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论《内经》“天人相应”思想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摘要:天人相应是《内经》基本学术思想之~,贯穿于《内经》全书之中,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指导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摄生等,从而建立中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理论的思想基础和基本特色,并不断概括医学领域里的新理论、新成果,指导中医学的发展,赋予中医学以无限的生命力。l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体系思想......

点击显示 收起

  “天人相应”是《内经》基本学术思想之~,贯穿于《内经》全书之中,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指导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摄生等,从而建立中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理论的思想基础和基本特色,并不断概括医学领域里的新理论、新成果,指导中医学的发展,赋予中医学以无限的生命力。

l    “天人相应”是中医理论体系思想基础

        《内经》从自然观出发,坚持以自然本身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对天、地、人以及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认识到天地万物的物质性,人类生命的来源不是天命神意,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发展的产物。如《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元气生,四时之德成……天地合气,命元日人”。说明人是由存在于天地之间的原始物质“气”所化生而来,是按照四时变化的规律成长起来的,是天地间阴阳二气的结合体。《内经》认为,作为自然的人不是超自然产物,而是自然界本身物质运动变化的结果。人类又不同于其他物质,是物质运动变化的最高产物。人的生命活动来源于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精气”和饮食水的化生,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气、血、津、液,并依赖于这些基本物质,才有可能产生人的精神活动。如《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入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可见,《内经》的“人体观”是唯物主义观,认为人的生命源于先天之精,男女两精相合形成胚胎,逐渐发育而形成五脏六腑、筋、骨、脉、皮毛、肌肉,成为新的生命。人体出生之后,又必须依赖后天水谷精微物质的充养,才能化生气血,产生气血的运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内经》应用天文、地理、气象、物理、生态等大量自然科学理论知识,从“人与天地相适应”的观点出发,采取比类取象、阴阳五行、综合分析的方法,辩证阐述了宇宙的起源到天地的形成过程和与人类的关系,天地间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的生产和运动变化规律;天地万物之间相对关系,人的生命依赖于自然界等学术思想,并应用于中医学理论之中,以指导于临床。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草生无色……草生五味……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昧。”这~观点,对于指导临床分析认识疾病以及治疗用药,都有其重要意义。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故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宇宙间的客观事物虽然千差万别,干变万化,但都可应用阴阳对立统一,消长转化规律来总慨括,解释人体组织结构和生理病理也同样如此。《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天覆地戟,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日阴处,名日阴中之阴,则出地者,命日阴中之阳。阳予之正,阴为之主。故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失常则天地回塞。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宇宙间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生长收藏过程,与四时阴阳变化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阴阳的升降运动是复杂纷繁的物质世界变化的总规律,万物之“生因春,长因夏,收因秋.藏因冬”是由于“阳予之正,阴为之主”的结果。阴阳的可分性、广泛性和运用原则,同样适用于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研究。

  《素问·宝命气形论》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天地合气,别为九野,分为四时,月有大小,日有短长,万物并至,不可胜量。”可见,《内经》所论述的“天人相应”思想,其实质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都是在运动中产生,在运动中完成自身的生、长、化、收、藏的生存过程,又在运动中消亡。天地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的生、老、病、死整个生活过程,无不与天地大自然的运动变化息息相通,无不反应天地大自然的存在形式和变化规律。整部《内经》都贯穿着“天人相应”思想,因此说中医理论体系是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2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

  人与自然界是个有机整体。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条件,自然环境的变化,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人体生命活动的全过程。同时,人也随时在能动地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以保持机体的正常运动。因此,《内经》“天人相应”的思想,对于掌握自然规律,积极防治疾病有重要意义。《灵枢·五癃津液别篇》指出:“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表明机体可适应性调节自然界(四季)的寒热变化。《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故阳气者,一旦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夕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以一日之中的昼、夜、晨、昏说明人体无时无刻不在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一旦人体的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时,就会发生疾病。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痃虐;秋伤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四时之气,更伤五脏。”说明四时气候的变化不只使人致病,而且由于四时气候变化各有不同的特点,对人体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就形成不同季节的多发病或流行病。当然,在同一季节,也可致多个脏腑病变。《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云:“朝则人气始生,病气衰,故旦慧;日中人气长,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以昼夜晨昏变化对疾病的影响,说明自然界气候变化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也影响疾病变化的全过程,在疾病过程中往往因为自然界的变化,而有减轻或加重的不同。《素问·移精变气论》提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寒”,说明人在不同气候的影响下,为了维持机体的正常运动,随自然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可见,人体的生理、病理无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3    “天人相应”是“四时五脏阴阳”理论的重要学术思想

        《内经》脏象学说主要是运用活体动态观察的研究方法,即通过人体内脏与体表,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应象”来认识人体的。《灵枢·本脏篇》云“视其外应,以知内脏,则知所病矣。”就是对这种研究手段的概括。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系统是收受通应的,从而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整体观,《素问·金匮真言论》所说的“五藏应四时,各有收受”,就是阐明这一观点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云:“阳之动,始于温成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表明从春温至夏暑,是阳气盛长运动所致;从秋凉至冬寒,是阴气盛长运动所致。一年中阴阳气消所形成的季节气候变化,促使了生物的生、长、化、收、藏的发展。春温主生,夏热主长,长夏湿热主化,秋凉主收,冬寒主藏”。故《素问·四气调神论》云:“失四时阴阳者,万物无根本也”。

  “养生学说”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就是根据四时阴阳是万物根本的道理,所制订的“天人相应”养生原则。如果生物违背了四时阴阳,不能与四时阴阳消长取得协调统一,就会“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疾不起”。这又从反面说明了生物违背了四时阴阳之气的消长规律,所产生的危害性。因此,人与自然必须是“天人相应”。四时阴阳之气消长的规律,表明了自然界的东、春与人体肝系统收受通应;南、夏与心系统收受通应;中、长夏与脾系统收受通应;西、秋与肺系统收受通应;北、冬与。肾系统收受通应,反映了人与自然“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

  “四时五藏阴阳”的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中心内容,体现了生命的对立统一,生命的变化发展观和人与自然的“天人相应”统一整体观。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一四变’之动,脉与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又云:“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在室。”四变之动,即四时气候的变动。脉与上下,即人体脉象随四时相应的上下,亦即春日浮,夏日在肤之类。即《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脉。”如果脉不应四时,依据五个系统相互间的生克关系,还可以预测死亡的日期,故《素问·脉要精微论》又云:“阴阳有时,与脉为期,期而相失,知脉所分,分之有期,故死时”。这就是“天人相应”、“四时五藏阴阳”理论贯穿在诊法中的体现。又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等四时养生方法,也是“天人相应”理论,在养生方面的运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内经》“天人相应”思想内容包括:①人是应天地之气的运动变化产生而来;②人体的生理结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是与天地的存在形式和运动变化规律相应的;③人与天地的运动变化规律相适应才能正常生存;④人体疾病与天地自然变化有直接关系;⑤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必须遵循“天人相应”的基本原则。

        总之,《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思想,是受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的影响。“精气学说”的渗透,不仅确定了《内经》理论的唯物观,而且奠定了气化理学的基础;阴阳、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促成了中医学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运用联系与控制的法则,来探索生命的奥秘,分析和解释人体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的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构成了“四时王藏阴阳”的系统层次结构,反映出“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