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

来源:亚太传统医药
摘要: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卷中方,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身、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组成。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功能。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甘草、白术、甘温益气、补脾益胃。...

点击显示 收起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卷中方,由黄芪、人参、白术、当归身、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组成。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功能。治脾胃气虚而致的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脉虚大,或气虚下陷而致的脱肛,子宫脱垂、久痢或久疟等症。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人参、甘草、白术、甘温益气、补脾益胃;升麻、柴胡协同参芪以升举清阳,使下陷之气得以升提;当归补血和营;陈皮调理气机,诸药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气陷得升。临床应用广泛、投之得当、效果颇著。笔者运用本方获益匪浅,兹举例如下。

  1肾石病

  肾石病近属中医砂淋、石淋、尿血、腰痛等范畴,属下焦湿热阻遏、壅滞日久、积而成石,肾石病的治疗古今医家多采用清热利水、通淋排石或活血化瘀等法。然而服药时间稍长,便会出现头晕、眼花、腰酸腿软、乏力纳差等副作用,老年患者尤为明显。老年患者都具有气虚症状,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如:杨某,男,70岁,2007年8月l5日诊治,于两天前,突然腰绞痛,小便秘,每次数滴而涩痛,尿色微红,在我院当日8超检查:肾结石,此属中医淋证,当以清热利湿通淋为治,然而患者年过七十,形体素差,神疲,舌淡,苔白,脉数无力。证属:中气不足,正虚邪实。治以补气扶正兼以通淋化石,乃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9、党参15g、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各10g、海金沙30g、鸡内金30g、金钱草50g、滑石30g、王不留行10g、牛膝15g,水煎连服5剂后,临厕用力,突由尿道内冲出绿豆大结石一枚,粟米状结石一枚,顿感畅然,其病若失。

  按:肾石病,本例患者年事已高,多伴气虚,仲景所论“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气可推动结石、促其排出。治以补中益气汤,补气扶正,配以海金沙、金钱草、鸡内金、滑石通淋排石,牛膝、王不留行引药下行,诸药直达病所,药中病机,故收良效。

  2低血压病

  李某,女,60岁,2006年7月25日初诊,素有“消渴”病史,长期口服降糖类药物,近年来出现血压低、西医诊断糖尿病Ⅱ型,伴低血压。予以丹参片、肌苷、ATP、维生素81治疗半年,效果不显。主诉:头晕目眩、身倦乏力、动则气喘、心慌汗出、口干、多饮、多尿、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证属中医眩晕范围。病机为气阴两虚、气不帅血、脑失所养、鼓动无力、血脉不冲,诸症由生。治宜益气充脉,方用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嫩芪309、当归109、西洋参l09、升麻59、柴胡5g、陈皮10g、炙甘草10g、麦冬20g、五味子6g、丹参20g、煎服5剂,上述症状明显改善,血压基本恢复正常,效不更方,续服l0剂,头晕目眩消失,未见心慌气短现象,口干、多饮、多尿减轻,血压为108mmHg/68mmHg,改服补中益气丸1月巩固其效,随访至今,血压一直正常。

  按:低血压病属于中医虚证范围,以心、脾、肾虚衰为主,本案消渴在先,久则脾胃虚衰,脾不为胃行其津液,形成气阴虚之证。方用补中益气汤补脾升清,使清阳巅项,实四肢以治其标,合生脉散益气养阴治其本,阴血得充,清阳得展,阴阳平衡,血压复常,消渴症状随之缓解。

  3冠心病心肌缺血。

  乔某,男,73岁,2007年3月15日就诊,患者因心悸、胸闷活动后气促,间歇性心前区疼痛,与劳累有关。伴头昏、乏力、自汗、四肢欠温、纳谷不香、食后腹胀。舌质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弱。证为胸痹,系心脾气虚、心脉瘀阻。治宜补脾益气,行活血化瘀,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30g、西洋参10g,升麻、柴胡各59、当归159、白术109、炙甘草10g、丹参30g、桂心6g、田七10g、(研粉冲服)山楂209、瓜壳20g、大枣10g,1日1剂,水煎温服,药进5剂,心悸、胸闷大减,效不更方,继服10剂,诸症悉除。

  按:患者年老体弱、脾肾虚衰、导致心气不足、气不行血,心血瘀阻而致诸症,治以补中益气汤,补气活血,配:丹参、三七活血化瘀,瓜壳宽胸理气,山楂消食导滞,桂心温通心脉,诸药合用,补虚去实、气血相调、气帅血行、瘀血自化,收事半功倍之效。

 

作者: 许峰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