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肝应春”适应性调控机制的理论探讨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现就肝在春季对自身和他脏进行适应性调控的机制作一简要探讨。.1肝应春对自身系统的调控旰脏体阴而用阳,既藏有形之血,又疏无形之气,对全身气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代谢、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情志的调畅及生殖机能的正常发挥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春季,肝脏对自......

点击显示 收起

    “天人相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关,时间、季节和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机体生理病理状态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而机体也能积极主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中医五脏各旺其时,在当旺之季,各主司其职。肝在五行中属木,四季中春季亦属木,肝脏和春季均具有升发、条达的特点,故肝为春季主时之脏,《素问•六节藏象论篇》日:“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处也……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笔者现就肝在春季对自身和他脏进行适应性调控的机
制作一简要探讨。    .
1  “肝应春”对自身系统的调控
    旰脏体阴而用阳,既藏有形之血,又疏无形之气,对全身气血的运行、津液的输布代谢、饮食物的消化吸收、情志的调畅及生殖机能的正常发挥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春季,肝脏对自身系统的调控更为积极,以适应外界环境生长升发的变化特点。
1.1调控气血输布
    《张氏医通》日:“肝脏生发之气,生气旺则五脏环周,生气阻则五脏留著。”春季阳气始发,肝脏升发之性加强,促使机体气机条达,血脉通畅,气血趋于体表。脉应四时之象,脉管较冬季易于充盈,呈现出“如鱼之游在波”的浮而滑利之象。初春阳气虽主浮,但天气仍寒,故脉管稍带敛束,脉象端直而挺然,如《素问•玉机真藏论篇》所描述:“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日弦。”
1.2调畅情志
    春为四季之始,内孕生升之机,生气和则五化皆平。肝木性本直,其势必伸,应自然界春升之气,宜保持柔和、舒畅、条达特性,既不抑郁,也无亢奋之象,稍有所郁或太过,则不能遂其直达之性,或有碍顺其正常上升之势。对此,《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明确提出了春季应顺时养生:“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肝疏泄正常则人心情舒畅,气血平和,否则抑郁寡欢,多疑善虑或兴奋亢进,急躁易怒。春季易出现抑郁或躁狂的精神状态,由于春季生机勃勃,脏腑功能活跃,精神情志易趋于兴奋加之气温、气压波动多变的特点,人的情绪波动更著,特别是精神躁狂患者对春季气候变化较敏感。有研究显示,春夏季的躁狂症发作率明显高于秋冬季。
1.3肝藏血
    肝主藏血和疏泄关系紧密,是体阴和用阳的具体表现。在当旺的春季,肝主升发特性显著,人体之所以气机条达升发而又不刚暴太过,全赖肝血收敛。肝藏阴血对于防止出血、制约涵养肝阳和藏魂安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春季多风,其性开泄,肝疏泄易太过,影响藏血功能,可见鼻衄、肌衄、齿衄、上消化道出血等病。肝阴血虚进一步发展,肝体失去阴柔之性而升散无制致生风,可见阳亢劲急之病,出现头晕欲仆、四肢麻木、活动失灵、言语不利、半身不遂、口眼蜗斜等症。此外,春季为过敏性疾病的高发期,过敏性疾患发病急骤的特点与风邪具有相似性。该类疾病的高发固然与过敏原分布有关,但也与机体肝血虚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从肝论治过敏性疾病已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1.4升发卫气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日:“木日敷和。”说明肝能敷布营养物质、卫气、抵御外邪、捍卫机体。肝脏对卫气的升发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运血达表,卫气乃固。肝主疏泄促进气血的输布,升发气血达于腠理,抵御外邪侵入。如《血证论》所云:“肝为藏血之脏,又司相火,血足则火温而不烈,游行三焦,达于腠理。”二是促肺宣发卫气达表。肺居上焦主气,要借助于肝的疏泄才得以正常宣降。肝和肺是人体气机调节的两个重要脏腑。卫气布于表也正是肝肺两脏升降协调运动的结果。《石室秘录》云:“肺金非木不降,无木则金无舒发之气。”说明肝脏在卫气达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肝应春”对他脏的调控
    肝脏在春季除自身发生适应性调节之外,对心、肺、脾、‘肾的调控作用也增强,以实现全身气、血和津液升发、调畅的“应春”规律,进而完成对机体整体状态的调节。
2.1对心脏的调控
    心主血,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不息;肝藏血,并调节血液在全身的分布。春季肝气升发力度明显增强,推动气血更多地趋于体表,脉象“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肝气升发也利于发挥心阳温煦作用,激发机体阳气的外浮,以适应春季阳长阴消的气候变化特点,从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肝藏血不足,心血也会衰少,出现心肝血虚之证,临床上除见头晕眼花、爪甲不荣等肝血虚证候,还可见心悸、面色不华等心血不足的证候。
    心主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心、肝两脏共同调节人的情志活动。春季肝脏疏泄太过,易肝阳上亢化火,肝火常引发心火。心肝火旺,多表现为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烦不寐,甚则哭笑无常及狂乱之症。若肝血虚,血不养心,虚阳外浮,可出现虚烦、失眠等症状。
2.2对脾脏的调控
    脾胃正常消化水谷离不开肝的疏泄功能。唐容川I《血证论》言:“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说明只有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脾胃才能纳运相得升降相应,饮食物得以正常的消化吸收和输布。
    《脾胃论》云:“春气升则万化安。”若春月木旺过度,抑制所克脏气,则脾胃之气不能畅达。若影响到脾的运化与升清功能,可见肝脾不和之证,出现头目眩晕、两胁胀闷、腹胀、纳呆、腹泻。若影响胃受纳与腐熟功能,可见肝气犯胃之证,出现呕逆、嗳气、纳呆、脘腹胀满疼痛、便秘。春天机体代谢旺盛,胃纳增强,胃酸等胃液分泌增加,加之春季情绪不稳,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胃溃疡等疾病的复发。
2.3对肺脏的调控
    肝与肺是机体气机升降的主要通道,一升一降,共同调节人体气机运行。肝位于下焦,主升发、疏泄。肺为华盖,其位最高,主清肃下行。肝主少阳春温升发之气,肺主太阴秋燥肃降之气。在春季,肝主升发功能增强,肺宣发功能亦增强,肃降功能相对减弱,则肺金对肝木的克制减弱,利于肝气、肝阳的升腾,以适应春季温升之性。肝脏在肺的协同作用下,共同促进人体阳气在春季的生发,这符合“春夏养阳”的养生规律。
    病理情况下,肝气升发太过,可致肺气肃降不及。《王氏医案释注》言:“左升太过,右降无权。”肝木之气太过化火,反侮肺金,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哮喘往往因情志波动而诱发,过敏性咳嗽是哮喘的变异,存在着气道高反应性问题,这与“肝为刚脏”的生理特性密切相关。
2.4对肾脏的调控
    。肾属水,为母脏;肝属木,为子脏。滋水能涵木。生理上,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水涵养肝木,肝血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足则肝血旺。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肾精充。病理上,肾阴虚损,不能滋养肝阴,肝阴虚损,阴不敛阳,致肝阳上亢,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头重脚轻,甚则肢麻震颤等症。肝阴亏虚,可病久及肾,临床见目眩眼涩、腰膝酸软、失眠健忘、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等肝肾阴虚之证。肝肾阴虚的患者春暖之季易肝阳上亢,出现头晕欲仆、头摇头痛、面红、目赤之象。
3结语
    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生理病理受自然界四时季节变化的影响,机体内在的平衡协调和人体与自然界的季节、气候等的整体统一是人体得以生存的基础。在春令当旺之时,为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肝脏的升发特性显著增强,积极主动地发生适应性调节,以加强对自身和他脏的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稳定状态。
作者: 袁卫玲 杨云霜 秦子舒 田明 2012-3-1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