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环保技术

含S,N,O-杂环的难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机理和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要: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连续资助下,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平教授及其合作者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环境中含S,N,O-杂环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和技术。通过5年多的积累,在化石燃料生物脱有机硫、含S,N,O-杂环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杂环联合降解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系列......

点击显示 收起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连续资助下,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许平教授及其合作者系统深入地研究了环境中含S,  N,  O-杂环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和技术。通过5年多的积累,在化石燃料生物脱有机硫、含S,  N,  O-杂环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和杂环联合降解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等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2005~2006年在环境和环境微生物领域国际上最有影响的两大刊物  Environ.  Sci.  Technol.(ES&T)和  Appl.  Environ.  Microbiol.(A&EM)上连续发表论文7篇,并应邀在著名刊物TRENDS  in  Microbiol.(TiM)上撰写含S,  N,  O-杂环有毒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降解的综述论文(Xu  P.*,  Yu  B.*,  Li  F.  L.,  Cai  X.  F.,  Ma  C.  Q.,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sulfur,  nitrogen  and  oxygen  heterocycles,  Trends  Microbiol.  2006,14(9):  398-405)。

  孤对电子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如化石燃料中的有机硫和有机氮、二恶英、农药、染料等)引起的环境污染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大问题。用现有的化学和物理方法较难处理这类污染物,因此研究新的有效控制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已成为国际上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利用微生物技术降解这些有机污染物已成为最有应用潜力、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许平教授及其合作者紧紧围绕含S,  N,  O-杂环化合物难降解的关键科学难题,利用我国丰富的特殊微生物与基因资源,在充分认识有机污染物和微生物降解(途径)特性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微生物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和技术,为促进我国环境毒物微生物降解研究走在世界前沿做出了贡献。课题组在以下3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1.含S,  N,  O-杂环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微生物降解机理。孤对电子杂环(S,  N,  O-杂环)有机污染物是一大类非常难处理的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进化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理论上任何环境中存在的有毒物都可以被微生物降解和转化。课题组在全国广泛收集了大量特殊微生物资源,从微生物代谢中间物化学检测和基因水平上深入研究了硫、氮、氧杂环降解的微生物代谢途径,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硫专一性代谢补充途径(4SM途径)。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汽油、原油的微生物脱硫和有机氮降解技术,为石油炼制的清洁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2.有机污染物(S,  N-杂环)微生物降解和资源化。化石燃料中的有机硫、有机氮和烟草中的有机氮烟碱化合物含量最高可以超过10%,这些化合物一方面是环境污染物(毒物),另一方面也是宝贵的资源。课题组研究了有机硫微生物降解代谢的高值中间体(硫杂环的表面活性剂)和尼古丁微生物代谢的高值羟基有机氮的微生物转化技术,为环境污染物废弃资源高值化提供了新的技术。

  3.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S,  N,  O-杂环)微生物降解的基因工程技术。首次成功地构建出可耐受高浓度有机溶剂的脱硫工程菌和可将有机硫、有机氮代谢途径组合在一起的基因工程菌,研究了石油中有机硫和有机氮化合物的联合降解技术;利用硫氮微生物组合代谢的基因工程微生物技术,研究了有机硫、有机氮、有机氧环境毒物微生物转化联合脱毒技术,为有效利用微生物技术脱除有毒有机污染物和生物转化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 2007-1-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