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传统医学文化的深层透视——评《中国古代名医成功的奥秘》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南京中医药大学薛公忱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名医成功的奥秘》(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月版,以下简称《奥秘》)以翔实的历史资料、缜密的逻辑论析,为我们解读了中医药学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古代医家的治学理念、人生态度和探索实践,深入地揭示了中医药学的强大生命力,从而使我们对古代著名医家的精神世界、人文......

点击显示 收起

   南京中医药大学薛公忱教授的新著《中国古代名医成功的奥秘》(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月版,以下简称《奥秘》)以翔实的历史资料、缜密的逻辑论析,为我们解读了中医药学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示了古代医家的治学理念、人生态度和探索实践,深入地揭示了中医药学的强大生命力,从而使我们对古代著名医家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怀以及思想基础获得深入的了解,真切领悟到医家成功的奥秘所在。不仅为现代名医的成长和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而且对所有希望在事业、学术上获得成就的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都有启迪和教益。

  继承传统,提高素养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医学家的生命归宿、理论基础和智慧之源。这些名医自身都具备极高的文化素养,对于儒释道三教均有所体悟。譬如晋代名医葛洪,“是著名的儒生、道士和医家,一身而三任,熔宗教、科学于一炉,在思想史、宗教史、哲学史、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又如金代名医李杲“幼年即业儒术。曾受《春秋》于冯内翰书献,学《论语》、《孟子》、《尚书》于王内翰从之……习医期间,苦读深究,朝思夕惟。《本草》、《难》、《素》诸经及各家方书,莫不备览。”中国医家的成功,并非如现在只苦攻一门专业,而是基于全面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培养。中国医学不仅是一门专业的学问,它还牵连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诸如哲学、宗教、伦理、历史、政治、军事、天文、地理、历法、气象、生物等学科。这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整体,需要有各方面的知识积累,才能有所领悟和长进。正如唐代大医王冰所言:“夫道者(指医道),大无不包,细无不入,故天文、地理、人事咸通。”因此,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应是中国古代名医成功的必由之路。

  正其心术,崇尚医德

  医术与医德密切相关。“医为人命所关”,医生所从事的行业就是对人最为宝贵的生命进行拯救,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以清朝名医徐大椿为例,他反对将行医作为不得已糊口饭的行当,而将它视之为神圣的职业。徐氏提出要“正其心术”。只有具备爱人救人之心,学医行医才会获取动力,才会在治病时处处为病家着想。如此注重医德,实为历代名医的一贯传统。由《奥秘》可知,从汉末名医张仲景到请代王清任,都是医德高尚之人。他们坚决抵御金钱权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医药职业。终生精诚专一,无怨无悔,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只要病人需要,他们一心赴救,而置自身的疲劳、饥渴、冷暖、安危于不顾。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生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却能一视同仁地对待患者,不论贫富、贵贱、官民、老幼、贤愚、妍媸、男女、华夷,普同一等,均予认真诊疗。对于社会底层的贫贱患者,特别给予关注和照料,经常奉送医药和钱物。如此行医,充满浓厚的人文关怀,不但治疗疾病,更感动人心。真正把病人的生命看作是高于一切的终极追求。如此之医者,不成功者古来未之有也。

  开拓创新,注重实践

  《奥秘》告诉我们,中医药学的生命在于开拓创新。它之所以源远流长,延续几千年而青春不老,至今仍然发挥有效防病愈疾、延年益寿的作用,就在于拥有历代众多名医在实践中开拓创新的成果这一源头活水。从医者如果泥于古书,不求甚解,最终误己误人。这就迫切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汉末张机,之所以成为后世千载景仰的“医圣”,就在于他将《黄帝内经》的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医疗实践,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发明“六经”辨证理论和397法、113方,创立了中医临床学。经过一千七百多年的实践检验,证明其具有不可推翻的真理性。金代名医刘完素、张从正堪称勇于革新的勇士,他们“尊经而不泥古,崇圣而不盲从。”认为古代医法未备,后世医法日趋完善,“岂可废后世之法而从远古?譬犹上古结绳,今日可废书契而从结绳乎?”这对于打破崇古的信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明朝伟大医学家李时珍对前代的本草著作,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考核。他发现客观事物变化无穷,由于气候、地域、制药工艺以及入药部分不同等原因,药草的性能亦有所异;同时还存在前代医家的认识局限。因此,非要下一番格物致知的工夫,考核药物的名实体用不可。这种不泥古而重实践的精神,在清代名医王清任身上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王清任写下《医林改错》一书,揭明经典医籍以及历代名医著作有关脏腑论述的错误,打破对古人的一味尊崇,表现出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这些医家不迷信圣贤和权威,勇于求实求真,开拓创新,无疑是他们成功的关键,也是中医药学万古常青的根本所在。

  感悟天人,探索大道

  中国哲学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与中医药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历代医家无不从哲理的高度,对宇宙、人生进行思考。《奥秘》一书,实质上就是论述历代名医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中医药学的哲学根据的。由此书可知,道、气、阴阳、五行等哲学概念,是历代医家认识天、地、人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工具,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骨架和纲领。然而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作者还发掘、详论了医学中这些概念与其哲学本义之异,这应是此书的重要新意和看点。

  “道”在中国哲学中,原本作为世界最高的本体而存在;“气”则为“道”的生成物即其展开的物质形式。历代医家受到这两个哲学范畴的启发,无不予以足够的重视。但并非完全按其本义加以理解和运用,而是将“气”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把“道”看作“气”演化的规律。即从气的观察领悟中,上明天道,下察物理。哲学中的“阴阳”、“五行”,不过是“气”演化的两个阶段,是“气”与万物之间的中介,即由一气分为阴、阳,由阴、阳形成五行,阴阳、五行构成万物。中医药学接受了哲学中这一阴阳、五行思想,但在长期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淡化了其物质实体的意义,突出其方法论的作用。即不再将阴阳看作实在材料和现象,而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二者之间既对立、斗争,又互为其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反映万物相互制抑、相互协调的功能。五行则是作为五类事物的符号,规范了所有形而下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同一符号下的事物可以一一对应。它们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结成一张无所不包的网络。在这样的关系之网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系统性的联系。这样的道、气、阴阳、五行与其哲学本义大异其趣,具有更多的合理性。医者真切把握这一理论,对其成功具有至关重大意义。

  中医药学对个体人的生长壮老已,解释为元气的充沛与否。人的生命力完全在于人体内的元气,人的生命的长久在于对元气的存养。真正了解了生命的这一本质,就能够在顺天知命的前提下对生命的延续进行良好的把握。静心养气,保证元气的正常流变,促成勃勃生机的健康人生。正如刘完素所说:“人为主性命者也。是以主性命者在乎人,去性命者亦在乎人,养性命者亦在乎人,何则?修短寿夭,皆自人为。”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精神风貌正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后人学习与借鉴。

  薛先生治学态度严谨踏实。他在前言中言及:“探索前人思想,堪称困难重重,实为精神冒险。其难主要在于认识主体与客体异代而生,绝无沟通、互动的可能。后人只好立足于自己的时代,隔着历史的帷幕,考察和探求前人的生活轨迹、言行及其中透露出来的思想。”通观全书,并无现代人解读古人的狭隘与偏执。薛先生将古人的思想置于历史中进行考察,既不泥古又不崇今,注重其现代价值与实践意义,以同情的理解来展示历代名医的精神家园。其中既有古代名医的生命智慧,又有作者个人的学术见解,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值得仔细玩味。相信此书的问世,对于中医药工作者以及传统文化爱好者,都将大有裨益。

作者: 朱光磊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