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药经济生物技术实验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

酶免疫电镜操作步骤

来源:医学加加
摘要:2,4℃固定5min~30min(依抗原性质所定)。5.PBS冲洗3~4次,每次10min。5%戊二醛再固定15min~30min。7.PBS液冲洗3~4次每次10min。...

点击显示 收起

  1.酶标抗体的制备 2.取材 将培养细胞或悬浮细胞用0.1Mol/L PBS液冲洗,离心沉淀后,立即转入固定液(2%甲醛液或2%戊二醛液均可)pH 7.2,4℃固定5min~30min(依抗原性质所定)。如病料为组织块,则取适当大小,先固定1h然后取出,以新的双面刀片切成50~100µm的薄组织再行固定1h~2h。 3.漂洗 以PBS液漂洗过夜,换液3~4次。 4.血清孵育,25℃1h或4℃过夜,孵育的标本放置于加盖的瓷盘内,底层垫数层纱布。防止抗血清干燥凝固,不易洗脱,造成非特异性吸附。 5.PBS冲洗3~4次,每次10min。 6.2.5%戊二醛再固定15min~30min。 7.PBS液冲洗3~4次每次10min。 8.酶标记抗体孵育;用适当稀释的酶标抗体(即工作浓度)于25℃湿盆内孵育1h或4℃过夜。 9.PBS液冲洗3~4次每次10min或4℃漂洗过夜。 10.酶显色处理 将漂洗后的标本浸入DAB-H2O2底物溶液中,20℃,10min~30min。显色强弱与戊二醛的固定有关。若显色弱则可减少甚至取消戊二醛的固定时间。冲洗时必须注意防止非特异漂浮的沉积。 11.常规包埋、切片、电镜观察 在经过脱水包埋确定抗原性不致引起失活的前提下可在包埋切片后做标记染色,切片一般在2µm~4µm,切片后染色不存在通透困难的问题。无论在标记染色后切片还是在切片后标记染色,最好在光镜下定位选择后,再做电镜定位包埋,这样目的性强,可减少工作量。

作者: 2007-9-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