公司、甘肃农垦集团、武汉农科院等,推出了“菊粉益生元、菊粉膳食纤维”系列产品,将菊粉分级产品用于肠道保健、排毒净血以及控制餐后血糖等保健功能。与此同时,药学家的邹爱标还关注着两大问题:

菊粉对肠道、糖尿病等的保健、治疗功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与地区,已有大量临床验证。但在我国,这类医学临床领域仍是空白。菊粉在营养预防医学方面,对我国国民健康是否会起到重要作用?

当今人们大多能认识到补充膳食纤维类的必要性,但对慢性病的治疗和预防,仍缺少具体膳食纤维分类,以及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每日该补充多少克膳食纤维的科学数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人每日摄取27—35克)。市场上众多出售的糖尿病食品,也难于给出食用膳食纤维量与血糖控制之间数据逻辑关系的科学佐证。英纽林开发的菊粉功能产品,可否给出科学的定量化数据?

为此,英纽林坚持长时间,在不同年龄段,不同规模人群,与国内多家具备临床药理基地资格的三甲医院,联合进行临床验证,先后开展“不同配比的菊粉与不溶性膳食纤维降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效果的比较”、“从菊芋中提取的可溶性膳食纤维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的机制研究”等课题研究。目前,已初步验证了英纽林菊粉膳食纤维类产品对欧洲人群和中国人群,在肠道保健、控制餐后血糖方面具同样功效。英纽林还针对不同病况、不同人群群体,给出了具体的日菊粉补充量的定量化数据。

为推广菊粉对高脂、高糖、肠炎肠癌患者的饮食干预功效,帮助农村贫困人口慢性病预防与食疗,英纽林已在湖北省成功试点推出了“因血脂血糖和肠道病致贫家庭签约种洋姜换全年食疗用菊粉”计划。邹爱标表示,这项计划还将稳步在全国开展。此外,公司拟每年以年销售额的8%(但不低于500万元)投入菊粉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扩大菊粉对肠道微生物作用的研究范围和深度。

目前,我国优质菊粉的产量,与需求相较,仍有较大缺口。菊芋的规模化种植与采购,还有巨大空间。菊芋抗旱、防沙固沙能力极强,是公认的最经济与优良的防沙固沙型植物。如果我国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域的沙荒地,能大面积开展菊芋种植,治理沙地的同时,还能为当地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成为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野草”重生,迎来春天的同时,新型生物产业带来的新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令人振奋,引人期待。

作者: 2014-5-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