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开开实业发布公告称,本公司从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获悉,原公司总经理张晨因涉嫌经济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该公告接着说,张晨在本公司任职期间所犯的经济问题正在进行司法审计,对公司造成的影响和损失有待审计结果确定。
而据媒体及市场传来的消息,张晨系因涉嫌侵吞数亿元计国有资产而遭公安机关调查的,但据信张晨已经携巨款潜逃;又有消息称,与张晨一案有关的开开实业四名董事熊克立、陈敏仪、吴利华、许佩能,也在几乎同一时间闻讯神秘失踪。
开开实业原系纺织业公司,2001年1月首发新股4,500万股(每股9.6元)上市后,因将募集资金绝大部分(约4亿元)用于医药产业投资、医药资产并购而迅速嬗变为纺织、医药以及商贸为主营的综合性公司。在医药方面,开开实业拥有300余年历史的“雷允上”和100多年历史的“九和堂”等两个中华
中药老字号商号。
嫌犯望风而逃
资料显示,张晨系浙江杭州人,1963年出生,拥有工商
管理硕士学位,1989年至1992年任职美国太平洋贸易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1992年至2002年5月任职嘉信达国际有限公司(简称嘉信达)董事长兼总经理。2002年6月起,张晨以职业经理人身份受聘担任开开实业总经理,并于2004年9月担任由开开实业控股的另一上市公司——甘肃兰州的三毛派神董事长。
就任开开实业总经理两年多,似乎从表面上看不出张晨个人秉性,如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有何异样。不妨透过开开实业近两年经营业绩情况作一下检视。2002年也即张晨任职总经理第一年,开开实业主营业务收入16.89亿元,同比增长51.48%;净利润5,083.89万元,同比略有增长——张晨在开开实业的职业经理人生涯初年干得尚算不错。2003年,开开实业主营业务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29.07%;净利润3,077.15万元,同比下降39.47%——张晨可以将收入增加、利润减少归咎于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而非自己无能。2004年前三季度,开开实业主营业务收20.41亿元,净利润2,055.31万元,基本重复着上年度经营业绩的走势——张晨的能力以兼任控股上市公司三毛派神董事长而仍然无人置疑。
然而,实际上张晨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尤其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2004年下半年,根据上海市国资委文件,上海市国资委拟对市区两级国有企业进行全面审计,目的在于摸清地方国有资产家底。据了解,这次全面审计的重点是市区两级国有控股公司。而作为国有控股大型企业集团开开集团所在的静安区国资部门,显然不敢怠慢,将开开集团列为审计重点对象事成自然。
时至2004年末,开开实业突然发布公告宣布,免去张晨担任的开开实业总经理职务。考虑免职消息与审计如此同步,显示张晨涉嫌经济犯罪的相关事实已经被揭露,进入全面审计或者司法审计阶段,并在内部公开。而张晨本人或许就是在马脚败露前后,消失在人们,包括公安机关的视线之外。与此同时,与张晨有关的开开实业四名董事熊克立、陈敏仪、吴利华、许佩能也随之神秘地失踪。
连环“杀手”现身
摊上这样品质恶劣、道德败坏、贪婪狡诈的所谓“职业经理人”任职总经理,开开集团及开开实业只有自认“有眼无珠”。但这并不是说,开开集团可以以此成为为自己开脱制衡不足、监督失察的责任的理由。事实上,在张晨涉嫌经济犯罪并逃逸的问题上,开开集团的疏于监管、缄默不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姑息养奸”的作用。
现在看来,媒体所谓张晨涉嫌经济犯罪,即可能高达数亿元计国有资产被侵吞,与2002年上半年开开实业三宗国有资产转让有关。而两年多过去,开开集团未能足额收回所转让国有股股款,竟然从未公开提及或披露。
2001年2月,开开集团向上海和康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简称和康用品)转让1,100万股国家股;4月向上海九豫服饰有限公司(简称九豫服饰)转让1,900万股国家股;5月向上海怡邦针织品有限公司(简称怡邦针织)转让1,500万股国家股。三宗转让价均为每股4.5元。其实转让行为本身似乎并无问题。
可问题在于三家公司注册资本、注册地等基本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竟然无人给予可信的答复。张晨等一行人潜逃或失踪后,有媒体循资料指引调查发现,九豫服饰、怡邦针织两公司的法定注册地址都在开开实业的物业内。据目前管理该物业的人说,两家公司早就搬走了;而另一公司和康用品按资料根本查寻不到。
有市场人士分析,这三家公司均在2001年末期设立,熊克立、陈敏仪、吴利华、许佩能四人分别任三家公司负责人,注册资本约1亿至2亿元。其中,任职九豫服饰的陈敏仪早就与张晨关系密切,担任过张晨曾经任职的嘉信达副总裁及三毛派神董事长。至于熊克立则担任过三毛派神总经理。这表明三公司是专门为张晨等人运作收购开开集团所持开开实业股权而设的。因此,开开集团对此应该了然于胸。
而从此次揭发的涉及数亿元计国有资产来看,三公司实际上是空壳公司。也就是说,张晨等人以高于开开实业2001年12月31日每股净资产3.33元即4.5元,先通过和康旅游、九豫服饰以及怡邦针织承接股权,然后由三家公司以该股合法受让身份将股权分别质押给银行进行贷款,供偿付开开集团转让股权的股款用途。这个“受让股权、质押股权、偿付股款”的过程,构成“连环杀手”张晨等人不花一分一厘轻松获得合计4,500万股开开集团所持国家股计划的全景式精彩演绎。整个过程如探囊取物般简单流畅。
更有甚者,如果市场人士上述推测不错,那么,开开实业的实际控股权早在三家公司受让股权完成登记后,就已落入张晨等人的掌控之中。须不知,三家公司合计占开开实业总股本达18.52%,而开开集团仅占总股本的14.44%。由此看来,张晨等人实际给开开实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比外界预计的还要大。
唯独国资损失?
显然,上海市国资局“全面审计”市区两级国企资产,提早引爆了张晨等人涉嫌侵吞数亿元国有资产的黑幕。
2004年12月30日,张晨的开开实业总经理一职被罢免;
2005年1月18日,开开实业公告称,因开开集团诉和康旅游、九豫服装(现名为九豫投资)、怡邦纺织(现名为怡邦恒达投资)“股权转让侵权纠纷一案”,上海第二中级法院经审理作出民事裁决书。内容为,因保全之需,决定将三家公司合计持有开开实业社会法人股4,500万股予以冻结,期限同为2005年1月11日至2006年1月10日止,未经许可,不得办理解冻等手续。
2005年1月19日,三毛派神在得知张晨涉嫌经济犯罪消息后公告,免去张晨董事长职务。
就目前而言,正如开开实业公告称,暂时难以知道张晨给开开集团造成多大的国有资产损失。假若市场人士和媒体预计的情况与将来的司法审计结果不出现大的误差,数亿元国资流失将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而事实上,张晨等人从当“连环杀手”到涉嫌经济犯罪东窗事发,蒙受损失的何止于国有资产。开开实业目前总股本24,300万股,扣除开开集团持有的3,509.02万股国家股,余下2亿多股自2004年12月31日以来大幅暴跌,令所有开开实业社会法人股及社会公众股持有人的市值无辜蒸发。此外,这一丑闻连带拖累市场其他股票下跌造成的市值损失,更无法计算。
这里必须提出几个问题:一、张晨等人如此堂而皇之扮演“连环杀手”角色,开开集团其他高层是否牵涉其中?有无利益关系?二、开开集团高层作为国资委托经营管理者是否在履行职责中视而不见或渎职?三、如果媒体及市场分析人士所指张晨等人涉嫌经济犯罪事实大体上属实,开开集团为何一拖两年多非要借“全面审计”才引爆国资流失内幕?为何让张晨等人为所欲为至今?四、到底如何保持上市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如何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呢?
(本版股评文章纯属作者个人观点,非本报立场。据此投资 ,风险自负)
资本版
医药经济报2005年 第12期
作者:
广义 200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