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李 蓉 韦万龙:中医下基层 灸疗作先锋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简、便、效、廉。灸疗是中医外治法中集预防与治疗于一身的佼佼者,并将这四个优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各地农村基层完全可以就地取材、自给自足,将之采制成灸条,经济方便。综上所述,在当前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农村中医水平低的情况下,笔者认为简、便、效、廉的中医灸疗,率先进入基层是最为适......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简、便、效、廉。灸疗是中医外治法中集预防与治疗于一身的佼佼者,并将这四个优点体现得淋漓尽致。
  灸疗,是利用以艾绒为主的燃烧材料,熏灼或温熨体表腧穴,通过调整经络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灸疗从以古代的直接灸为主,发展到了今天的温和灸,因其不破皮损肉、操作更方便而成为了主流。在“文革”前,赤脚医生下乡时就发挥了灸疗的重要作用,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下面就来分析灸疗的简、便、效、廉。
  简、便:以温和灸为主流的灸疗,其操作步骤十分简单,不像针刺那样需要专业人员的手法运针。灸疗作用面积大于针刺,取穴略有偏差也无大碍,只需记住几个常用的穴位即可,同时也无痛苦,易被患者接受,而且安全妥当,无创口感染、损伤内脏之虞;在一般情况下,灸疗比服用中药更为简便经济,无毒副作用,并且灸疗通过动员和利用体内储备力量,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和感受器,迅速发挥效用,而不像药物那样,需要下咽后才能进行吸收与分布。
  效:灸疗以其确切疗效,长期深受我国群众欢迎。蜀中名医刁本恕在行医中使用灸疗四十余年,认为其适应证十分广泛,能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对阳证、虚证、寒证尤为有效,并将灸疗的功效总结为6个方面:养生保健,抗老防衰;温阳补虚,回阳固脱;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温经散寒,行气止痛;行气活血,散结消肿;平肝降逆,引气下行。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灸法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作用。能旺盛脏腑功能,调整内分泌,提高抗病能力。特别是具有双向调节性,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于人体免疫力紊乱和低下所引起的疾病是最理想的方法。据临床研究,灸法对心、脑血管病、结核病、抗休克、抗感染有良效,尤其对免疫性疾病,如乔本氏甲状腺炎、各种肝炎、硬皮症、过敏哮喘等,更显出其特殊功能。
  廉:灸疗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由艾叶制成的艾绒,而艾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生长于路旁荒地,广泛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东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各省区。各地农村基层完全可以就地取材、自给自足,将之采制成灸条,经济方便。艾叶烟薰防疫,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防疫方法。现代医学的药理研究也表明艾叶是一种广谱抗菌抗病毒的药物,它对许多病毒和细菌都有抑制和杀伤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综上所述,在当前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严重失衡、农村中医水平低的情况下,笔者认为简、便、效、廉的中医灸疗,率先进入基层是最为适合的。
  为了灸疗能顺利进入基层,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一、冲破观念上的桎梏。长期以来,中医界存在着“重药不重针”、“重针不重灸”的现象。对此,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早就指出:“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用药而不针灸,更非良医,综合用之,方能除病。”也有观点认为灸疗只适合慢性病。其实有不少急性病症,灸疗比药物发挥作用更快。这一点,笔者在临床中深有体会。再比如,热症禁灸的问题,周楣声老中医以其亲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观点,并在其著作《灸绳》指出:“属于中医温病范畴的流行性出血热(EHF),从直接灸发展到今天的温和灸,后者的情况已与张仲景所强调的‘火逆’已有明显不同,灸疗能退热、抗休克、防治肾功能损害、改善临床症状和缩短疗程,对EHF各期均有一定疗效。”“热症可灸、宜灸、贵灸。”
  二、摆脱西医诊疗指标的束缚。周楣声老中医在《灸绳》一书中指出:“在广大中小城市、特别是农村,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广大基层单位医务工作者,如过分强调某项特定检查,将会大大削弱针灸疗法的适应范围,使针灸对许多罕见病与疑难病的效果得不到推广和应用,我们祖先留下的许多宝贵经验和临床财富,并不是根据西医学方法制订的指标才流传下来的。即便是常见病,有许多也并非靠西医学方法由特定检查的客观指标才能肯定其疗效的。临床症状就是最简单、最可靠、最现实的客观指标。”这些话是中肯的、是客观的,应当引起我们广大中医工作者的重视。
  三、改良灸具。勿庸置疑,灸疗方便之中也存在着不便,需要改进灸具以解放人力,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在这方面,周楣声老中医创周氏万应点灸笔、周氏灸架,刁本恕老中医创刁氏钟罩灸疗法等等,都已经做出了相关的积极探索,并已有显著成果,值得关注。相信在农村基层的应用,亦能发挥聪明才智,根据身边的现有条件进行改良,比如竹制简易灸具、易拉罐制简易灸具,就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四、编写具有针对性、通俗易懂的基层普及读本。读本应从群众的角度出发,既保持中医的理念,又能让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可照书进行简单的自我操作,同时还能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书。其中,还应编入艾绒采收与制作的技术。当然,还需要调集相关的中医骨干人员,进行基层技术指导。
  灸疗入基层将发挥的巨大作用显而易见,但是灸疗毕竟不是万能的,作用有其局限,只能缓解医疗需求之急,套句中医术语就是“急则治标”,还应通过灸疗带动整个中医学的推广,令之扎根基层,改善基层农村的医疗状况。具体说来:一方面,培训乡村医生的中医水平,令他们在中医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基层农村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利于缓解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问题;另一方面,还应当让广大农民了解一些易学的中医常识,可以对简单的病症进行自我护理。农民们通过切身实践,进一步了解了中医,加上又有此需要,中医药事业在农村的复兴就不仅有了心理基础,还会增加文化和技能上的基础,发挥中医学数千年来一直承载的巨大作用。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举措不但是解决基层农村医疗需求问题的治本之举,而且,如果中医医疗力量与中医知识能向灸疗一样深入到基层,那么“十一五”规划中的“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与研究专项,农村和社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专项,中药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专项,中医药人才培养专项,中医药法制化标准化建设专项,中医药文化建设专项,信息化建设专项”等项目,也一定会逐步发展起来。

作者: 李 蓉 韦万龙 2006-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