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要闻

广州掘金医药产业

来源:国际商报
摘要:国家“十二五”发展纲要已将新医药纳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11月15日,科技部等10部委发布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推向高潮,使生物医药成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紧抓这一大好发展时机,将目光锁定为健康医疗领域,并以此作为拉动该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增长点。广州......

点击显示 收起

  国家“十二五”发展纲要已将新医药纳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名单。11月15日,科技部等10部委发布的《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再次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推向高潮,使生物医药成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紧抓这一大好发展时机,将目光锁定为健康医疗领域,并以此作为拉动该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增长点。



  广州医药工业研究院、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州暨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广州医药企业,日前组团亮相第十三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拉开了广州掘金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蓝海”的大幕。



  广州外经贸局副局长陈泳芳告诉本报记者,本届高交会期间,广州专门选取了市“国家医药出口基地”中的10家优秀企业整体参展。广州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并重点发展基因工程药物、现代中药、化学合成创新药物、海洋医药四大生物医药领域。



  广州发展医药产业已具备政策支持、园区建设、产业布局、科研管理创新、品牌创建等多重优势。据了解,广州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被国家认定为“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近年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生物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2011年1~9月,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高技术产业产值136.22亿元,同比增长11.3%;医药产品和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2.32亿美元,同比增长21.51%;医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5282万美元,同比增长62.72%。



  政策开路园区先行



  广州发展医药产业的园区优势由来已久,并在不断拓展延伸。自确立“国家医药出口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两大基地后,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突飞猛进,已逐步形成了“两中心多区域”的产业分布,即以广州科学城为核心的产业孵化中心,以广州国际生物岛为核心的产业创新中心,以白云生物医药园区、番禺生物医药基地和从化生物医药基地等各区(县级市)特色产业园区为辐射区域的产业布局,着重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和生物服务等,拥有较完善的生物技术研发和中试、生物产品制造和生物技术服务的产业链。



  如今广州正积极构建与国际全面接轨的营商环境。陈泳芳表示,广州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开展自主研发创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医药产品进出口、承接离岸研发外包业务以及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通过科技创新和投融资体制创新、改善投资和创业环境等措施,为广大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0年,广州出台了《广州市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总体规划了今后广州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领域,进一步明确了今后3年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主要措施。



  提到广州相关政府部门对医药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扶持,广州医药工业研究院院长、海珠检测与认证产业联盟理事长应军深有感触地说:“政府支持非常大啊!”他说,在企业承接来自国外的服务外包业务,提升自身设备、管理、软件,申请专利等方面,政府都给予了政策鼓励和经费支持。此外,“医药服务外包经常需要将动物的胚胎、脏器等研究活体样本寄送到国外合作方,政府又帮助我们协调海关检验检疫部门,以确保顺利通关。”



  创新驱动发展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拥有完整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了由10多所高等院校、40多家研究院所、70多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400多家研发型企业组成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网络,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化能力日益突出。



  广州生物医药创新链条和技术支撑体系完整,工程化研究和产业化能力突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医药创新源头之一。国家在广东批准的16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有15家建在广州。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建立了六大研究中心,20多个研究团队。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正在推进设立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发展基金、产业引导基金、健康产业风险投资联盟、公共技术平台等服务体系。广州国际生物岛、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和健康研究院、广东华南新药创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等一批生物产业重点园区和重点创新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并已发展成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破冰壁垒抱团“出海”



  近年来,我国医药产品,特别是中药产品面向欧美等国出口时,受到严重阻碍,中药国际化屡碰坚冰。陈泳芳向本报记者坦言,由于国际标准对药物成分有着较严格的规定,而相较西药,中药成分提取和分析难度更大,这是中药国际化尚难突破的一个主要因素。



  广州汉方现代中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科研管理部部长张湘东向本报记者表示,欧美等高端市场对于进口中药的标准严格,单靠一个企业“走出去”,难度较大,医药基地的众多企业抱团“出海”成为趋势。而广州的生物医药园区建设,将会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更多帮助,有利于推动广州医药产业整体发展。



  应军也表示,企业要积极寻求“走出去”突破口。中国医药企业以前多是卖产品,现在可从研究的层面突破,通过接单国外科研外包服务,来逐步获得国际认可。这样还能降低新药在国外进行临床前研究所花费的大量开销,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水平地“走出去”。



  医药科研外包显然成为广州探索医药出口的一条新路。不过,陈泳芳也表示,现在企业接包国外科研任务的业务水平没有问题,但争取订单的能力却还比较薄弱,因此还须积极开拓市场。对此,政府将为企业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宣传和对接合作渠道。同时,政府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际认证,争取国际认可,了解国际同行业状态,开拓国际事务合作机会。



  相较医药产品,医疗器械产品则更易赢得国际青睐,一些企业甚至在国际上闯出了自己的品牌。广州暨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出口额位居中国第一,不少欧美等国家企业纷纷与公司合作,做贴牌加工生产。“这意味着我们的产品已被欧美等国际市场广泛认可,闯出了自己的国际品牌。”暨华公司负责人表示。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