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与专科论文检验医学

乙型肝炎诊断与检测的进展

来源:检验医学信息网
摘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室检验的仪器设备更趋向全自动化、微量化,各种试验用试剂也向操作更加简便、快速、性能稳定的方向发展,使实验室做出的检验报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及误差。如何在实践工作中把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降到最低,消灭过失误差,尽量减......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室检验的仪器设备更趋向全自动化、微量化,各种试验用试剂也向操作更加简便、快速、性能稳定 的方向发展,使实验室做出的检验报告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及误差。如何在实践 工作中把人为因素引起的差错降到最低,消灭过失误差,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要有科学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熟练地掌握科学检验技能,不断提高证据的科学性。现就将临床检验中常见的差错及应采用的对策分析如下。


1 在仪器设备试剂方面容易引起的差错及对策

1.1 差错
1.1.1 由于对仪器各部位的名称和功能原理及显示信号的含义不是十分了解,而且在同一实验项目更换不同厂家所生产的试剂时,没有依照试剂 说明书上的要求改变不同的参数,致使实验结果出现系统性的误差。
1.1.2 由于仪器保养不善及仪器内部一些零部件老化、损耗,没有及时发现而引起的实验结果差错。
1.1.3 由于所用试剂与仪器设备的要求不符,如进口仪器在严格意义上讲应使用与其相配的试剂,使用国产试剂或其它试剂均会影响到其实验结 果及仪器的稳定性。有时会对仪器造成一定的损害。

1.2 应采取的对策
1.2.1 对避免以上出现的差错,对于高档仪器,应规定专门的负责人,相对固定操作人员。每个操作人员应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 测定方式和方法,各种信号显示的含义简单故障的排除方法。
1.2.2 建立操作卡片。从仪器的开机至关机(包括暂停)的全过程,每一步骤均应按照操作卡上的指导进行。
1.2.3 应持续使用,不应在一周内某个特定的时间使用。许多单位为爱护仪器,怕其疲劳而间断使用,反而带来不少的麻烦。比如仪器内液挥发 而造成管道不通及小孔堵塞等。实际上仪器是不怕疲劳的,建议在常规工作中使用的仪器日间不必关掉电源,每日8~10h 工作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1.2.4 高档的进口仪器其使用试剂比较严格,在无进口试剂的条件下,应想方设法使自制试剂接近进口试剂。
1.2.5 仪器应有日常使用记录、质控记录和质控图、故障及排除记录和维修记录。
1.2.6 定期对各种仪器做日常维护,并严格按照各种仪器的维修要求去做。

2 由于检验标本采取和处理的不规范化而引起的差错及对策

2.1 由于检验标本采取和处理的不规范化而引起的差错
2.1.1 在血液标本的送检中,有的血液标本没有按实验室的要求加入特别规定的抗凝剂。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应加1%草酸钠抗凝,送检标本 中加入乙二胺四乙酸抗凝。
2.1.21 血液标本中抗凝剂比例不恰当。如血沉血标本,没有按抗凝剂:血液应是1:4的比例,或使抗凝剂量少而血液量加大,引起血液凝固或 实验结果偏低; 或抗凝剂量多而血液量少使血液稀释引起实验结果偏高。
2.1.3 血标本被稀释及溶血 在病人正在输液的同一侧胳膊上采静脉血造成血标本被稀释;采完静脉血后没有将注射针的针头拔下直接将血注入试管中,而且速度过快 ,由于压力大将血中红细胞破坏而引起血标本溶血。
2.1.4 尿液标本的送检 对于一些特殊检验的尿液标本也与一般体检一样送随机尿样,使漏检率大幅升高。如:对于有病理性蛋白尿和糖尿病的患者,则应留取餐 后2h尿更有利于病理性蛋白尿和糖尿病的检出;对于需检查尿胆元的患者,则留取下午尿标本更有利于尿胆元的检出。

2.2 对策
2.2.1 做尿液分析的尿标本不新鲜或是用加了防腐剂的标本做尿液分析,导致结果出现不应有的异常。在某些情况下应向患者询问是否服用大量 Vc等药品,因大量服用Vc 可以使葡萄糖、胆红素、亚硝酸盐及潜血呈现阴性结果。碱性尿会造成蛋白试纸假阳性,进行蛋白质试验时应注意PH。高比重尿液可以 降低潜血反应的敏感性。而次氯酸盐及尿道中微生物的过氧化物酶可能引起假阳性的结果。
2.2.2 便标本的送检标本量太少或未采到有病变的标本,而是取了正常部分的标本送检,结果使本应异常的报告而按正常结果报出。
2.2.3 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送检中在抗菌治疗后或发冷发热后采集血液细菌培养标本。而正确的采血时机应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 菌治疗前,以正在发冷发热前半小时为宜。
2.2.4 下呼吸道分泌物(痰培养)的标本采取,没有时间限制随意留取标本,有时甚至留取的是唾液。而正确的标本采取应是自然咳痰:要求患 者清晨留取,留取标本前用清水漱口3次,之后用力咳出。咳痰较困难者可用雾化蒸气吸入以利痰液咳出。幼儿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 以诱发咳痰。
2.2.5 尿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取 在用抗菌药时间不长之后留取尿标本。而正确的标本收集是在应用抗菌药物之前或停用抗菌药5d之后留取尿液标本; 尿液在膀胱内应停留6~8h 以上,使细菌有足够的时间繁殖。

3 由于检验人员的责任心不强及心理因素的影响有可能出现的差错及对策
3.1 对已稀释的标本最后结果没有乘以稀释倍数; 将病人姓名张冠李戴;拿错病人的标本;将一份病人标本当做两份病人标本加样;同一病人标本重复加样,填写检验报告时将结果写错; 没有仔细核对检验报告与病人的病情是否相符;没有将漏检或漏填写的报告查对出来。
3.2 对于由于检验人员责任心不强而出现的差错, 做为科室领导应对其进行恰当的批评教育,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指出应改进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3.3 对于由于心理因素而造成差错的检验人员,应仔细分析其原因。其中生理疲劳与心理因素有关,情绪的好坏,是否有心理负担,对工作是 否有兴趣,都会影响检验人员生理疲劳的产生。而消极情绪是心理疲劳产生的重要原因。工作中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感、事业上的挫折感、 生活上的失落感、从事简单工作的单调感和长期从事一定工作的厌烦感,都容易导致检验人员产生心理疲劳,由此可表现出检验人员精神 不佳,遇事烦燥,工作效率低,而且在工作中容易出现差错。
检验科工作是一个技术要求高,又比较细致的工作,因为检验科每天检验的不是几个病人标本,而是一大批,所以要耐心、细致对待每一 份标本,调整好心态,不要急躁,认真细致并消除烦燥情绪是避免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差错的最有效办法。


乙型肝炎目前仍是医学界的一种疑难病症。乙型肝炎病毒(HBV)于1970年为丹氏(Dane)首先发现。乙型肝炎病毒引起乙型肝炎,旧称血清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蛋白质颗粒有三种形式:(1)大球形颗粒即丹氏颗粒;(2)小球型颗粒,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主要成分;(3)管型颗粒。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曾称澳大利亚抗原,或肝炎相关抗原,是丹氏颗粒的外壳,小球形颗粒及管形颗粒均含有此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存在于丹氏颗粒的核心,可引起机体产生乙型肝炎抗体,是乙型肝炎病毒在肝内持续复制的标志。乙型肝炎e抗原可作为体内有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该血液具有传染性的一个指标。乙型肝炎病人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主要侵犯靶器官肝脏,但也可波及多种组织和器官,通过一系列免疫反应引起肝肾、关节、小动脉及皮肤等损害。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产生3种抗体,即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e抗体(HBeAb)。由于乙型肝炎病毒的分离培养比较困难,

  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检测是诊断乙型肝炎的主要方法。一般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的蛋白质,也就是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或抗体,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e抗体(HBeAb)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亦称二对半。

  以往检测的方法主要有琼脂免疫扩散,对流免疫电泳、补体结合实验、反向间接血凝、免疫粘附血凝、免疫电镜、放射免疫自显影、免疫酶法,其中免疫酶法敏感性高。以上检测技术现在大多已淘汰。目前应用的主要检测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免疫胶体金法等,以后又检测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HBcAbIgM),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G(HBcAbIgG),急性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阳性,病程发展中转为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G阳性,是诊断乙型肝炎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发展建立了多种先进的、敏感的、准确的、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糖核酸(HBV-DNA)的方法,根据其原理主要分为荧光标记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酶标记探针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前者自动化程度高、省时、可免除PCR的后处理、减少PCR产物的污染,已成为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主要方法。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含量显著高于乙型肝炎e抗体阳性。乙型肝炎e抗原是血清学标志反映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复制活跃,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达99%以上阳性。一些抗病毒药物的有效应用,某些HBeAg阳性者的HBV-DNA却呈阴性,提示血清学标志反应HBV-DNA复制状态存在局限性,不能用HBV-DNA定量检测完全取代e系统。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乙型肝炎病毒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是HBV-DNA的S区的前S1基因编码产物,前S1抗原仅存在于具传染性的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上,由于PreS1只存在于丹氏颗粒,故有很高的特异性,前S1抗原的检测作为免疫清除乙型肝炎病毒,对抗病毒治疗、疾病预后以及弥补乙型肝炎e抗原变异带来误诊有积极作用。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法检测乙肝二对半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前S1抗原的指标将互为补充。亦有人建议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的前S2抗原(PreS2)。

  自从丹氏发现乙型肝炎病毒35年来,人们对乙型肝炎的研究探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诊断乙型肝炎已不仅仅局限于血清二对半,各种各样先进的检测技术不断被发现。现在诊断标准主要有如下五项:(1)血清乙肝表面抗原(+);(2)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3)血清乙肝核心抗体IgM(+)或乙肝核心抗体IgG(+);(4)肝内乙肝核心抗原(+)或乙肝表面抗原(+)或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5)乙型肝炎病毒前S1(+)或乙型肝炎病毒前S2(+)。


作者: 王正祥 2009-2-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