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张登本:《内经》中“神”概念的应用

来源:中国网
摘要:《内经》在阴阳概念的生命规律前提下,将神概念广泛地运用于养生及疾病的诊治之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将哲学中的神范畴引入医学领域的动因和指归。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将治神作为指导养生和临床诊治疾病之首务,充分反映了《内经》的论神观念和价值取向。神在养生中的应用养生又称为道生、摄生,是治未病的主要内容。《内......

点击显示 收起

  《内经》在阴阳概念的生命规律前提下,将神概念广泛地运用于养生及疾病的诊治之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将哲学中的神范畴引入医学领域的动因和指归。“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将“治神”作为指导养生和临床诊治疾病之首务,充分反映了《内经》的论“神”观念和价值取向。

  “神”在养生中的应用

  养生又称为“道生”、“摄生”,是“治未病”的主要内容。《内经》认为,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五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小大,五曰知府藏血气之诊”。《内经》在其确立的养身原则和具体方法时要求,务必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要“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等等,并据此原则,制订了顺应四时气候特征的“养神”措施。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的养生最高境界。

  可见,《内经》确立养生理论中的“养神”原则和措施,其内涵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遵循生命总规律而“养神”,强调人类要遵循生命规律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而不能违逆之;二是遵循人类心理活动规律而“养神”。

  “神”的概念在诊法中的应用

  在以阴阳概念所表达的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观念指导下,《内经》所创立的诊法理论也广泛地应用了“神”概念,并且以此作为判断疾病,评价病情,预测吉凶的指标。因为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都是生命活动规律在特殊状态(即病理状态)时的外在表现,无论是望诊所收集的五色、舌象、形体姿态、目光等数据,或者闻诊中的语言气息,或者问病人的饮食口味,或切脉获取的脉象等等,都存在着有神(又谓得神)、少神(又称神气不足或神虚)、无神(又称失神)、甚至有“神乱”和“假神”等不同量级的病理表现。这都是病人整体生命规律在轻重不同病理状态下的外在表现。无论是色之有神无神、舌之有神无神、脉象之有神无神、目光之有神无神,或者饮食口味、语言气息、形体姿态之有神无神,都有其客观自在规律,都是整体生命规律在特定病理阶段在局部的映射。医生就是掌握并利用这些规律和相应的思维方法,将神在色、舌、脉、目光、饮食口味、语言气息甚至形体姿态方面的投影(即症状和体征),作为判断整体生命规律之“神”的盛衰、多少、有无、真假的标准,可以进一步作为指导临床治疗的依据,这就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观点发生的由来和背景。

  “神”概念在治疗学中的应用

  《内经》将人体正气对各种治疗措施的反应性及其规律也以“神”概之,如《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将病人正气衰微出现“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的现象称为“神不使”即是其例。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