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从生物能源产业之困看禁止烧秸秆难推进的软肋

来源:新华报业网
摘要:6月中旬,海安县鑫缘制丝有限公司的锅炉房里热气腾腾,一捆捆码放整齐的麦秆被推进炉膛。工人告诉记者,2台锅炉一天要烧掉秸秆50吨,一年按280天实际生产天数计算,需要“吃”掉1。4万吨秸秆,等同于7000吨标准煤。按目前秸秆平均每吨300元、煤1000元/吨计算,一年节约成本至少100万元以上,降本增效达15%。...

点击显示 收起

    6月中旬,海安县鑫缘制丝有限公司的锅炉房里热气腾腾,一捆捆码放整齐的麦秆被推进炉膛。工人告诉记者,2台锅炉一天要烧掉秸秆50吨,一年按280天实际生产天数计算,需要“吃”掉1.4万吨秸秆,等同于7000吨标准煤。按目前秸秆平均每吨300元、煤1000元/吨计算,一年节约成本至少100万元以上,降本增效达15%。然而,这样的好事在承包锅炉运行的南通绿源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庆眼里,却是“好归好,难上难”。 

    绿源是海安最早尝试秸秆能源化利用的民营企业,在海安县12台4吨以上的锅炉中,绿源公司承包运作的有7台。据海安县农委测算,全县80万亩耕地产生的秸秆,除村民自用外,每年剩余秸秆数量约在25-30万吨之间。绿源每年收购的秸秆有5万吨,只占其中的不到1/5,绝大部分秸秆直接被农户一把火烧掉。既然秸秆替代燃煤有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难以大步推进呢? 

    “规划是有,但不敢一步到位。”张国庆坦言,当前困扰绿源公司的最大难题是:运行成本高,利润低,风险大。秸秆收集主要靠机械化操作,以捡拾打捆机来说,投资大、作业时间短、产出低,12台捡拾打捆机投资近150万元,剔除补贴,投资仍需要七八十万元。而麦草收购期仅半个月,稻草为一个月。张国庆说,尽管公司将打捆机免费提供给农民经纪人,但他们的积极性并不高。再说人工费,一名拖拉机手一天工钱200元左右,最多时有42名拖拉机手从事秸秆打捆、收购。“今年麦收时,企业到现场收购麦秆,麦秆打捆好了,请农户从田里搬运到岸上,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活儿也没人愿做。”张国庆无奈道,今年夏收收购了2500吨麦秆,每吨收购价180元,加上运输成本每吨60元,每吨实际成本达到240元。 

    在海安镇自由村,绿源公司新建的一座秸秆收购点投入使用,周边收购来的麦秆全部集中在这里,然后由车辆转运到公司秸秆煤加工车间或者合作关联企业。两年来,绿源公司已在全县设立了3家秸秆收购站、5家收购点,总投资超过500万元。“增加秸秆收购网点,方便了村民出售秸秆,但公司运行成本大幅上升。”张国庆说,一个收购站投资需要120-150万元,一个收购点需要20万元左右,而政府对秸秆收购站点的补贴均为10万元。目前绿源公司包括收购网点建设、机械购置等各项补贴加起来累计100多万元,另外,税收实行先征后退,用地享受农用地的价格优惠。今年,绿源公司在海安高新区征用了50亩土地,决定新上一条5万吨秸秆煤球生产线,建立10万吨秸秆收储能力,全部投资概算需要3500万元。张国庆说,绿源公司成立两年来,银行贷不到款,都是靠企业一点一滴慢慢发展起来的。“公司根据用气单位来确定投资规模以及秸秆收购布点,一点也不敢走远,生怕政策有变,企业陷入被动。” 

    记者白天在绿源公司设在南莫镇校林村的秸秆煤生产车间看到,偌大的厂房内空无一人。张国庆说,为了省点电费,秸秆煤生产都是安排在夜里12点以后进行,因为半夜后电价只有3毛多,而白天高达1块多,公司一年光电费支出就高达60万元左右,如果按农业用电价格测算,成本要降到一半以上。可眼下,这一节能减排项目并不享受电价优待,仍是按工业电价收取。 

    令张国庆困惑的是,同样是节能减排,国家在政策上却有天壤之别。发电厂节能改造,每节约1吨标煤能获得260元补贴,而绿源秸秆能源化利用达到5万吨,相当于节约标煤2.5万吨,按此标准测算,应获补贴650万元。而事实上,绿源享受不到国家一分钱节能补贴,由此造成了公司包括建设秸秆气化站在内的不少设想都只能停留在规划上,不敢付诸实施。“光靠公司投入,没有政策扶持,必然增加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成本,增大投资风险。” 

    “解决秸秆的出路,最切实可行的就是秸秆能源化利用。”有关人士认为,当前政府应出台鼓励政策或者强制性措施,比如要求煤油锅炉必须使用生物煤,蒸汽锅炉必须烧秸秆,这样才可能大大加快秸秆能源化利用的进程,形成秸秆利用和秸秆禁烧的“双赢”局面。(丁亚鹏)

作者: 2012-7-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