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陈保善:从“燃料棒”到“引火棒”

来源:广西日报
摘要:“这次回来,扎根广西,不再离开了。12年海外苦读,他创造了真菌病毒领域4项世界第一。在世界真菌病毒领域,他就像一根散发出无限能量的“燃料棒”,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回到家乡后,一种更大的能量使他如同一根“引火棒”,培养和吸引了一批优秀科研人员。...

点击显示 收起

  “这次回来,扎根广西,不再离开了!”1999年10月31日,陈保善从美国归来,踏上故土,心潮难平。



  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12年海外苦读,他创造了真菌病毒领域4项世界第一。在世界真菌病毒领域,他就像一根散发出无限能量的“燃料棒”,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回到家乡后,一种更大的能量使他如同一根“引火棒”,培养和吸引了一批优秀科研人员。短短几年,他和周围的同事们,在相对薄弱的基础上建立起广西第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



  十七大党代表、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回国后的陈保善,诸多荣誉集于一身。但他依然以一颗平常心,执着于科研事业,执着于三尺讲台。



  国内到国外,国外到国内,“燃料棒”到“引火棒”,科学家到党代表……一路走来,48岁的陈保善与科学同行,与爱相伴。



  大爱:“祖国和家乡更需要我”



  科学研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陈保善的心中始终装着祖国。



  时光回溯10年。在美国,陈保善用辛勤的汗水,在真菌病毒学研究领域创造了令世人刮目的成就:首次建立了真菌病毒的转染系统,为真菌分子病毒学的发展奠定基础;首次揭示低毒病毒对真菌毒力的调节是通过影响G-蛋白信号传导系统,推动了从植物、动物到医学真菌致病性和毒力调节的分子机理领域研究的进展……  美国《科学》杂志审稿人在审发他的论文时写道:他的研究结果对使用低毒病毒来控制植物病原真菌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启迪作用,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一项项成就的取得,赢得了美国同行的赞赏和肯定。每当此时,作为一个中国人,陈保善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



  “干嘛要回来?”8年前,当陈保善带着老婆孩子从美国回到广西大学时,不少人非常疑惑。



  当时,陈保善在美国的事业蒸蒸日上,受到多个国际著名研究机构的高薪邀请。而回到广西大学迎接他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套70多平方米的旧房子,一间会议室改装成的实验室,一年的收入顶不上在美国半个月的收入。



  其实,这些暂时的困难,早就在意料之中。1998年12月18日,时任广西大学校长的唐纪良到美国做学术访问路经华盛顿,准备前去拜访陈保善。等不及老同学的登门来访,他就驱车两个小时直奔华盛顿。



  “目前,国家正准备实施西部大开发,最缺的就是尖端人才。母校广西大学已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计划,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目前,条件还很差,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那晚,两位老同学聊了很多,关于祖国,关于家乡。那是一次心灵的碰撞,一直萦绕在陈保善心头的念头更加清晰:国家和家乡更需要我,该回去了!



  因为爱,陈保善拥抱了条件艰苦的家乡。



  创业艰难,筚路蓝缕。在艰苦的条件下,陈保善领着3名大四学生开始了他在国内的研究。经费有限,就请工人按照他自己设计的图纸做试验台。没有光照培养箱,自己做个小架子,装上几支光管,再加上一台风扇吹风散热,就做起了实验。那段时间,陈保善中午从不休息,晚上通常工作到12时。短短几年时间,他的课题组扩大到26人,大部分是博士生和硕士生。他领导的实验室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计划(“86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等10多项。



  “能为国家为家乡做点贡献,心里充实。”面对疑惑,陈保善总是寥寥片语道出心声。



  真爱:“科学是为了造福群众”



  回国后,陈保善开始从事病毒宿主因子研究——当今世界病毒学研究最前沿领域之一。目前,他领导的实验室已定位和鉴定了一批与病毒的复制有关的新的宿主因子,科研成果在该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陈保善说:“科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造福群众。”在进行尖端领域的基础研究的同时,他总是尽己所能将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为广大农民造福,为广西经济服务。



  指天椒是天等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近10余万亩,涉及千家万户的农民经济收入。然而指天椒每到开花结果季节,病毒病发病率接近100%,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农药,农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辣椒一株株发病。2004年夏,陈保善得知此事后,到天等县仔细考察了辣椒病害情况。面对当地农民期待的眼神,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顿时压在肩头:“给我一些时间,我会尽量培育出一个抗病毒的品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随后,他要了250克“天等1号”辣椒种子带回实验室,依据控制宿主因子基因的先进思路,从辣椒中克隆了相关的宿主因子基因,并运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抑制这种基因表达的转基因植株。目前,第二代的转基因植株正在进行严格的测试,不久将会实现陈保善对天等农民的承诺。



  罗汉果也是广西特产。随着栽培地域由半山腰向山脚和平原的转移,生态环境的改变导致罗汉果病毒病越来越严重。2004年秋,陈保善考察融安县罗汉果栽培区的病毒病状况时,了解到过去每亩可以挂果1.5万至2万个,但在严重发病的果园,每亩挂果还不到100个。全县种植罗汉果的农户中,大约1/3赔钱。



  从融安回来后,陈保善立刻加强了对罗汉果病毒病研究的力量,很快查清了罗汉果病毒的类型,并启动了基于宿主因子基因和病毒基因的抗病毒罗汉果育种工程,一个有效的综合解决方案呼之欲出。



  出身武宣县农家的他,把一个农民之子朴素的感恩情怀融入专家的理性思考,汇成了对广大农民实实在在的帮助。



  深爱:“首先做人然后做学问”



  在陈保善心里,科学研究要继承和创新,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科研梯队。送出去、请进来、自己带,他倾情守望着这支人才辈出的队伍。



  除了勤勉的科研,多年来,陈保善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一次,他参加自治区一个项目评审会,会议结束时已经晚上6时30分了。由于晚上有他的现代病毒学研究进展课程,他谢绝了会议组织的晚宴,急着往学校赶,但时值下班高峰期,车子走得很慢。他在车上用手机不断地向组织讲课的老师报告行进位置。当赶到学校时,离上课还差10分钟。他立即从办公室拿上事先准备好的讲义,一路小跑奔向百米外的教学楼。当身材矮小的他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时,汗水早已经浸湿了衣服。同学们感动了。



  爱之深,责之切。陈保善用自己的执着感动着、鼓励着那些愿意致力于生物病毒学研究的年轻人,同时,他人格魅力所形成的“磁场”,会让后辈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在他的助手和学生的眼里,陈老师办公室的门永远向他们敞开着,有想法、有问题,随时可以去探讨、去争论;可是陈老师忙碌的身影,对周围的人又是一种无形的催促:不要停,加紧干。



  培养科研人才需要时间的打磨,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急于求成。陈保善教育学生非常注重通过自身言行对学生的人生观和科学观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在实验室,小到仪器的维护、清洁,大到药品试剂的采购和整个实验室的管理,陈保善都让学生参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学术氛围,使得实验室充满生机。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10多个小时,但从不规定学生每天要工作多少个小时,只是在每周实验室例会上询问各个课题的进展。



  他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做一名学术道德正派、严谨治学的人,然后才是做学问。



  心底有爱,育出硕果。到目前为止,陈保善领导的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已经拥有高级研究人员超过20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80%;他还相继培养出了一批博士、硕士,为提高科研水平积蓄了后备力量。(记者  陈  坤)
作者: 2007-9-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