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肠鸣证治有微妙

来源:中医药报
摘要:《金匮要略》有关肠鸣,证治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凡条: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笔者认为苓桂术甘汤与己椒苈黄丸的证治有以下区别:苓桂术甘汤证主要在胃(心下有痰饮),由痰饮引起,......

点击显示 收起

        肠鸣主要由肠功能紊乱或肠道菌群失调引起,多见于肠易激综合征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金匮要略》有关肠鸣,证治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凡条:“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等。笔者认为苓桂术甘汤与己椒苈黄丸的证治有以下区别:苓桂术甘汤证主要在胃(“心下有痰饮”),由痰饮引起,以脾虚为主,其证较轻(“微饮”),无腹部胀满,大便稀薄;己椒苈黄丸汤证主要在肠(“此肠间有水气”)。由痰饮水气与饮食积滞引起,以邪实为主,其证稍重,有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兹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如下。

        例1.苓桂术甘汤证沈男,41岁,2005年9月2日就诊。主诉:肠鸣1周,大便日行1次,便质质稀软,腰痛,肝硬化脾切除术后。舌嫩红,边有齿痕,苔薄黄腻,脉细。肝硬化脾切除术后。脾阳不足;治宜温阳化饮;处方:茯苓20g,桂枝log,白术15g,甘草6g,黄芪30g,杜仲15g,川断12g,狗脊12g。补骨脂12g,7剂。方中黄芪益气健脾以助苓桂术甘汤化饮,余药补肾强腰。二诊时肠鸣止,腰酸明显改善。

        例2.已椒苈黄丸证王女,36岁,2006年12月8日就诊。主诉:肠鸣、腹胀3周余,大便里急后重,矢气频,胃脘亦痞胀,体瘦,舌偏红,苔薄,脉细弦。慢性萎缩性胃炎7~8年。气滞食阻,肠间水气;治宜消食理气,化饮导滞;处方:防己 log,椒目6g,葶苈子9g,制大黄6g,枳壳12g,青陈皮各12g,佛手6g,木蝴蝶6g。木香6g,莪术12g,神曲12g,麦芽12g,莱菔子9g,7剂。方中己椒苈黄丸逐饮导滞;枳壳、青陈皮、佛手、木蝴蝶、木香、莪术理气;神曲、麦芽、菜菔子消食。二诊:腹胀、肠鸣、大便里急后重明显减少至几无,唯胃脘仍有些许不适,以香砂六君子汤合保和丸巩固疗效。

        例3.苓桂术甘汤合已椒苈黄丸证杨女,50岁,2007年11月2日就诊。主诉:肠鸣,大便不成形而量少,胃脘痞堵,头晕,舌淡红,苔薄润,脉细弦。饮停胃肠;治宜利尿化饮;处方:防己log,椒目6g,葶苈子6g,桂枝12g,茯苓15g,白术12g,泽泻15g,车前子15g,炮姜12g,7剂。方中泽泻、车前子助渗湿利尿,炮姜助温阳化饮。三诊:肠鸣止,大便稍成形,胃脘痞堵减而未尽。

        后人根据《金匮要略》有关论述,认为肠鸣乃肠间痰饮水气所致,固然无错。但笔者根据己椒苈黄丸中葶苈子与大黄的药物性能认为凡胃肠气滞、饮食积滞也可引起肠鸣,非独痰饮水气。大黄的功能众所周知,勿庸赘述。葶苈子有泻肺平喘作用,肺与大肠相表里,提示葶苈子既能降肺气,亦能顺大肠逆气,肠鸣可以理解为肠中气滞不顺。古书有载:“腹内气胀满喘息不得卧,葶苈子一升炒紫色,酒浸七日。研烂,每服三匙,温酒调服无时,大效”。己椒苈黄丸能够治疗“腹满”.其中应有葶苈子的功劳。从案例2似可窥见葶苈子及其它理气药在肠鸣中.的作用。以下案例可以直接证明笔者“凡胃肠气滞、饮食积滞也可引起肠鸣,非独痰饮水气”的观点。

        例4.木香槟榔丸夏女,73岁,2007年4月3日就诊。主诉:近来肠鸣、矢气,脘腹痞胀,泛酸、烧心,舌暗红、齿痕,苔薄黄,脉细弦。胃经检查示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处方:党参12g,白术12g,茯苓12g,青陈皮各log,木香lOg,槟榔lOg,莪术log,路路通lOg,乌药lOg,枳壳log,连翘30g,川连6g,吴茱萸2g,煅瓦楞40g,甘草3g,7剂。二诊:肠鸣止,脘腹痞胀减半,轻微泛酸及烧心。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