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中医药行业

取消中医签名帖引争议 中医告别还是拯救

来源:中国新闻网
摘要:某知名博客网站上,中医突然成了热门话题。有人撰文称,中国应该“告别中医中药”,让西医成为中国医疗惟一的主流。此人还趁着国家发改委为医改方案开门纳言的机会,征集签名,以期政府能够“深刻洞察民意”彻底停止中医中药的研究。不过,那一年网络上关于中医优劣、存留的讨论引起了他的兴趣。...

点击显示 收起

  某知名博客网站上,中医突然成了热门话题。有人撰文称,中国应该“告别中医中药”,让西医成为中国医疗惟一的主流。此人还趁着国家发改委为医改方案开门纳言的机会,征集签名,以期政府能够“深刻洞察民意”彻底停止中医中药的研究。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这篇征集签名的文章作者为张功耀,现供职于中南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专攻科学史,曾有物理和化学方面的论著发表。在2000年以前,医学并不在他的研究范围内。不过,那一年网络上关于中医优劣、存留的讨论引起了他的兴趣。“网上的发言多是‘车轮话’,说到点子上的不多。”他遂起了以科学匡正的念头。这便有了《告别中医中药》、《再论告别中医中药》、《“中医科学化”失败的原因分析》等文章。

  文章一经发出,网上一片哗然。有人追捧,也有人叫骂。

  张功耀“告别中医”的决心很大。在卫生部明确表示反对取消中医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他的“告别”行动。张功耀在《对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态的表态》中说,“这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他不会因此而放弃努力。“废除中医问题,已经断断续续地讨论了120多年。我们必须坚持把这个人命关天的问题继续讨论下去。”

  告别中医的理由

  正如张功耀所言,对于传统医学的批判已有时日,百余年来要求废除中医的亦不乏其人。鲁迅先生就说过“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陈独秀也曾指出“中医既不解人身之构造,复不事药性之分析”。张功耀告别中医的理由大概沿袭了鲁、陈二人的调子。

  张功耀认为,医学是科学,科学必须进步,而中医自《内经》和《难经》后,从来就不曾主动进步过。虽然张仲景和刘完素等人作过尝试,也形成了所谓“中医六宗”,但是“其创新程度还不如轻便自行车与山地自行车之间的差异”,以至于中医至今还保留着“巫”的痕迹。“落后而不思进取”,这是张功耀发出的第一枚炮弹。

  在张功耀看来,中医算不上科学,至少具有非科学特征,因为中医不能够建立起明确的因果关系,也不能够还原成经验事实。“比如药性的‘五味’和‘四气’在经验世界里就找不到任何解析。”他还举了《黄帝内经》中关于水肿病的论述,认为“平治于权衡,去菀陈莝”的原则只是一种表面判断,没有任何深入的趣味,而“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的医疗措施,更是给江湖医生施巫术留下了广泛空间。

  张功耀进一步认为,中医不但算不上科学,甚至科学化的可能性都没有。他在《“中医科学化”失败的原因分析》一文中说,所有已经尝试过的“中医科学化”方法,没有一项是成功的,而且中医越是在科学化道路上迈进,其缺点就暴露得越多越充分。“比如中医推崇的人参,经过欧美人的证明,根本没有确切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仅属于‘一般认为安全’的食品。”

  另外,对于中医的疗效他也表示质疑——中医吹嘘比西医“优越”的一个奥秘,是中医一再掩盖治疗过程中的“安慰剂效应”。“如果某个人的疾病在尝试了许多西医方法依然颇感无能为力的时候,突然一位自认为可以治疗疑难杂症的‘名老中医’来到他的身边,这位‘救星’所能创造的安慰剂效应会比一般人的牵手、抚摸、聊天所产生的效应更加明显。”如果这样的安慰剂效应与疾病的自愈(或自缓)叠加在一起,那么足以造就一个“中医胜过西医”的个案了。

  张功耀在《告别中医中药》中还列举了中医的三大罪状:一,装腔作势,欺骗患者;二,推行异物、污物、毒物入“药”,坑害患者;三,以严格的“奇方”追求“奇效”为难患者,并为医生的无效施治开脱责任。文末他呼吁道:“今天,应该是我们彻底揭露‘仁术’真相的时候了!”

  当下,他正按照《告别中医中药民间行动纲领》开展工作,而征集告别中医中药签名则是重要一项。在公告中,他提出如下建议:

  一,修改《宪法》,删除《宪法》第21条有关中医的内容;二,采取适当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全面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国家唯一的主流医学,中医以民间医术身份在“无伤害”原则指导下,作为国家医疗体制外的一种补充存在,以便于集中使用我国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和科学研究资源;三,立即停止缺乏科学原理、违背科学精神、没有安全保障的中医中药研究,把这些钱节约下来,救助我国城市贫困人口和农民看病困难;四,在促使中医中药逐步退出国家主流医疗体制的过程中,善待已经取得相关执业和职称资格的中医师,引导他们主动转向主流医学。

  双方的争辩

  张功耀的言论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口水仗。支持者认为他击中要害大快人心,反对者则认为他不明中医胡说八道。

  一名中医学生在张的博客中写了一篇长文《不如改行学西医》。文中,该学生历数中医种种欺世盗名的伎俩,痛悔当初听信老爸之言选择中医。他写道:“在实习的日子里,我也曾有过美好的纯中医的梦。那时我跟着老中医——还是省级著名的老中医,每日抄方。3天没过,我就发现,他就是把一副柴胡疏肝散反复变来变去的狂用……”

  某夜,这名学生和几个外系同窗讨论中医中药。“谁可以告诉我,中医到底治好过什么病?给我一个具体的病名!”整个宿舍里一片沉默。当时宿舍里有8个人,两个针灸推拿系的,一个中药学专业的,一个是中西医结合专业的,两个是中医专业的,另外两个是中医骨伤专业的,竟然没有人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几番来去,该学生终于决定在第5年开始苦学西医了。

  争论中,还有人提起不久前复方芦荟胶囊被英国药检部门查出汞含量超标11.7万倍的事件,更是成为不少人对中药存在严重毒副作用担心的铁证。

  也有人用亲身经历证明中医有效。一个人回帖说:“我亲戚的小孩,很漂亮的小女孩得了个鸡胸。西医说缺钙,要手术。中医说是肺气郁结。最终选择中医,1个月完全好了。花费不过一两百元。要是西医手术,肯定不下几千元。这是我家的真实案例。老百姓认死理,他不管是不是经过了双盲法,只看能不能治好病,花钱少,副作用小。”

  还有人说,中医并不一定非要有西医的依据。尽管中医的理论与来自西方的解剖学、生理学不能对接,尽管中医的经络至今找不到解剖学的证据,尽管中医的药方没有经过双盲实验,尽管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至今写不出分子式,尽管中药药理不能用来自西方的药理学予以解释,都不足以成为中国人告别中医的充分理由。

  “中医为什么要有西医的依据?因为西医是科学,而中医不是?因为中医不是西医,所以中医不是科学?既然中医不是科学,为什么要求中医具有科学依据呢?如果中医不是科学,中医就不具备合理性!这话等于:如果中医不是西医,中医就该灭亡!——这不摆明了是欺负人嘛!”

  问题的关键

  由于主管部门的表态,可以肯定张功耀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正如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坦诚的那样,很多专家学者也都表示,中医中药确实面临着现实的问题,甚至是巨大的危机。

  无锡市中医院副院长沈崇德指出,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现在中医学院培养出来的恰恰是中医的掘墓人。”通过调查,目前在各级各类中医医院中,从中医院校毕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各层次学生中,经过西医系统进修者占96%以上,他们对现代医学知识的掌握已远远超过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掌握,中医院中医药理论知识几乎成为现代医学知识的补充。“管中医的人学的是西医,教中医的人学的也是西医。中医还能发展、发扬吗?”

  事实上,沈崇德原来就是学西医的,还曾经把前去看中医的病人臭骂一顿,现在入了中医的门,才知道当年自己的无知浅薄。“中医的确有保守的一面,而且还包含了很多糟粕,但是也有它宝贵的一面。如果全是欺骗,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何以维持?”他认为,正是由于中医宝贵的一面越来越不为国人所知晓,甚至连学中医的人都不明白,中医才沦落到今天的地步。

  在沈崇德看来,中医不仅仅是一件技术活儿,有着自身的文化特性。这种特性不仅包含着中国人的养生观念,而且涉及到中国人的认知哲学。“如果你不认同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不了解中国人几千年来对天地人的哲学,怎么可能真正认识生长其上的中医药学,又怎么可能用中医的办法给人看病。”然而现在有多少中医学生能有通阴阳、识典籍的心情和能力呢?大家还得背英语四六级呢。

  除了教育体系西医化之外,沈崇德认为,医药监管部门的政策标准也在逼中医走入绝路。“中医和中药唇齿相依,没有中药就没有中医。可是现在我们的药检部门却不顾中药的特点,完全用西医GMP标准管理中药,这无疑是中药的灭顶之灾。”

  按照沈崇德的看法,现在不是要告别中医,而是要拯救中医。在这一点上他并不孤单。两年前,原卫生部中医司司长吕炳奎上书中央,疾呼“挽救中医刻不容缓”。他在致中央领导人的信中写道:中医药学在现今的状况,可以说已经被西医消灭了,只是掌握有纯中医技能的中医师们还没有死绝,人还在,但是这些人也都是50岁以上的人了,50岁以下的纯中医几乎为零。照此下去,再有10年,中医药学要翻身就难于上青天了。

  一位家传四代的浦姓老中医为上述观点提供了注脚。他说,他对中医前途非常悲观。“现在挂着中医牌子的人真正懂中医的不多,一些中医杂志上也常常充斥着胡编乱造的谎话。如此下去,中医不用告别,自己就消失了。”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