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药经济要闻

“济南药谷”雏形已现

来源:济南时报
摘要:“至少12年的研发时间,至少12亿美金的前期投入,在10万种化合物中找到一个候选药物。”这是国际上对新药研发这项高风险、高投入产业的共识。在济南的高新区,汇集着270家制药企业,占到了济南市生物医药企业的85%,其中47%属于研发类企业,单纯做新药研发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只研发不生产,企业就没有盈利,地方就没有收......

点击显示 收起

  “至少12年的研发时间,至少12亿美金的前期投入,在10万种化合物中找到一个候选药物。”这是国际上对新药研发这项高风险、高投入产业的共识。

  在济南的高新区,汇集着270家制药企业,占到了济南市生物医药企业的85%,其中47%属于研发类企业,单纯做新药研发的企业也不在少数。只研发不生产,企业就没有盈利,地方就没有收益;一些研发类的企业十年不交税仍是“香饽饽”,高新区算的是长远账。

  坚持十年,药企四处借钱搞科研投资撤退,高新区买地扶植企业

  蓝金生物的董事长孔庆忠在高新区一直被称作“孔博士”,记者日前来到蓝金生物园区采访的时候,他正和公司员工一起拎着铁锹在园区里植树。这位看起来不起眼的中年男人,在国际肿瘤细胞生物学术界却是一个重量级人物。或许是由于所研发的新药尚未上市,孔庆忠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说起蓝金生物的曲折创业经历,公司办公室主任于建涛感慨颇多。“公司是2009年搬回这片工业园区的。无奈离开,还能再回来,我们每个员工都对这片土地很有感情”。

  孔庆忠1991年拿到博士学位赴美国攻读博士后学位,专注于抗癌药物的研发。他通过多年实验观察,发现了“细胞脑”这种物质,并基于此想出了一种新型的摧毁癌细胞的方法。2001年,他的研究课题引起了国内企业的兴趣,国内合作方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与带着一项估价3450万元人民币专利的孔庆忠合作成立了山东蓝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2年,孔庆忠回国,实力雄厚的投资方让他信心十足开始了新药研发工作。

  “医药行业不像其他行业,如房地产的回报那么快,研发的每个步骤都需要很长的评审、审批过程,而且我们做的又不是一个简单仿制的药,需要充足的研发时间。”于建涛说,正当公司信心十足,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前期投入大、效益不明显,2006年,在公司急需呵护的关键时刻,国内合作方发生人事变动,突然撤资,并且把项目用地、在建的动物中心和科研、试验、生产车间全部拿走。这场“天降大祸”将公司置于清算注销、扫地出门的绝境。

  孔庆忠和他的团队只好离开,借钱租房继续研发。正在他们几近绝望的时候,济南高新区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将合作方拍卖的厂房买回,交给了蓝金生物。孔庆忠又变卖了在美国的全部家产,再加上四处筹借,终于重建公司,稳住了部分特需人员。同时,由财政垫资给投资公司,投资公司出面,财政出钱,从齐鲁银行贷款。靠着多方面的努力,蓝金生物终于熬过了“生死关”。

  2011年,蓝金生物研发的抗癌缓释植入剂特色平台项目经专家评审论证,获得山东省省级科研经费1000万元。这也是迄今为止,济南市生物医药科技领域获得省级科研经费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项目。抗癌缓释植入剂特殊平台建成后,将成为新药的孵化基地,推动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及行业整体技术水平进步。

  “如今项目到了研发的后期,快要上市了,深圳、天津等地高新区对我们的项目都很认可,给土地、给钱,开出了很优惠的条件吸引我们过去设研究院。但是这些年来,对济南高新区的雪中送炭我们一直心怀感激,所以不会考虑到别处去。”于建涛告诉记者。

  尽管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到目前为止,公司仍然没有任何盈利,因为研发需要大量的投资,每年的亏损都在几百万元、上千万元,财务数据“非常难看”。

  因为研发是分阶段进行的,很多在研发早期阶段作出贡献的人,到了研发后期不再被需要,能拿到的薪水也很少,只好离开公司另谋高就。比如研发初期的药理部门,负责对药物进行筛选、初评,选好了就交给后期的部门研究,药理部门就撤了。现在企业只有30多个人,中层以上人员每个人都要管四五个部门。“孔博士经常说,等企业发展好了,一定要回报那些做出过贡献的老员工。”于建涛说。

  找风投、转技术、做贸易医药研发企业“找钱”招数多

  开发不出新产品,就无法吸引资金,而吸引不来资金,就不能开发新产品。陷入这个怪圈的药企并非个例。“找钱”,是医药研发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采访中记者发现,高新区的企业,在“找钱”上都摸索出了自己的招数。

  轩竹医药是高新区一家以一类新药研发为重点的生物医药企业。与蓝金生物一样,轩竹医药目前所有的项目都还在研发阶段,没有投产,更没有销售收入。轩竹医药副总裁舒楚天告诉记者,公司在研发方面,每年都得投入近一个亿的资金。

  大笔的资金投入,一个没有任何盈利的企业是怎样支撑的?舒楚天说,公司目前的做法是找大型的医药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新药研发是个漫长的过程,但它有个好处,可以在研发的任意一个阶段完成时将其转让出去,获得一些收益。”舒楚天解释。公司每年同时进行十几个项目的研发,将项目在中国、美国同时申报,这样大大加快了通过审批的几率和速度。有的项目,做到一期、二期临床实验阶段,就将技术转让给合作方。

  目前,公司已经有三个1.1类新药项目成功与珠海亿邦制药有限公司、海南四环医药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转让合同金额合计约有2亿元。转让一部分研发项目,为的是加快资金回笼,用回来的钱支撑其他自有项目的研发。2012年,轩竹医药预计有4个国家级1.1类新药同时申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FDA。

  济南康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做“三类”新药研发,公司总经理张颖告诉记者,“‘三类’新药是指已经在国外上市、但国内没有的药,我们拿过来改良和仿制。因为这类药已经有过国外上市的基础,风险小、研发周期短,同时也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高新区内的许多企业以‘三类’新药的研发为主。”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资金的投入、加快资金运转。“在高新区,有不少医药企业是一边做贸易,一边做研发,用做贸易的副业养活医药研发主业。”济南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沙君明告诉记者。

  新药上市犹如鲤鱼跃龙门短短几年可收回研发成本

  接受采访时,济南市高新区国税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高新区内像蓝金生物、轩竹医药这类纯研发类的企业不少,研发类企业没有收入,就不需要缴纳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企业进行技术转让获得的收益也会免收营业税,金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

  “蓝金生物这样的企业,我们需要保留,有了这样的企业,我们的生物医药产业才有雄厚的基础,才有后劲儿。”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沙君明说,生物医药产业是个典型的“三高”产业,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基础一定要打牢。山东是个制药大省,但称不上制药强省,像齐鲁制药这样的大型药厂,在省内是龙头,但在全国医药百强排行榜上,却只能排到第20名。坚持医药创新研发,就是要缩短山东与上海等医药产业发达地区的距离。

  像这类药企,尽管研发很长时间还没有效益,一旦新药上市,尤其是1.1类新药上市,影响力将会像原子弹爆炸一样难以估量。资金回笼的速度也很快,很多新药上市后的利润高达60%-70%,能在短短几年内收回研发成本。

  “像入驻医药产业园的赛克赛斯药业,2011年,由于其三个新药研发项目被批准生产,年销售额从2010年的6000万元一跃变为2个多亿。”沙君明说,新药经过漫长的研发最终获批上市,是一个鲤鱼跃龙门的过程。

  21万平方米的重大新药创制平台(中试基地)效果图

  正在建设中的重大新药创制平台 记者李鹏飞 摄

  配建 万平方米公租房留住人才

  “在上海张江工业园区,如果想成立一个研发团队,马上就能找齐人,拉起队伍。在济南目前还做不到。而做医药研发,其实最终拼的就是人才。”轩竹医药副总裁舒楚天博士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济南引进的190多位“5150”人才中,147位在高新区,其中有86位属于医药类人才。但尽管如此,与上海、天津等地的一些医药产业园相比,人才仍然是高新区医药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提到济南生物研发产业与京沪等地的差距,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沙君明同样首先提到了“人才”二字,“人才缺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地理区位优势上不能跟京沪等地区相比,这是客观原因。但是我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把园区服务做到位,把人才留住。”沙君明表示。

  记者了解到,正在崛起的东部“药谷”一侧,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而建设的8万平方米公租房配套建设也将落成。

  生物制药“好看又好吃”,各地都抢

  沙君明考察过不少城市的医药产业园区。他告诉记者,目前医药产业发达地区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政策大多很优惠。比如天津,只要拿到临床试验批件,政府就出资奖励300-500万元;在广州,对新引进的医药研发团队,会有1000万元的奖励;在江苏泰州,园区会免费为进驻的医药研发团队提供研发场地和部分设备。

  “生物医药研发是个好看又好吃的行业。”记者采访中,不少企业都这样说。就高新区目前的产业布局而言,信息通信产业是第一大产业,生物制药是第二大产业。论GDP,生物制药不如信息产业,而目前受国家对出口企业的退税政策影响,大量信息、软件企业不需要纳税。后劲十足的生物制药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远远高于信息产业。而且,医药类企业占地少、普通药企不会超过100亩,产品上市后,带来的盈利非常可观。

  高精尖的研发类企业带来的品牌集聚效应同样重要。沙君明告诉记者,国内外很多企业正在向该园区聚集。今年2月,世界最大的酶制剂生产企业,丹麦诺维信也选择了落户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它除北京总部外在国内的第一落点。

  企业热盼:用上共享实验室

  “我们现在最希望的,就是园区能有可以让各药企共享的实验设备。”康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只是康和,采访中不少企业都表达了同样的愿望。一家医药研发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医药研发中用到的很多仪器都价值不菲,利用率却不高。比如,一台红外分光光度计需要几十万,公司一个项目的研发周期为3-5年,一个项目通常只使用一次就够了,大多数时间,这种仪器是处于闲置状态的。对于这些没有盈利收入的小型研发企业而言,实在是资源浪费。

  轩竹医药副总裁舒楚天说,在美国生物制药产业发达的波士顿等地,都有医药实验的公共开放平台,一般由私人投资建设,每个企业只需要付很少一部分的钱,就可以使用公共实验设备做实验。“建立公共实验室,能让研发机构把钱用在刀刃上。我们知道高新区在建立这种共享平台,希望进度能快一些,能早点用上”。

  21万平方米“平台”年底竣工

  “济南药谷”雏形已现

  记者了解到,济南高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分三期进行。一期位于济南高新区中心区,现已形成1平方公里的产业发展规模,聚集了大中型生物医药研发、中试、销售企业20余家,年销售收入近50亿元,创造利税近8亿元;二期在济南出口加工区建设综合孵化区,其中包括国家新药创制平台的各单元技术平台、中试车间和综合孵化基地;三期将在济南高新区两河片区规划建设1万亩生物医药产业区。其中“新药创制平台”内,就建有药企热盼的“公共实验室”。

  21日,记者在位于经十东路的出口加工区内看到,开发区投资7.8亿建设的国家级重大专项“山东省新药创制平台”(中试基地)主体即将封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平台将于2012年底全部竣工,原计划2013年6月投入使用,目前高新区正在争取将这一时间提前到2012年底,“济南药谷”雏形已经显现。

  据了解,这21万平方米左右的国家新药研发大平台中心区,包括12个单元技术平台的新药创制公共服务平台,以及中试车间、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医药企业孵化器,将成为全国主要的新药创制、成果转化和医药企业密集区。能够解决医药研发企业在实验方面遇到的设备难题,为企业节省前期的投入费用。同时园区还引进了像环球医药、九州通这样的医药流通企业,一旦药品研发成功,这些企业可以马上为研发企业提供销售服务。实现研发、孵化、中试、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

作者: 2012-4-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