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段祖珍: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异位妊娠防治中的应用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摘要:异位妊娠(ectopicpregnancy,EP)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约1%,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EP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旨在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结合当前有关异位妊娠疾病的研究成果,来探讨防治EP的诊疗规律,以拓宽防治EP的思路和方法。1未病养生,防病于先1.1关注生殖健康,关爱未......

点击显示 收起

  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EP)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约1%,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EP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本文旨在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结合当前有关异位妊娠疾病的研究成果,来探讨防治EP的诊疗规律,以拓宽防治EP的思路和方法。现浅述如下。

  1未病养生,防病于先

  1.1关注生殖健康,关爱未病女性积极推进全民生殖健康意识,加强性健康教育,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防止EP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研究表明-,除了被公认的输卵管炎、输卵管周围粘连、输卵管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发育异常、盆腔肿物压迫、宫内节育器(IUD)的应用、女性绝育术、人工流产、剖宫产术等均可诱发盆腔炎导致EP发生外,该病还与职业因素、年龄、文化素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包括男性吸烟饮酒)、精神因素、经常使用避孕药物、雌激素水平、黄体功能、胚胎发育异常、染色体畸变以及婚姻状况、不洁性生活等密切相关,且这些因素已经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由此可知,为了远离EP的烦扰,我们必需从日常饮食起居做起,女性应有合理的饮食、良好的起居生活习惯,不酗酒、不吸烟、远离毒品。还应接受良好的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洁身自好,避免多个性伴侣,具有一定的生殖健康知识,应特别注意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个人卫生。年轻未婚妇女,尽量避免婚前过早性生活等。选择有效的避孕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流产。

  生殖健康关系到人的一生,因此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状况的人群均应接受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殖健康教育,意义特别重大。国家应该加大生殖健康知识的宣传,积极推进全民生殖健康意识。其实古人早已意识到了生殖健康的重要性,比如褚澄在《褚氏遗书》中从摄生的角度提出了节育与晚婚的主张。如“合男子必当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则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同时又指出“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这些论述对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孙思邈则认为“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是以圣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由此可知,养生之道,防病为要,关注生殖健康,关爱健康及亚健康女性,防患于未然。因此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EP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2积极防治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disease,PID)  EP的发病率近年来呈急剧上升趋势,EP的发病率增高与性传播疾病(STD)及PID发生率上升相关。PID后EP发生率是正常妇女的8—10倍,并且还与PID发作次数有关。EP中约95%均为输卵管妊娠。就输卵管妊娠而言,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所致输卵管结构与功能改变有关。据报道,PID可使EP的危险增加21.7倍。其中由病原微生物所致的PID或输卵管炎是最常见的原因,30%-50%的输卵管妊娠患者存在慢性输卵管炎。其导致EP的机制是炎症使输卵管黏膜粘连、狭窄、不规则这些病理改变导致输卵管壁肌肉蠕动减弱,从而影响受精卵的运送。另外在炎症愈合过程中形成瘢痕,输卵管黏膜或纤毛损伤及输卵管部分闭塞均可改变受精卵的运行,使受精卵不能顺利进入宫腔,造成EP。输卵管周围的瘢痕也能限制其活动,并干扰卵子的捕获及受精卵的运行,受精卵在输卵管中被阻滞,从而就地着床发育,发生输卵管妊娠。因此,积极防治PID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是降低EP发生率的主要手段。防治PID主要有5个方面:(1)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不洁性生活史或冶游史,减少STD。(2)及时治疗下生殖道感染。(3)加强公共卫生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殖道感染的认识及预防感染的重要性。(4)严格掌握妇科手术指征,作好术前准备,术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5)及时治疗PID,防止后遗症发生。

  2已病早治。防其传变

  2.1早期诊断关键在于医患双方提高认识EP是孕早期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EP的危险性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治疗的关键又在于早期诊断,而早期诊断的关键在于医生的警惕性,特别是对于短暂停经后有较长时间不规则阴道流血的患者及腹痛患者。据文献报道,约90%EP患者以腹痛就诊,因此育龄妇女腹痛应予高度怀疑EP的可能性,在实验实及辅助检查方面,血、尿HCG检测及8超检查已成为有力的武器。血、尿HCG检测除了可证实妊娠外,尚可利用血HCG倍增时间及孕酮值的高低来鉴别宫内及宫外妊娠;B超,无论是经腹还是经阴道检查,最主要的目的是看子宫内是否有孕囊。经阴道后穹窿穿刺仍然是一个快捷简便的诊断方法,决不可偏废。腹腔镜检查目前可视为诊断EP的金标准,而且可以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治疗。综上所述,医生提高警惕性,详细询问病史,选择恰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根据结果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是早期诊断EP的要点。EP早期诊断的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加强宣教,使更多的患者认识EP及其危害性。目前许多患者对所患EP的“不认知”,已经是EP发病率上升的重要危险因素。这种“不认知”主要包括4个方面:(1)不能正确区分异常阴道流血与月经来潮,常常把阴道流血误认为是月经,失去早期发现EP的机会而贻误治疗。(2)对所患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患了病不重视,觉得关系不大,未能及时诊治,延误病情。(3)缺少有关EP的防治知识,女IIPID未能积极治疗等。(4)对B超检查的错误认识,部分患者怀孕早期拒绝行B超检查,认为8超会影响胎儿发育,即使出现阴道流血或腹痛等临床症状时也拒绝检查,延误病情。

  2.2早期治疗,防止传变中医学对于EP的治疗强调分期论治,分为未破损期和已破损期,后者根据病情轻重缓急的不同又可分为3型:休克型、不稳定型及包块型。这种分期论治的诊治思路就是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防治策略,这既符合EP的发生发展规律与传变途径,又能够尽早将其消灭在疾病的萌芽状态,得到有效的治疗,防止其传变。中医对于本病辨证治疗的重点还应时刻注意随着病情的发展,动态观察治疗,并在有输血、输液、手术的条件下积极采取救治措施,防止病情的逆变,阻止病势的进一步发展。这正是张仲景《金匮要略》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和叶天士“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由于早期诊断技术的进步,EP的早期治疗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药物保守治疗。MTX、米非司酮及中药杀胚药物的应用,中西医结合药物保守治疗为保存患者生育能力,减少患者手术痛苦及心灵创伤,节省医疗资源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保守性手术、腹腔镜手术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保留了生育能力。部分病情稳定且血HCG呈下降趋势的患者还可以采取期待疗法,不必进行特殊处理。已病早治,防其传变,这是中医治未病思想又一重要内涵。这一思想指导我们在防治EP的过程中,除了预防其发生,还应从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早期有预见性的合理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和传变。并且在中医防病治病的医疗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瘥后调摄,防其复发

  据统计,首次EP后约有1/3左右患者可获正常宫内妊娠,约1/3继发不孕,另外1/3可再次发生EP。国外文献报道重复异位妊娠(recurrent ectopic pre9—nancy,REP)的发生率为10%-27%。随着近年来EP的发病率的上升,REP的发病率也相应增高。由此可知,首次EP治愈后一定要注意调摄,防止其复发。具体的防治措施主要有4个方面:(1)PID是发生EP最常见的原因,也是预防REP的重要措施,因此应预防和彻底治疗PID。(2)对EP的保守治疗,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对无生育要求的患者,应当切除患侧输卵管及对侧输卵管行结扎术为宜,术后采取严格的避孕措施,尤其是输卵管通而不畅者更应该注意避孕,这可有效地降低REP的发生率。(3)应对EP后患者加强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宣教,积极防治STD。(4)应注意EP后患者的心理调摄。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