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疣状胃炎40例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摘要:分为治疗组40例,男19例,女21例。2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悉尼消化会议隆起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诊断为疣状胃炎。2治疗方法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合当归芍药汤加减:半夏l09、黄芩10g、黄连10g、干姜6g、党参15g、大枣4枚、甘草6g、白芨l0g、乌贼骨12g、丹参15g、三七粉3g、延胡索l0g。...

点击显示 收起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70例均为我院2003年以来门诊患者。其巾男性32例,女38例;年龄31~75岁,平均52岁。分为治疗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31~73岁。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2~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0年悉尼消化会议隆起糜烂性胃炎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有上腹部痞满疼痛、嘈杂泛酸、恶心暖气反复发作。70例患者全部经胃镜检查.见胃窦和(或)胃体黏膜有3个以上圆形或类圆形隆起糜烂,隆起高度1~3mm,直径(10mm,顶部中央有脐样凹陷,呈疣状外观。诊断为疣状胃炎。

  2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半夏泻心汤合当归芍药汤加减:半夏l09、黄芩10g、黄连10g、干姜6g、党参15g、大枣4枚、甘草6g、白芨l0g、乌贼骨12g、丹参15g、三七粉3g、延胡索l0g。虚寒者加良姜、桂枝;阴虚者加石斛、生地;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香附;脾虚者加白术、茯苓;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加莪术、白花蛇舌草。每日1剂,水煎两次共300ml,分早晚两次服,8周为l疗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硫糖铝治疗。8周1疗程。两组患者每周复诊,记录症状变化情况。治疗1疗程后复查胃镜,比较疗效。

  3结果

  3.1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隆起糜烂病灶及活动性炎症消失。有效:症状减轻,胃镜检查隆起糜烂病灶减少,活动性炎症明显好转。无效:症状无变化,胃镜检查隆起糜烂病灶及活动性炎症无明显减轻或加重。

  3.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40   12(30.0)    23(57.5)    5(12.5)    35(87.5)*

对照组   30   4(13.3)     17(56.7)    9(30.0)    2l(70.0)

x2检验;与对照组比较*P<0.05

  4体会

  中医无疣状胃炎的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多归属于“胃脘痛”范畴。病因为外感风寒、内伤饮食,加之情志不遂等,导致热毒蕴结胃腑,气血郁滞.络脉不畅,血败肉腐而成。及虚实夹杂之证。治宜益气健脾、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半夏心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心下痞而被历代医家及现代临床用于脾胃疾病的治疗。全方组合严谨,具有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的配伍特点。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降逆止呕。臣以干姜温中散寒;黄芩、黄连泄热开痞。以上4味相伍,具有寒热并调、辛开苦降之用。然寒热错杂,又缘于中虚失运,故方中又以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寒去热清。升降复常,则痞满可消、疼痛可除,呕利自愈。药理研究证明本方能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是一个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加强胃黏膜、黏液屏障作用,促进黏膜细胞再生修复、胃黏蛋白分泌及加强黏蛋白合成等。方中黄芩、黄连、丹参、三七有一定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延胡索、丹参、三七既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组织器官缺氧,提高人体免疫力,又可直接作用于溃疡病灶,渗入组织脉络,起到化瘀疏通消散的作用,达到消除病灶,修复组织,促进溃疡面愈合的目的。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疣状胃炎,疗效优于一般西药治疗,是治疗疣状胃炎的一种较好方法。

作者: 尹丽菊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