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感受日本生物质产业

来源:农民日报
摘要:日前,笔者作为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获奖者访日交流团中的一员,考察了日本的环境保护情况。而其正在兴起的生物质产业给笔者很大震撼。当今世界正处于生物经济萌芽阶段,能否占领生物质产业制高点,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大计,笔者认为日本的某些做法值得借鉴。国家战略导向作用明显早在2002年7月,由农林水产省牵头,日本......

点击显示 收起

        日前,笔者作为中国青年丰田环境保护奖获奖者访日交流团中的一员,考察了日本的环境保护情况。而其正在兴起的生物质产业给笔者很大震撼。当今世界正处于生物经济萌芽阶段,能否占领生物质产业制高点,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大计,笔者认为日本的某些做法值得借鉴。



        国家战略导向作用明显



        早在2002年7月,由农林水产省牵头,日本就确立了“生物质能源综合战略”。2006年3月,日本对该战略进行了修改,主要是要加速运输部门生物质燃料利用,强化各个领域的具体落实,并明确了下一步的具体目标:即全部废弃物的生物质利用在2010年要达到80%。



        尽管日本生物质资源匮乏,但该国在生物质利用技术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专利已占世界的52%,其中生物能源领域的专利占了81%。如果仅就科研成果而言,日本在世界生物质经济中的领导地位已经确立。这些数据和事实让身为世界生物质大国子孙的我深感惭愧。日本科技立国战略取得的巨大成效,值得我国,尤其是科技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日本企业抢占先机



        日本企业也像早春的鸭子一样感受到了生物质产业的春江水暖,纷纷加入这一大潮。例如丰田汽车公司,1998年初涉生物质领域后,2001年成立了独立的生物技术部门,短短几年成绩斐然。如从甘蔗、甘薯、玉米中成功提取出糖,经过发酵生产出乳酸,进一步生产出聚乳酸。



        聚乳酸具有极不寻常的价值,首先,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目前的电脑电视外壳、光盘、磁盘、农用塑料等都是石油基产品,石油枯竭以后,聚乳酸将是替代品之一。其次,在自然环境里聚乳酸可被微生物(细菌、真菌等)完全降解,生成CO2和H2O,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利用,进入生态链。日本企业对聚乳酸情有独钟,开发出塑料包装袋、水杯、衬衫、雨衣等诸多产品。在2002年“世界杯”期间推出的由聚乳酸纤维合成的雨衣,经济、实惠、环保,几天就卖出十多万件。



        日本企业的生物质触角不仅停留在生物塑料上。像丰田已经将业务拓展到畜禽粪便处理,建筑物绿化、植树、甘薯种植等方面。丰田向畜禽养殖户销售菌种,养殖户将菌种投入畜禽粪便并将其制作成商品有机肥;为保证国内木材供应、防止中国沙尘暴的影响,他们还到澳大利亚种树,1998年种了1730公顷,该树属于速生树种,一年能够长2米高。



        作为南京市首届环保公益大使,笔者去年出访新西兰、澳大利亚后,提出过到这两个国家种树的建议,令人吃惊的是丰田人和笔者的想法不谋而合,并且1998年已经行动了起来。



        微生物技术引领生物质产业发展



        日本微生物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并引领了日本生物质产业的发展。微生物不仅可以处理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还可用于水稻秸秆饲料化开发呢。



        在水稻收获时,日本国内有专门的机械自动喷洒乳酸菌和酶制剂,喷洒完后用专用机械、专用塑料打捆,每捆重500-1000公斤,每个稻草捆都是非常好的青贮、微贮装置。



        目前日本还正尝试用微生物处理宾馆、饭店的剩饭剩菜。日本东京的皇宫酒店从1992年开始研究食品垃圾处理,将分拣后的有机肥原料和18种菌类一起放入食品垃圾处理器进行24小时发酵,发酵完后每月可产2500公斤有机肥。试验发现这些有机肥种植大米效果明显后,皇宫酒店从1998年开始和千叶县签订了肥料使用协议,月获利6万日元。笔者想我国可采用引进或者技术合作的形式尽快对这个技术消化、吸收,以更好地解决我国遇到的秸秆、畜牧、垃圾公害等问题。



        垃圾分类促资源化利用



        在日本,令笔者印象深刻的还有其垃圾分类系统以及日本公民参与环保的热情。日本公共场所的垃圾桶很多,人们自觉地按照规定将不同垃圾放到指定垃圾桶里,比如有的放矿泉水瓶子,有的放易拉罐,有的放报纸,有的放剩饭剩菜。



        垃圾分类太重要了,如生物垃圾是可以作为沼气原料加以资源化利用的,但不进行分类混有有毒物质的生物垃圾就无法用沼气处理;再比如,从废弃的牛奶包装盒等软包装中可以分离出塑料、铝、废纸等加以资源化利用,一旦这些软包装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受到了污染,就无法进行资源化利用了,只能进行填满或焚烧,而这又会引起新的污染。



        目前,在我国对垃圾分类似乎还很遥远,但笔者认为,这不是高科技问题,只需对已有习惯做出一点小小改变就能取得巨大效益,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迅速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积累经验,尽快在全国推广普及。
作者: 2007-9-1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