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试论瑶族宗教仪式中的瑶医药文化

来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摘要:传统瑶医药深深根植于她的宗教信仰等传统文化的沃土。瑶族宗教信仰不仅与瑶族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还渗透影响着瑶族的疾病观、养生观、治病理念与治疗方法。,脱离文化视野研究传统瑶医药,则是有缺失的。我们可以从瑶族民间信仰、宗教仪式中探寻传统瑶医药的文化渊源。...

点击显示 收起

  传统瑶医药深深根植于她的宗教信仰等传统文化的沃土。瑶族宗教信仰不仅与瑶族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密切相关,还渗透影响着瑶族的疾病观、养生观、治病理念与治疗方法。诚如邱钟鸿教授所说,“医学与宗教既同源又分离,既相随又对立;既协调、互动,又有冲突、互斥”,医学与宗教“有着共同的逻辑起点——人与自然”(邱钟鸿:2005)‘¨,脱离文化视野研究传统瑶医药,则是有缺失的。因此。我们可以从瑶族民间信仰、宗教仪式中探寻传统瑶医药的文化渊源。瑶族信仰多元化,其信仰体系既有原始多神信仰,又有受到以儒、释、道(主要是道教正一派)影响的瑶族宗教。还盘王愿作为瑶族宗教生活中的重大仪式,不仅体现了瑶族追根索源、族群认同、祈求福祉、求还心愿的宗教文化,还体现着瑶族医学文化符号。

  1势江源瑶的还盘王愿仪式

  1.1势江源瑶:广西恭城“无山不有瑶”,是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据嘉庆10年清柱修纂的《平乐府志》记载,恭城瑶族主要居住在“东则势江、北洞源、上下蕉,西则大源、小源、高界,瓮塘,北则石盆、平川、四村、马眼”的山区。势江是山地瑶族聚落,山青水秀,位于县城南隅莲花镇的东部,距县城约20公里,因流经的势江河而得名。“势江源”则是一个地域的统称,包括分布在势江河源头的势江、龙围、杨梅冲、黄坭岗、坪冲等村落。瑶民居住分散,主要有邓姓、黄姓、李姓。不同姓氏的瑶族支系来源不同,分别从广东、湖南及恭城邻县富川、钟山等地迁徙而入,按居住地他称统称为势江源瑶,自称“勉”或“育棉”,也即盘瑶、过山瑶支系,信仰盘王,至今仍保留有做“还盘王愿”的传统习俗。

  1.2还盘王愿仪式:2006年4月19日笔者参加了恭城瑶族自治县势江源“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主家是莲花镇坪冲村油竹冲的李法莲(法名)。此次还的“愿”是李法莲的先人在60多年前许下的。整个“还盘王愿”仪式分“还祖宗愿”和“还盘王愿”两个部分。主持还愿仪式的师公有6人,其中还愿师、祭兵师、招禾招兵师、五谷师4人,另有帮忙师公2人。还盘王愿仪式与“还祖宗愿”同时进行,历时3天3夜,第l天上午打扫厅堂,设置神坛、安放牌板,扎松门、贴对联等,午时迎请家先,宣诵口意,未时鳌动梅山祖师、插黄坛度纸,拜发功曹、架桥开路。开集请神,引兵挂集。第2天子丑时迎请诸神,立天符堂所,安泰野鬼外神,花盘排劝,清筵奉神。第3天为还盘王愿,辰时立三十八厨官,牵牲宰杀,捡牲(头尾脚脏)劝荤、会乐众神,供奉浊筵、调踏安奉,车钱进库,纸钱赏兵,倒坛收坛,送圣回宫,收条封号,鼓乐送神。   

  1.3还盘王愿仪式显现的瑶医药文化:还盘王愿表达了瑶族对祖先的歌功颂德,对神灵的虔诚祭祀,通过一系列仪式建立与祖先、与神的“道义互惠”关系,请求神灵庇护赐福,保佑家财源源不断、人丁兴旺发达,并以此实现族群的认同、同族个体之间的联系,构成瑶族族群的社会层次和社会关系,体现了瑶族的文化理念及社会运作方式,而这些文化理念和社会运作方式构成了传统瑶医不可或缺少的文化底蕴。

  2还盘王愿仪式与瑶医文化

  2.1“三元和谐”理念:在瑶族的传统观念中,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现象如天上的风云变幻、日月运行,地上的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视为有神灵主宰,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这些神灵既哺育了人类成长,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人类感激这些神灵,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畏惧,因而对这众多的神灵顶礼膜拜,求其降福免灾。人类对自身的生老病死、幻觉梦境,也是难以理解的。古代先民相信,人死后其灵魂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人的灵魂能与生者在梦中交流,并可以作祟于生者,使其生病或遭灾。这种敬畏众神的心理便是祭祀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万物有灵形成多神崇拜,使人们的祭祀对象繁多。通过“还愿”祭祀仪式,参祭者的自我理念通过祭品、舞蹈、神咒等中介,达到与“他者”——盘王祖先的交流,从而实现了一个信息的分享。在此次还盘王愿中,挂在神坛上祭拜的神像有“三清图”。“三清图”一堂共21张,由于主家保留有200多年历史、从湖南江华留传的“三清图”一堂,师公又自带一堂,所以悬挂在堂屋里共有42张三清图。图上的神保人物玉皇大帝、原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星主(紫徽大帝)、海]j番(度戒)开天门、太位师傅、天府、库官、张天师、王母娘娘、十殿阎王、李天师、把坛等。由此笔者联系到l984年7月在恭城观音瑶族乡水滨村公所莲花自然村周安富家中被发现的梅山图,图上绘制700多个各路神祗,其中包括道教天神、瑶族始祖神、本地祖先神祗,天界神灵主要有天神、日神、月神、星神、雷神、雨神和风云诸神。地界神灵主要有社神、山神、水神、石神、火神及动植物诸神。人界神灵种类繁多.主要有祖先神、圣贤神,行业神、起居器物神等等,它们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享受了最多的祭品。这些神祗,表明了瑶族的宗教信仰。在还盘王愿仪式中,师公的表演使所有的关系——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灵异的、肉体的,观念的、行为的,心理的、现实的等等交织在一起,将现实世界与祖先、神的世界合为一体,通过神系的象征、情景的象征、自然物象征等等表现瑶民的心理诉求,以从心理上形成一种天、地、人或祖、神、人,在人的身体有气、血、精(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等“三元”的和谐。“三元和谐”是瑶医养生保健及治病法则的基础理论。

  2.2“天人合一”的整体现:在某种程度上,“还盘王愿”仪式是在一种“意向性”、“目的性”的层面上来完成的。还盘王愿仪式中悬挂一幅图名为“天桥”,意思是度戒时需要天桥。人去世之后也要通过天桥才能升天。这是实现人回归天的中介及象征符号。除此,祭祀仪式在人与神、“天”与“地”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实现凡俗与神圣客体的贯通.并以此使客体具有了某种权力、能力,让主体的各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这些由祭祀仪式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天是赋予瑶人吉凶祸福,天赋予瑶人仁义礼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瑶人只要“心诚”,讲“礼性(节)”,即可与天一致,才能得到好报,才能阴阳平衡,三元和谐,生命有序,生生不息,确保身体安康、延年长寿。这充分体现了瑶族的养生理念和“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

  2.3还盘王愿仪式中的师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医者身份:本次施行仪式的师公有6人,各行其职。如祭兵师祭兵;“招龙师”负责“开天门”把祖宗兵、龙兵请回家,“安灶师”在厨房灶台边实施仪式,用三牲(鸡、鱼、猪肉)、果品、米包等祭祀祖先;谷师屋外设五谷坛、迎众圣、打阳卦、请开大坛等。

  师公在仪式中起到与神界对话的作用,而在瑶族生活中,师公往往具有治病的医者身份。瑶族男子若要想做“师公”,先要“度戒”。度戒中受戒者通过上刀梯、踩火砖、过火炼、跳高台等仪式表明社会角色的转换,表示成年可以承担社会责任。度戒通过挂灯获得了自我及社会对自己神力的认可。挂灯分为挂三台灯、七星灯和大罗十二盏灯。挂灯级别依次升高。要挂较高级别的灯仪,必须先从低级别的挂起。未挂灯者可先拜师公为师,称为“初教弟子”,但不能带神兵,不能使用道法和惊动道教诸神;挂三台灯者称为“初教二戒弟子”,表示是正式弟子。挂的三灯分别为本命灯、开教灯和保证灯,表明有了神明的护佑,并且拥有了神力。日后学习经书法术,担任师公、道公;挂七星灯者称为“初教三戒弟子”,挂大罗十二盏灯者称为“升度一戒弟子”。自挂七台灯后“有能力救济众生”,为人们斋醮祈福、驱鬼治病,在瑶族社会具有行医资格,承担治病救人在内的社会责任。这种治病救人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饲治病,二是传授防治疾病的方法和禁忌,因此,在瑶族的成年人医药知识比较普及,家家都有的备用药,能防治一些常见病,只有生了大病、重病才找师公,古时的师公是瑶族中的知识分子,他们既是师公又是掌握医药知识较多的人,师公一般是凭经验治病,对服药不见效的或找不出原因的病症就用瑶道法术,也就是通过祭祀仪式来查病除病,故在瑶族中有俗语说:“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寨”。瑶族师公给病人查病除病时并不收取高昂的费用,大多数不讲钱,一般病家以封包形式给钱,多少由病家随意,没有钱的可以不给,或等病好了以后再以礼物答谢。因此,瑶医(道)的生活只是比一般的家庭好一些,但谈不上富裕,俗语说:“医道一把伞,准吃不准攒”,意即医术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不能以此来赚钱,否则就是违背了天道和医道,就会受到天地、药王和家仙的谴责而失去庇佑,事实说明,师公对解决瑶族的疾患问题、维护瑶族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4还盘王愿仪式中的“贡品”与瑶族的“食疗”:在还盘王愿仪式中向神祗献上的贡品有红薯、米、肉、耙杷、茶、米酒、鸡、猪、鱼、豆腐、果饼等食物。瑶族把自己日常生活中喜爱的食物献给尊敬的神祗。这些贡品反映了人们对神的心意,是一种礼物的交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瑶族的饮食文化。瑶族生活在崇山峻岭、陡坡峡谷,良田稀少的环境中,采取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其主食有杂粮红薯、苞谷、芋头、小米;瑶族喜爱喝酒,家家能自酿糯米酒。瑶族爱喝茶,茶的种类之多,制作方法多样,清茶是还盘王愿仪式中最先出现的祭品,然后是酒和肉菜,油茶是仪式过程中的待客之品。从营养学角度分析,红薯、苞谷、芋头等粗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能补虚损、健脾胃,滋阴养肾,清虚热:去宿瘀脏毒;现代医学认为有降胆固醇’,调节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油茶则可提神醒脑,预防感冒、消除疲劳等作。用。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你的食物就是你的医药;不适当的食物可以引起疾病,恰当的食物也可以治病。”瑶族以“天人合一”的思想,遵循自然规律,遵循身体规律,合理饮食,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

  2.5从还盘王愿仪式的心理功能看瑶医的“心身同治”:瑶医治病的特点之一是先调之其心,再治其身,“心身同治”。如传统瑶医在给病人治病前,往往要点香请神,念咒,求神查病,问卦求神谕等神事活动,从医学角度分析,这其实是用病人的信仰或祟拜对象,用语言和行为诱导病人进入特定的心理状态,身体放松,移易情性。变利血气,达到治疗的目的。而这种心身同治的“心”,不仅仅由行医者与求医者单独实施,瑶族心理健康的维系还依靠了社会的作用。其中还盘王愿仪式起到了整合社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协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满足瑶族寻求幸福、庇佑的精神需要和安全感受。

  盘王信仰是瑶族文化的特色。盘王能消除苦难与邪恶,施予人们丰收、健康及美满。瑶族遇到不测不幸之事,如生病、灾害等瑶族就举行许愿仪式,请求盘王保佑,愿望实现后时举行择日还愿。由此瑶族获得了消灾除难的安全感。还有,瑶族在自己的认知世界里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做出违背盘王或者自己意愿的事,就会受到盘王的惩罚。这种认知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遇到和处理各种事件时产生心理冲突的原因之一,因此,慑于对盘王这位超自然的神的恐惧和崇拜,人们就通过“还盘王愿”祭祀仪式来献祭,“使尘世之人获得了神的允诺,由此而疏导了世俗化的认知带来的人与自我的阻隔”。从而在一定的层次上实现物我同一的目的,使得发生于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合理化”,解决了心理冲突,求得对自己心理的抚慰和解脱。“还盘王愿”祭祀仪式除了满足一般民众的个人心理需要外,还是家族认同、民族聚合的符号。因此,仪式不仅是表而上强化了瑶民与神之间的归附关系,实际上族群成员也通过仪式强化了个体对群体的归附感,并将微弱的个体力量提升到强大的集体力量中。而在心理上,个体也因为有了归属感和获得了社会支持而达到心理的安宁平和。因此,具有着调节心理、解决冲突、平衡心态、修改行为、建立关系、牢固联结等作用,调节着瑶民的社会秩序及个体的心身状态。综上所述,我们透过分析瑶族社会“还盘王愿”重大宗教仪式,看到支撑传统瑶医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三元和谐,重视心理调适等基本理念的疾病观、养生观、治病法则等文化符号。而这些文化符号,与瑶医学实践共建了一个瑶医体系。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