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风湿病后期虫类药的使用

来源:家庭中医药
摘要:风湿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取得明显的疗效,值得深入探讨。1.虫类药的历史中药早就有草、木、虫、石、谷的分类,虫字在古代就是动物的总称,《大戴礼》: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因此,虫类药不仅仅是单指昆虫,它包括的范围很......

点击显示 收起

  风湿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现代医学仍无很好的办法来治疗。在这种现代医学棘手的问题上,我们的传统医学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结晶,它是古代哲学与临床实际的结合,临床疗效就是中医学强大生命力的所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使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取得明显的疗效,值得深入探讨。

  1.虫类药的历史

  中药早就有“草、木、虫、石、谷”的分类,“虫”字在古代就是动物的总称,《大戴礼》:“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因此,虫类药不仅仅是单指昆虫,它包括的范围很广,还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禽类、鱼类、兽类等等。

  医界先贤用动物药治疗痹证屡见不鲜,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用动物药来治疗痹证的记载,“龟甲,味咸平。主治……湿痹,四肢重弱……”;麇脂“味辛温。主治……寒风湿痹,四肢拘挛不收……”;唐代《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都有用动物药治疗痹证的记载;宋人医方中在治痹药物上,比前人更多的使用了动物药,特别是虫蛇类药物,如蜈蚣、乌梢蛇、白花蛇、全蝎、地龙之类,代表方如《圣惠方·卷十》的原蚕蛾散(原蚕蛾、僵蚕、蝉蜕、地龙),“卷十九”的虫伊螂丸(虫l尹螂即全蝎)等,都是颇有特色的经验方药。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的“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论断认为:久则邪正混处其间,草木不能见效,当以虫蚁疏逐,以搜剔络中混处之邪。  

   2.虫类药的特性    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相信这个词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但是它的真正意思大家有没有认真地想过呢?笔者从字面上认为,“血肉”两字形象的描绘了虫类药物的特性,使其区别于其他植物类、矿物类药物,是活生生的东西;而“情”一字则透露了其本质,情为心所发,为精气所养。笔者总结认为,血肉有情之品就是具有补充人体五脏的物质亏损,增强机能活动,改善衰弱状态,治疗多种虚证(气血阴阳)的动物类补益药(食)物,而且侧重于“补益精气”。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古医方书载,当时有人、兽、禽、鱼、虫五类动物药ll2种,其中具有补益作用的有人乳、羊肉、狗阴、牛乳、鹿角、乌(雌)雄鸡、鸡卵、雀卵等。在养生方面,《黄帝内经》也提出了“五畜为益”的理论。二是“虫类搜剔”。虫类或善飞行,或善游水,或善爬行,或善疏土,虫类飞走迅速,能窜透而搜剔风邪,搜剔络道,通达经络,功力远非草木所能及。《本草经疏》称虫类药性走窜,善行而无处不到,故能引诸风药至病所,自脏腑而达皮毛也。清代叶天士云:“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指出久治不愈的疑难疾患,当以虫蚁疏泄,方能力起沉疴。

  3.在风湿病后期中的使用

  调补肝肾

  中医理论告诉我们久病及肾,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故痹病后期多为肝肾俱损,肝肾精亏,肾阳虚弱,不能濡养温煦筋骨,使筋挛骨弱而留邪不去,故治疗时应注意调补肝肾,使阴充阳旺,筋骨得到肝肾精血的充养及肾阳的温煦。对于虫类药有深入研究的朱良春老师也提出了此类顽症多为“肾虚骨痹、痰瘀阻络”之说,提出了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制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症的原则——益肾蠲痹通络。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善补五脏之亏损,尤以肾为显,如龟板、鳖甲善于滋阴益肾、潜阳;鹿茸、紫河车补肾阳、益精血等。活血化瘀《素问·痹论》提出“病久入深,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医林改错》也言:“元气既虚必不通达血管,血管无力,血必停留而瘀。”即所谓久病及络,久病生瘀。痹久不愈,反复发作,关节疼痛日增,屈伸不利,外无风寒湿滞之象,而内有瘀热阻滞之证,乃“久病入络”之候。由此可见,风湿病后期常常表现为一个瘀血阻滞之证,可用蜈蚣、乌梢蛇、全蝎之类,取其善行走窜之性,以搜剔筋骨间瘀血,疏通经络,消肿止对风邪致病经久不愈者,唯虫类能截能擒,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每多用之,均有较好疗效。

  虫类药物应用在风湿病中,效果显而易见,也引起了多方面的重视,其研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其效峻力宏,且大多属有毒之品,故临证选用,一要细审其证,有其证用其药,二要严格掌握其剂量及疗程,中病即止。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