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基于络病论治失眠症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失眠症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表现为每周至少出现3次,并持续2周以上的入睡困难、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时睡时醒或整夜不能入睡,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脑外伤综合征、药物反应及某些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病变等,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点击显示 收起

    失眠症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表现为每周至少出现3次,并持续2周以上的入睡困难、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晨醒过早、时睡时醒或整夜不能入睡,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脑外伤综合征、药物反应及某些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病变等  ,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和工作能力。目前,西医治疗一般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作用明显,应用广泛,但长期服用易致耐药和成瘾性,出现白昼嗜睡、头昏乏力、思维迟钝、健忘、共济失调等症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青光眼患者、肝肾功能损害、重症肌无力、妊娠及哺乳期妇女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病属中医“不寐”范畴,情志失调是其主要病因,病位涉及心、肝、脾、肾等脏腑,病机多为痰湿、气郁、热毒、瘀血、阴亏、气虚等因素单独或互结为患。近10年来,笔者应用络病理论治疗病情复杂、病程较长的失眠症,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1失眠与脑部络脉
    脑主神明,神明被扰,易出现失眠,即失眠属于脑部病变,这是因为脑与经脉和络脉的联系十分广泛和密切。直通于脑的经脉有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从目系入脑的经脉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经别则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从目周入脑的经络有阴跷脉、阳跷脉、任脉、足太阳经筋、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经筋。在脑部,经脉之支脉旁出者为络脉,这就是脑络脉,脑络脉纵横交错,密如蛛网,遍及全脑,营养环流脑窍,与脑部经脉脑髓共同形成了脑主神明生命、脑统血脉运动、脑主思维感能、脑为纯阳清窍等功能,《医学衷中参西录》云:“人之神明有体用,神明之体藏于脑。”脑络脉一旦受害,则致脑主神明失职,出现失眠,故改善脑之络脉病变,就能治疗失眠症,即治疗失眠症离不开对脑络脉的调理。
2脑络脉患病的特征
  脑络脉既是脑与络脉及其脏腑组织、气血津液的运行通道,也是邪气内生、相互转变、生发致病的基础。故脑络脉病变涉及中医学久病入络的致病因素和学术观点。叶天士认为:“初病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则血瘀。”王清任云:“久病入络入血。”无论外邪侵袭、七情内伤、劳逸失度等,病变既久,均可由经脉入络脉,由气分入血分,而形成络脉病,即呈现“久瘀血滞”的特征。脑络脉久瘀血滞,气血运行敷布失常,乃至脑髓失充,元神失养,影响脑主神明的功能,就会出现失眠症。
3络病理论的运用
    多年来,笔者临床发现,不少失眠症患者用络病理论治疗收效显著,说明久瘀血滞、痹阻脑络是失眠病症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这类失眠症大多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瘀血阻滞脑络,多呈顽难痼结、胶凝难解、反复难愈之态势。《素问•调经论篇》日:“病在血,调之络。”久病邪深,入血入络,只有解除脑络脉的瘀血痹阻,才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故笔者临证遵循“络以通为用”原则,运用虫类药组方,充分发挥其搜剔通络、破坚攻积的功效,起到促运神机、净化清窍的作用。其基础方药包括地龙、土鳖虫、水蛭、僵蚕、蝉蜕、半夏、栀子、牡丹皮、磁石、夜交藤、甘草等,方中应用多种虫类药,深入脑髓,透达络脉,治常药所不及之病。现代实验研究表明,虫类药可明显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小板聚集,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从而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组织,为恢复神经细胞的功能提供了动力和条件  ,多种虫类药同用,起到相加和增强的作用。同时,方中地龙兼能清热利尿,僵蚕又能解毒散结,土鳖虫功专破血逐瘀,蝉蜕兼能凉散风热,水蛭导滞破闭力猛,另加半夏燥湿化痰,栀子清心除烦,牡丹皮凉血化瘀,磁石镇心安神,夜交藤通络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对久瘀血滞、痹阻脑络脉的失眠症,共奏通透脑络、消散瘀滞、宁心安神之功。兼痰湿阻滞者,加茯苓、胆南星;兼火毒蕴滞证,加黄连、黄芩:兼血热瘀滞证,加赤芍、紫草;兼气机郁滞证,加香附、柴胡:兼心神不安者,加珍珠母、龙骨;兼气虚证,加黄芪、党参;兼血虚证,加熟地黄、当归;兼阴虚证,加生地黄、玄参;兼阳虚证,加桂枝、薤白;兼阳亢者,加菊花、天麻。用法上,一般春夏时节日服3次,秋冬时节日服2次。
    失眠作为临床上日渐增多的病症,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代医学按病因将失眠分4类,即身体原因、生理原因、精神原因、药物原因。不论何种病因,按照中医学的诊治原则,都可从络病辨证和八纲辨证来认识失眠症“久瘀血滞,痹阻脑络”的病因病机。吴鞠通说:“医家不识络病因由,与络病治法,非见血投凉,即见血补阴,无怪乎愈治愈穷也。”笔者认为,从络病论治失眠,对深入开展失眠症的络病理论和临床研究,进一步提高失眠症的理论认识水平和临床防治疗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4典型病例
    患者,女,56岁,退休职工,2001年10月5日就诊。主诉:失眠8个月。自述起初因家务操劳和生气,又兼连续1周夜间楼上住户频发响动而失眠,夜晚不易入睡,半夜醒后又难以入眠,每至午夜3时就再也无法入睡,异常痛苦,曾多家医院就诊先后做24 h动态心电图、经颅多普勒、脑电地形图、心脏彩超、脑cT,以及肝、胆、脾、。肾、子宫附件等B超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及血流变检验,均无特殊报告。他院中医或按气乱、或气郁、或心火、或痰湿等治疗,曾服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舒心颗粒、磁朱丸、脑心舒口服液、安神补脑液等,效果不著。西药用过舒乐安定、地西泮、唑吡坦、佐匹克隆等,初期有效,续用欠佳,停药则失眠依旧。平素伴口干渴、但不欲饮,夜间心悸烦躁尤甚,整日头闷头晕,头面部阵发性烘热,胸脘闷胀,下肢时有颤抖现象,舌质黯红,脉沉弦,苔薄白,血压120/70咖Hg(1mHg=0.133 kPa)。辨证为久瘀血滞、脑络痹阻、热郁阳抗,治以通络化瘀、散结破痹、清热镇心。处方:僵蚕12 g,地龙12 g,土鳖虫6 g,水蛭10 g,蝉蜕6g牡丹皮15 g,栀子12 g,磁石30 g,夜交藤30 g,法半夏15 g,珍珠母30 g,柴胡12 g,香附20 g,赤芍15 g,生地黄15 g,甘草12 g。水煎服,每日1剂。患者初服3剂后,晚上能睡4 h,服9剂后,晚上能睡5 h,随后逐渐减停苯二氮卓类药物。服15剂后,夜晚能睡5~6 h。服2l剂后,睡眠正常,伴有症状消失,随访至今,失眠症未复发。
作者: 王心东 王杏 张风梅 2013-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