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燃料电池掀热潮 五家公司将引发市场关注

来源:中国证券报
摘要:新型生物燃料电池研发取得突破本周以来,在新能源汽车热潮的助推下,燃料电池概念强势来袭,燃料电池指数更是连续两个交易日收出放量长阳。而随着燃料电池炒作热潮的逐步蔓延,围绕燃料电池的相关概念也进入细化阶段,其中生物燃料就悄然进入投资者的视线中。消息面上,近日......

点击显示 收起


新型生物燃料电池研发取得突破

本周以来,在新能源汽车热潮的助推下,燃料电池概念强势来袭,燃料电池指数更是连续两个交易日收出放量长阳。而随着燃料电池炒作热潮的逐步蔓延,围绕燃料电池的相关概念也进入细化阶段,其中生物燃料就悄然进入投资者的视线中。消息面上,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传感技术团队在基于细菌表面展示酶的生物燃料电池研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开发出具有较高能量输出和稳定性的新型生物燃料电池。无独有偶,日本航空、全日空、美国波音公司及东京大学等参与的“新一代航空燃料倡议”组织近日宣布,力争到2020年实现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物燃料的商用化。分析人士表示,随着燃料电池概念的爆炒,短炒资金肯定会继续向其产业链深挖,在此背景下,消息面上具备一定刺激的生物燃料概念,有望获得资金的关注。

生物燃料电池研发获突破

近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传感技术团队在基于细菌表面展示酶的生物燃料电池研发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开发出具有较高能量输出和稳定性的新型生物燃料电池。该电池在连续工作55小时后仍可保持84%的最大输出功率,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其有望作为心脏起搏器电源和便携式电源得到广泛应用。

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特殊的燃料电池,其使用酶或产电微生物作为生物催化剂,通过电化学途径将生物质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生物燃料电池因具备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来源廉价、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几个月前,有海外媒体报道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高效的新生物燃料电池原型,能够通过酶蛋白从糖中获取能量,理论上效率接近100%,且未来或将取代传统锂电池为手机等设备供能。这意味着它的输出远超之前的生物电池,甚至也超过普通的锂离子电池。

据悉,这种新生物电池依靠酶蛋白获得如此高的效率,它能近乎百分之百提取出糖分子所蕴含的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之前的生物电池提取的能量只有六分之一。

近日,日本航空、全日空、美国波音公司及东京大学等参与的“新一代航空燃料倡议”组织宣布,力争到2020年实现可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生物燃料的商用化。目前,各家公司已开始联手制定时间表,计划明年4月前制定完毕。

据介绍,生物燃料的开发和普及工作已在全球各地展开。而早在5月,就有33家企业和团体在日本发起成立了“新一代航空燃料倡议”组织,时间表将由该组织牵头制定,而国土交通省也将作为观察员参与其中。

事实上,在美国、巴西等国,以本国产的玉米和甘蔗等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已被广泛运用。日本因国内难以采购到玉米,主要以家庭垃圾和藻类为原料。业内人士表示,通过研究制定时间表,相关的提炼技术和供应网络也将得到确立。

鉴于生物燃料作为接近零排放的绿色能源,在碳税高企和能源需求上升的推动下,世界能源龙头纷纷进军生物燃料领域。埃克森美孚在斥资1亿美元投资以藻类为原料的生物能源产业后,将注意力转向更有效率的藻类生物燃料。杜邦在美国爱荷华州设立的商业化纤维素乙醇生产基地接近完成,今年末该基地有望形成3000万加仑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能。

除此之外,科技业巨头也表达了对该市场的浓厚兴趣。比尔·盖茨早在2006年就向用玉米生产乙醇的Pacific Ethanol公司大手笔注资8400万美元。苹果公司位于美国的北卡罗来数据中心,则是使用由Bloom Energy制造的电池燃料系统,通过生物代谢物产生沼气能源。

而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最新预测,到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也就是说,未来十年,全球道路运输方面对生物燃料的需求也有望激增近六成。

国内方面,政府和企业也在逐步加大对生物能源的扶持力度。这其中包括发改委要求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表明对新型生物燃料业的前景看好。中石油旗下化工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完成了以浮萍为廉价原料炼制生物燃料的研究。另外,中石化成功研发以餐饮废油制造生物航煤技术。减排标准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稳步增长,将使得作为零排放的生物燃料行业迎来市场扩容的机遇。

燃料电池热或扩散至生物燃料领域

本周燃料电池概念持续受追捧,除了与消息面的刺激有关外,整体市场交投情绪的回暖也功不可没。某种程度上看,燃料电池的大热,与近来新能源汽车炒作热潮向产业链蔓延的一种表现。而鉴于目前A股的燃料电池概念股只有少数几只,在相关炒作热潮发酵之后,这种炒作热情势必会向该产业链的其他领域蔓延,比如说生物燃料板块。

兴业证券在一份燃料电池的主题报告中指出,燃料电池的炒作热潮具备三大投资逻辑:一是氢燃料电池重大发明的不断突破,将打开国内市场份额想象空间。目前国内对氢燃料电池的关注度正逐步提高,不过仍局限于拥有相似技术的公司;未来随着主题炒作的深入,其产业链上下游的公司也将被充分挖掘。二是在新能源汽车概念被挖掘得差不多之后,市场会转而寻求其他的清洁能源概念股票,在此背景下,氢燃料电池便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三是美股的映射作用,美股PLUG和BLDP的暴涨,大概率也会引发国内拥有相似技术公司股价的上涨。

上汽集团:半年销量超过全年目标进度

上汽集团 600104

研究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分析师:陈政 撰写日期:2014-07-08

事件

公司公布6月销量

6月,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南依维柯分别销13.45、13.96、1.72、12.37、0.55万,同比1.1%、7.6%、-14.6%、11%、-50%,环比-7%、-2%、-1%、-11%、-45%。Q2同比14%、8.13%、-5.31%、7.7%、-30%,环比-16%、-5%、-1%、-15%、-16%。6月,集团合计同比3.7%,环比-7.2%,Q2同比8%,环比-12%,H1同比11.2%。

简评

上海大众:上半程超额完成任务,表现较好。6月朗逸、帕萨特、途观约销2.9、1.63、2.05万,同比13%、-12%、24%,本月销量(低于产量1.1万)增速降,与H1销售超全年目标进度,控制节奏有关。上半年累计销94万辆,同比20%,已完成全年目标的58.75%。

上海通用: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符合预期。6月,双君、迈锐宝、昂科拉分别销1.52、0.85、0.79万,同比2.4%、3.2%、117%,环比6.8%、-7%、21%。上半年累计销84万,同比8%,完成全年目标的53%,下半年上海通用还有多款全新/换代车型上市,预计增速将较上半年抬升。

自主乘用车:6月销售环比微降,荣威350约销9700台,同比-5%,环比持平。H1累计销10万,同比-3%。

上海通用五菱上半年同比11%,中规中矩,符合预期,南京依维柯略低于预期。

继续强烈建议买入,目标价21元

极低的估值、较高的分红收益率(除权后达8.4%)为投资上汽集团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边际,而未来两年产品周期加速带来业绩可持续中速增长及公司体制机制的变革更值得期待。维持2014-2016年EPS2.50、2.87、3.30元预测,继续建议客户买入,目标价21元。

南都电源:拓展新能源电池产能,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南都电源 300068

研究机构:信达证券 分析师:郭荆璞 撰写日期:2014-07-03

事件: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投资年产1000 万kVAh 新能源电池项目的议案》、《关于对全资子公司武汉南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增资的议案》。

点评:

拓展新能源电池业务,重点在启停电池。按公司公告,将以全资子公司武汉南都新能源作为项目的实施主体,在湖北省葛店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年产1000万kVAh 新能源电池项目,项目主要产品为新能源动力及储能、后备系统用高性能阀控密封电池,其中,重点产品为针对未来节能环保汽车启停系统用高性能铅炭电池。项目计划分两期进行建设,其中,一期产能500万KVAh,预计于2016 年6月底前完成;二期产能500 万KVAh,预计于2018 年6月底前完成。

我们看好弱混电动车市场,公司投资进度符合未来趋势。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国内乘用车的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100公里,到2020年降至5升/100公里(目前油耗约为7.3升/100公里)。弱混新能源汽车以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具有极大的普及推广性(在欧洲,一半左右的汽车都已经配臵了启停节能系统),我们预计其将成为我国近期汽车产业化的重点,2015年将放量增长,公司的产能释放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新投产项目有利于公司完善产能布局。公司目前主要生产基地集中在西部和东部,由于电池产品具有运输半径的约束,此次中部布局将完善其全国产能分布,降低运营成本。

新产品有望提高其盈利能力,但投产过程中可能增加其财务成本。按公司公告,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44.2 亿元,利润总额3.5 亿元,新产品盈利能力高于公司现有产品的盈利能力,预计利润贡献将在2016年开始;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预计部分资金要通过银行借款等方式进行,可能提高公司的财务费用。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14年、15年、16年EPS分别为0.30、0.41、0.57元,对应7月1日收盘价(9.22元)的市盈率分别为30、22和16倍;我们认为,公司通信后备电池受益4G投资拉动,新能源电池业务拓展值得关注,维持“增持”评级。

股价催化剂:储能产品市场打开;动力电池产品提价;通信电池大额中标;新业务顺利拓展。

风险因素:储能市场增长低于预期;动力电池毛利率维持较低水平;通信领域投资低于预期。

 凯美特气:可燃气业务爆发,收入利润大幅增长

凯美特气 002549

研究机构:信达证券 分析师:范海波,吴漪 撰写日期:2014-04-30

事件:2014年4月25日凯美特气发布13年年报,1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2亿元,同比增加80%;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5882万元,同比增加44%。基本每股收益0.22元,符合我们的预期。经董事会审议通过的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013年12月31日的公司总股本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5股。

点评:

可燃气业务爆发,公司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公司的二氧化碳和干冰业务保持平稳,可燃气(氢气、甲烷)业务爆发促成公司13年业绩大幅增长。公司的可燃气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从2012年的3.8%迅速提升到2013年43.8%。由于可燃气业务毛利率比原有二氧化碳业务毛利率偏低,公司产品总体毛利率从2012年的65%下降到2013年的61%。

中石化拒绝履行销售协议,收入确认存争议。凯美特气2013年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主要原因为: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管理层认为,双方2010年12月签订的协议不公允,公司提供的原料气价格过低、收购的可燃气体价格过高,拒绝履行上述协议。经岳阳市委、市政府出面调解,中石化长岭与长岭凯美特双方分歧仍然较大,一直未能达成协议。双方下半年的交易数据因此未获得中石化长岭分公司签字结算,涉及金额达6270万元。而凯美特气将这部分收入予以确认,并按照双方未达成一致初步协商作出让步可燃气的价格与协议中规定的价格差价,采取个别认定法计提了3395万元坏账准备,导致会计师对公司2013年审计报告出具保留意见。

从石化废气到钢铁尾气,从单一项目到城市总揽。2014年3月20日晚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与河北省迁安市政府、中科院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中心签订“清洁城市”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迁安市政府将积极引导当地工业企业把尾气交与凯美特气综合利用,力争3年内覆盖迁安市主要工业尾气源。

大股东自愿追加锁定限售期。2014年2月18日凯美特气首发原股东浩讯科技、四川开元1.782亿股限售股解禁,解禁数量占总股本的66%。其自愿追加限售期一年至2015年2月18日。

盈利预测及评:我们预计凯美特气14-16年EPS为0.44元、0.56元、0.72元。按14-4-28收盘价17.40元计算,对应的14年PE 为40X。考虑到凯美特气的高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外购原料气价格大幅上涨;公司项目达产情况低于预期;石化、钢铁企业共生风险。

科力远:与天津松正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科力远 600478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 分析师:刘军 撰写日期:2014-05-28

与天津松正在混合动力公交车领域展开合作: 2014 年5 月25 日,公司与天津松正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混合动力公交车领域展开合作。天津松正将在未来三年内大力推广含有镍氢电池的混合动力公交车技术,力争占天津松正全部混合动力系统的50%以上,并承诺其中使用的电池全部釆用科力远的镍氢电池,并力争在三年内,实现采购公司20 万支镍氢电池模组。

天津松正混合动力公交车系统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天津松正是一家致力于提供新能源电动汽车驱动系统解决方案及核心配件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电动巡警车等。2013 年5 月底,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结束,全国累计推广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公交车19452 台。其中搭载松正混合动力系统4544 台,在北京、天津、郑州、苏州、海口等48 个城市运营。并以97%的出勤率效果得到广泛认可,松正混合动力公交车系统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

产业链覆盖日益完善,2015 年将迎来业务的快速增长:双方合作将实现科力远镍氢动力电池在国产公交车的大规模运用,而公司收购的日本湘南工厂镍氢动力电池主要供应日本本田混合动力车型,公司在长沙将日本工厂复制了一条生产线,成为国内唯一的HEV 电池及其正负极材料制造基地。同时,公司与丰田汽车合资成立科力美(常熟)汽车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用于配套丰田混合动力汽车国产化的目标,科力远拥有合资公司40%的股权。因此,未来公司的镍氢动力电池不仅在国内国外同时打开市场,并将实现商用车和乘用车的全覆盖,预计2015 年公司将迎来HEV 电池业务的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4 至2016 年的每股收益分别为0.04、0.13、0.18 元,2015 年国内HEV 动力电池需求将快速增长,我们维持增持-B 评级,6 个月目标价为26 元。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风险、原材料波动风险。

三爱富调研快报:氟化工行业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扭亏为盈

三爱富 600636

研究机构:东兴证券 分析师:梁博 撰写日期:2014-05-28

作为氟化工行业的标杆企业,三爱富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丰富的产品线。但受制于全行业的产能过剩, 公司从2012 年也来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不断下滑,过去两年保持盈利主要依靠CDM 补贴产生的利润。从今年2 季度开始,CDM 补贴到期将对公司利润产生负面影响。预计未来1-2 个季度内,氟化工行业仍处于去产能阶段,盈利改善空间有限。预计到2014 年4 季度,氟化工行业可能出现实质性的盈利上升。届时可能是投资三爱富较好的时机。预计公司2014-2015 年EPS 分别为0.21 元,0.26 元。对应PE 分别为62.8 倍,50.7 倍,维持“推荐”评级。我们预计2014 年是氟化工行业确立底部、迎来新一轮发展的转折之年,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氟化工产品的价格走势。

作者: 2014-7-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