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原料药

维C产业恶性竞争打价格战 专家:应保持理性

来源:医药经济报
摘要:一位行内专家曾如此概括:“前10年是外国打中国,结果是中国不但没有被打倒,反倒越打越兴旺。后5年是中国打外国,结果是国际大鳄纷纷退出产业舞台,中国企业成为新霸主。近5年是中国企业自己内战,恶性竞争的结果是,舞台上的新老面孔交替,价格不断下挫。”无可否认,中国的维生素C产业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

点击显示 收起

  维生素C又掉入了另一个生涯低谷期。一位行内专家曾如此概括:“前10年是外国打中国,结果是中国不但没有被打倒,反倒越打越兴旺;后5年是中国打外国,结果是国际大鳄纷纷退出产业舞台,中国企业成为新霸主;近5年是中国企业自己内战,恶性竞争的结果是,舞台上的新老面孔交替,价格不断下挫。”

  无可否认,中国的维生素C产业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但是,在产品工艺成熟、利润稳定增长后,浮躁的同行毫无新意地再次玩起了低级游戏——降价大甩卖。

  其实大家是否忽视了一点:价格战不是市场竞争的唯一选择。其结果只会是两败俱伤。正所谓“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与其“兄弟阋于墙”,不如另辟属于自己的“蓝海”。

  首先是扩大内需。我国是维生素生产大国,但不是维生素消费大国。发达国家人均消费维生素C为60~90克/年,而我国人均年用量仅为5克。有机构做过分析,维生素C的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即使不计广大农村居民,仅就城市而言,如果8亿城镇人口的维生素C消费水平能达到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水平,即60克,国内市场将新增维生素C需求量将超过4万吨。

  另外,据有关部门的抽样调查,我国30%的人维生素C摄入量不足,即4亿人缺乏维生素C,需要通过补充或服用维生素C相关产品,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要知道,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食物结构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而现代疾病大都是不合理膳食惹的祸。所以,营养均衡的健康食品日益受到重视。营养干预已成为必然的手段,而维生素是营养干预的重要原料。维生素C及其产品的消费随之增加,市场容量将大幅度提高。

  因此,是否应考虑将维生素强化列入全民健康规划,正如早年我国政府在全国推行碘强化盐,使全国范围大幅降低了克汀病的发病率一样。同时,还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三方共同推动,从正确、科学的途径来对公众进行健康教育引导。据称,帝斯曼就曾经直接参与过由我国政府在甘肃农村开展的“营养强化小麦粉的计划”,为试点村无偿提供B族维生素。据说试验收到较好的效果,食用营养强化小麦粉的村民身体状况要比吃一般面粉的人要强壮很多。相比之下,我们国内几大具有话语权的维生素C大型生产企业是否也应该有所动作?

  其次是提高技术门槛。在市场竞争中,成本是最终的决定因素。而通过工艺革新来降低能耗,从而降低总成本是战胜对手的武器。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尝试以真核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合成VC的代谢途径开发更加环保的生物合成方法。我国的江山制药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展一步发酵法,目前已取得了重大的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具优势的合成维生素C方法的不断涌现,维生素C工艺技术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再就是向上下游扩展产业链。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我国公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将不断提高。可以预见,我国维生素补充市场也随之扩大。而尽管我国维生素C产能庞大,但产业在提取、精制技术方面与国外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迄今为止,还主要是以原料形式出口,价格较低。相反,国外厂商以精制成品形式打入我国市场的维生素C产品却价格高昂,进出口差价达2~4倍。而产业链的上下延伸,除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外,还可以规避原料药供应的风险。但是,目前国内维生素制剂市场不规范,产品剂型单一,质量良莠不齐,市场开发力度显弱,诚信度高的大品牌不多。显然,在产业链延伸的过程中,企业首先要“强身健体”。

  总之,当前维生素行业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理性和自律,这样,在全球具有话语权的中国维生素C产业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作者: 2011-6-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