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通腑治失眠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患者夜眠不佳,每日夜间转侧不宁,难以入睡。脘腹胀满,大便干结不爽,伴腰酸乏力。于2003年9月到家父处诊治。家父认为,证属胃失和降,肠失传导。...

点击显示 收起

  朱某,女,47岁。患者夜眠不佳,每日夜间转侧不宁,难以入睡;脘腹胀满,大便干结不爽,伴腰酸乏力。于2003年9月到家父处诊治。观其精神不振,面黄,舌淡苔白,脉沉弦。家父认为,证属胃失和降,肠失传导。治以通腑安神。

  组方:桃仁10克,红花6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枳实9克,半夏9克,木香6克,陈皮6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患者服药5剂后,食纳有增,大便畅,夜可安睡6小时,精神好转,失眠已愈。

  家父云:此案旨在“祛其邪,通其道”,可使阴阳通,其卧立至。失眠一症,原因虽多,然究其根本,在于阴阳不通。正如《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这就是阴阳不交导致失眠的原因。

  此外,中医有“胃不和则卧不安”之论。《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引也。”这多由瘀血痰饮,纳食积滞所致,以通为治,常可立效。故《温病条辨》说:“治失眠,条例甚多,总不出乎安胃和中,使阴阳气顺,则阴阳之道路可通而已矣。”

  以通治失眠,乃中医辨证施治之道。笔者在临床中,用活血化瘀治疗失眠,也当属通也。笔者观《金匮要略》酸枣仁汤中,也有川芎一物,其意也取其辛通作用,借以使阴阳相通,失眠可愈。

 

 

作者: 王金亮 2013-8-2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