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论著及其他

国医大师李济仁学术思想及对新安医学的贡献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摘要: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是中医药学的忠实继承者,在60余年的医教研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在芜湖市由其学术继承人李艳主任医师主持举办的第一届国医大师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及李老的学生、子女等对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和总结,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李老是新安张一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点击显示 收起

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是中医药学的忠实继承者,在60余年的医教研生涯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目前在芜湖市由其学术继承人李艳主任医师主持举办的第一届国医大师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及李老的学生、子女等对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进行了全面的研讨和总结,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本人参会后颇有感触,体会颇深。李老是新安张一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4代传人,以其深厚的国学功底,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尤其对《内经》的研究造诣颇深,并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取得了累累硕果。稽古钩沉,对新安医学的发掘整理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先生医德高尚,学验俱丰,发表论文100余篇,医著l4部,对丰富发展中医药学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终成一代儒医大家,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今就大师的学术思想成就和对新安医学的贡献作简要的介绍,以便我们后学继承发扬,作为一代楷模来学习。 
勤修国学,做人治学一以贯之
    中医药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而中华传统文化即是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成为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李济仁大师出生在儒学昌盛,文风浓厚的古老徽州,自然勤修四书五经,读诵道德诗文。由于徽州历代德风淳朴,加上李老天生老实勤奋,铸就了他勤劳朴实的性格特征。因为国学基础深厚,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为李老日后研习中医经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勤学中锻炼做事,在做事中学会做人,因此具有诚信善良中和的人格精神,在开拓中医药伟大事业的征程中,成为强劲坚韧的动力,成功的基石。通过几十年做人做事的历炼,达到做人治学一以贯之,形成一代大师的核心思想体系。
深研岐黄经典,立专题以统条文
    李老对《内经》的研读由来已久。早在师从恩师张根桂先生深造时,遵师之训,首重《内经》,熟读全文,经年不辍,并勤写读书笔记,领会经文深意,几年功夫就把整部《内经》原文熟读成诵。曾于上世纪50年代2次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即安徽中医学院前身)深造,研习《内经》。随后即调入安徽中医学院担任大基础教研室主任,并主讲《内经》课。由于他对《内经》的熟读深思,不看备课笔记而能讲的生动精彩,引人人胜。即兴能背出相关的《内经》原文,可见其对《内经》的深入领会程度。
    在长期医教研时间里,李老对整部《内经》进了归纳与分析,运用纵横二法,将《内经》立体平面化,成了一部通俗读物,以朴素的唯物辨证法观点,阐述了《内经》的天人相应观与阴阳平衡的主题思想。进而对《内经》关于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医学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在学习方法上,主张以五个方面来了解《内经》,即了解历史背景,联系日常生活来体悟,结合临床实践,联系前后篇幅,通读与精读相结合。以此进一步确立专题,以纲统目,总结归纳出《内经》的成书年代,发病索隐,病因病机探讨,因地制宜与医学地理学,因时制宜与时间治疗学,因人制宜与体质学说,以及五体痹症发微,五脏水证钩玄,养生调神理论,养生学及其对心理卫生的影响,精气神与“熵”理论等十一大类。这样以立提纲统摄条文,阐发其意,如线穿珠一般,使艰涩古奥的经文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实为研读《内经》的一种非常实用的好方法。既能使纷繁复杂的条文得以归类,又能节省时间精力,不致盲无头绪。李老对《内经》的学习非常重视,并谆谆教导我们说:“《内经》是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深入研究中医的理、法、方、药,探索祖国医学源流……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都必须下苦功夫,系统学习《内经》。”
在具体学习经典的方法上,李老着重指出,学到的知识不提炼,概括总结,就会杂乱不精,运用起来就不能出神入化。博学只有约取,将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理出头绪,抽出其精髓,这是驾驭知识的一种能力。…并提示学习经典的诀窍在于“辨异求同”与“由博返约”八个字。诚可谓是研读经典的一把金钥匙。
博采各家之长,创新中医药理论实践
    李老在继承张一帖学术经验的基础上,以《内经》为基调,认真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对经方进行深入的研究。博采历代各家学术之长,撷取孙思邈、张景岳、周慎斋、洪缉庵以及金元四大家学术精华,整理研究了新安医家独特的医论与临证经验。如汪机的易学思想及新感温病学术,方有执的《伤寒条辨论》,吴昆的《素问吴注》、吴谦的《医宗金鉴》、余含菜的《保赤存真》、方广的《丹溪心法附余》,以及《程敬通医案》、《杏轩医案》、《吴氏验案录》等医著,均作了学术思想探讨与临证经验的评析,取其精华而用之。
    在60余年的医教研岁月里,李老始终以《内经》的理论思想指导临床实践,以张一帖独特的诊疗经验与历代名著的学术精华相融会,在诊治复杂的病症中进行整合,择其善者而从之,有效地应用于临床。通过长期的医教研实践。将这些理论经验逐步凝炼升华,经过认真的思考心悟,提出一系列新的概念与诊治方法。这些内容可略举以下八个方面来说明之。
    其一,一般认为病机理论的普遍规律用邪正斗争,阴阳失调,升降失常来概括。李老根据《内经》有关理论,认为其基本病机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即基本病机变化,病传规律,自我阴阳调节代偿。其病机变化可用《内经》的不足、有余、郁滞、逆乱概念来表达,病传规律体现了《内经》病机学的整体恒动观,应包括基本传变途径与因果变换规律。自我阴阳调节是《内经》阴阳学术从生命运动内在的动因与源泉角度,阐述机体功能物质运动平衡调节的理解,强调阴阳自我协调是整体动态平衡最一般的规律。
    其二,从《内经》中总结出因时制宜论与时间治疗学,在临证中运用四时季节的变化与月亮盈亏,结合阴阳气血盛衰来诊治疾病,以此来提高疗效,充分体现了《内经》的天人合一观。
    其三,从《内经•异法方宜论》及秦汉史籍中,发现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与地区气候地质地貌的差异,都能影响人的健康。《内经》很多章节均对此作出详细的论述。李老以此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总结出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地理环境与人体健康影响的因果关系。并列举历代医家在诊治疾病过程中,运用地理气候差异辨证用药取得的效果,以证实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同时以自己的临床成功验案进一步证明医学地理学有直接指导临证用药的实践意义。并且引用古今大量的资料,说明医学地理学对养生保健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其四,在临床实践中提出治疗过程的治证、治病、治体的三个不同层次。治证治病视其病情灵活辨治,治证治病无效时转而治体。这一独到的见解无疑丰富完善了中医治疗学的内容。治证、治病不忘治体的三位一体之思维模式,真正体现了《内经》的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有机统一。
    其五,关于痹症痿证的论治,李老从《内经》论述的皮肉筋骨之五痹,结合后世以风寒湿三痹理论,认为以五痹为纲,三痹为目,一纵一横,对痹病的诊治进行全方位的认识。经过临证实践,进一步认为痹久成痿,痹痿可以合论合治,从而对痹痿证的辨证论治方法有了明确的定位,以期提高用药的准确度。
    其六,从《内经》对五脏水的论述,纠正了传统上的以肺脾肾三脏治疗水肿的局限性。认为五脏皆可致肿,若以五脏分类为纲,以阴阳统率八纲辨证为目,则能很好地判断病位与病理,针对病源,把握主要矛盾,执简驭繁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确能把握病机,提高疗效。
    其七,通过对《内经》精气神与“熵”理论的研究,使《内经》理论得到现代科学的印证。从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精与脏腑的相互依存,神与人体生命信息的关系,以及精气神与养生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使“熵”理论对维持生命活动的精气神有了量化指标,认识更加清晰,进一步掌握其规律性,对养生预防,治疗疾病诸方面均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其八,归纳现行各种中医治则内容21则,进行提炼升华,最终提出七项基本治则,即治病求本、标本缓急、正治反治、三因制宜、补虚泻实、寓防于治、病证合参等。这七项治则基本上涵盖了中医理法方药与辨证论治的方方面面,站在整体观的高度,提示出审视病情
的规矩方圆,不致杂乱无章,使临床辨证与辨病不偏离方向,直接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具有很高的诊治价值。
继承张一帖医术,力挽沉疴险证
    新安张一帖自明代以来,历450余年,l5代传人,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祖传数百年临床经验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辨治疾病的“稳、准、狠”三字。辨证准确谓之稳,方药精当谓之准,剂大力专谓之狠。具体应用有三,即治外感病除邪务尽,针药并施相辅相成,药重剂轻择时分服。由于李老聆听师教,尽得张一帖之心传,加上自己刻苦学习揣摩,出师后即临大症险疴。如l957年夏,治一暑令高温病人,证见高热灼手,便下紫血量多,日四五行,持续l0余日。诊见头汗冷黏,四肢厥逆,神困肢软,间或神志欠清,舌质红,脉数而细软无力。先生初拟回阳救逆,益气止血法治之,药后高热减退,血少汗敛,神识转清,二诊以益气清暑、养阴止血法治之,前后2次服药仅l2剂,竟使如此危症险疴转危为安而愈,堪称中医急诊治验之奇案,读之令人拍案叫绝!另一例是l965年,我省著名的黄梅戏演员严凤英,因创作新剧目致严重失眠1年余,多方求治无效,后来周总理送去德国进口安眠药之亦未根除。遂慕名请李老诊治。证见头昏烦躁,腰膝酸软,口渴咽干便秘,眼眶四周青里凹陷,日夜目不交睫,脉弦,舌绛少苔。先生初拟镇肝纳肾,阴阳并调治之,嘱其择时分服,午后睡前各1次,药后头昏减少,便通而能入寐,随后二诊、三诊将前方加减,增人滋阴养血安神之品,共服药19帖而愈。从此夜寐酣香,后未见其再复发,失眠证这个顽魔终于被驱除出去。
从以上二例病案的诊治过程与效果来看,足见李老运用张一帖医术治病的稳准狠与择时分服的临床真实情景。如今李老在诊治疑难杂症方面更是屡见奇效,诸如心脑血管病,胃病,慢性肾炎病,痹症,肿瘤等内科杂病,每每妙手回春,活人无数,受到广大患者称赞。
稽古钧沉,丰富发展新安医学
    新安医学,自东晋至清末1600年间,名医辈出,医著颇丰。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医家医著渐以湮没,散失民间。李老有鉴于此,为使千余年的新安医学彰显于世,还其原貌,遂于l985年带领他的研究生团队着手收集资料。然而新安医学千百年来医家医著浩若繁星,姓氏流派纵横交错,若欲理清这些医家源流脉络,工程浩大,且收集原始资料更是茫然一片。然而李老不畏艰辛,运筹帷幄,可为竭尽心力,指示学生们寻找名医踪迹。写信找熟人同事同学及有关亲朋好友,进行挨户摸底,收集有关名医世家书籍手稿等第一手资料。学生们常常废寝忘食,翻山越岭,跋涉溪壑更是常有的事。经过l年多的辛苦搜集,他们终于收集到新安医家668人,书名463种。又经过李老与同学们的共同编修,于1990年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名为《新安名医考》一书,近20万字,堪称浩大繁杂,是新安医学有史以来一次大规模的总结。
    《新安名医考》对每位医家的生卒年月、帝王年号,主要生平,学术思想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名医世家的传承师承关系,乃至家族世代功业源流都作了具体的叙述。尤其对名医的师承家传家境,生长环境背景,主要学术观点均作了重点说明。因此《新安名医考》(以下简称《名医考》)的出版是对中医界的一大奉献!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是可以想象的。这里粗浅地对《名医考》的精神实质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名医考》既是一部新安医学简史,有是一本中医人物传记。史料真实可靠,有据可考,是学习研究新安医学的一部翔实的资料。
    第二,对世医和名医的传承脉络叙述十分清楚,相互师承关系交代亦颇详细。从中可看到中医药发展主流是师承授受,而师承授受是历代名医成长的主要途径和可靠保证。对现代中医药的教育应是一大启示,也是从反面来证实传统中医药为何乏人乏术的深层次缘故。
    第三,深入细致的阅读《名医考》可以发现名医都是古汉学功底深厚且有一定的家学渊源,然后拜师学医成名。更有甚者,有些取得秀才举人之称,进士状元之类的在朝为官者,也弃官投习岐黄术业,而且成功率高,术著精湛。这充分说明了古汉语文化基础是学习传统中医药不可替代的内动力。诚如是则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是唇齿相依的,唇亡则齿寒也。
    第四,从《名医考》中看出,所有学业有成的名医都是尊师重道,修德务本,勤奋好学。不仅把老师的学术继承下来,同时善于吸纳他医之长,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终成一代大家。
    第五,名医都在学业有成之际,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认真的总结,切磋琢磨,用心自悟,写出专著刊行于世,济世活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编著成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土产品”,原汁原味,流传千古而不衰,这就是真学问,诚为我们学习中医药展示出一条正确的治学之道。
    第六,中医药要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要不断地发掘其宝藏,整理散失的文献著作,尤其是埋没在民间的家传秘验方,为继承开凿源流,这样继承才能有雄厚的根基,《名医考》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该书发掘收集新安医学463种医籍,包括医经、本草、内外妇儿、伤疡针灸推拿各科,为中医药这座宝库增添了大量珍贵的学术遗产,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李老对新安医学的一大贡献!
    其次,李老对新安医学的贡献还有,20世纪80年代,他与王乐匀、吴锦洪等人组成新安医学编委会,编辑出版了大型医学丛书名日《新安医籍丛刊》,收载现行传世的新安医家之作l0余类,自明至清末名医五百余人,医籍著述四百余种,可谓鸿篇巨制。该书收录的大多医家均久负盛名,他们的学术思想经验,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临证作为理法方药的重要依据与参考价值。
    再则,李老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中,在继承经典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有效的新法新方,现列举数端以示之。如在中医理论方面,根据《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点,提出因人因地因时的三因学说,以用于在诊治疾病时提供充分的客观因素,体
现了辨证论治的整体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对诊断治疗病情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气血方面,历来重视血病治气,李老通过临床实践提出气病治血的概念,为调治气血病找到了平衡点,填补了气病的治疗内涵,且有诸多验案证明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在新安汪机“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思想启发下,以培补。肾本为主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疗效显著。在论及痹痿证方面,提出痹痿合论合治的理论,拓宽了治疗痹痿病的思路,提交了治疗效果。在胃病诊治方面,提出“和、降、温、清、养、消”六法,颇合临床实用。其创制新方有,治疗乳糜尿的苦参消浊汤,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汤,治疗热痹的清络饮,治疗肾炎蛋白尿的转阴方,治疗黄疸性肝炎的茵灵退黄汤等等。这些新方都是李老在临床中屡用屡效的方子,能经得起反复应用,对指导诊治内科杂病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
    上述对中医理论经验的创新发展,都是李老在继承《内经》等经典的基础上,以《内经》为主线,以新安医学及历代各家学说为参合,几十年如一日,自己用心悟出来的,应该说这才是对祖国医学及新安医学有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与丰富发展,值得我们后辈学习仿效,深思进取。学业的成功与做人品德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学习国医大师李济仁先生的高尚品格与为人美德,学习他正确的治学方向和求实创新的精神,学习他精湛的医术和无私奉献的情怀,为振兴中医药事业多做些实事,以此来造福苍生百姓,岂不乐欤!
作者: 李艳 彭益胜 2012-3-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