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8卷第2期

二甲双胍联合促排卵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二甲双胍。克罗米芬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占育龄妇女的5%~10%[1],是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促排卵药克罗米芬虽存在高排卵率、低妊娠率,但因其价格低,且较少引起卵巢过激综合征(OHSS),仍为无排卵性不孕的一线促排卵药物。...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二甲双胍;克罗米芬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疾病,占育龄妇女的5%~10%[1],是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促排卵药克罗米芬虽存在高排卵率、低妊娠率,但因其价格低,且较少引起卵巢过激综合征(OHSS),仍为无排卵性不孕的一线促排卵药物。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克罗米芬治疗 PCOS 不孕患者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2年 1 月至2003年 12月在我院确诊为PCOS患者 97 例,57 例为研究组,40 例为对照组,均符合卫生部规划教材《妇产科学》第五版的诊断标准[2],符合以下条件:① 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肥胖;② 超声监测卵巢呈多囊性改变,每侧卵巢直径 2~8 mm的小卵泡≥10个;③ LH/FSH≥2~3或血总睾酮≥2.5 nmol/L;④ 输卵管通畅;⑤ 男方精液检查正常。两组患者年龄为 24~35 岁;不孕年限为 1~10 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用药方法   

    研究组从月经周期或撤退出血的 1~3 d 开始服用二甲双胍,每次 500 mg,每日 3 次,同时于周期或撤退出血第 5 天,开始服用克罗米芬 100 mg ,每天 1 次,连用 5 d,于月经周期或撤退出血第 13天开始 B 超监测卵泡,卵泡直径达18~20 mm 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 000 ~10 000 u,注射36 h 后指导病人性生活,连用 3 个周期,服药期间采用基础体温或B超监测排卵及妊娠。对照组除不服用二甲双胍外,余均与上述方法相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研究组 57 例患者共治疗 141 个周期,排卵周期 127 个,排卵率为 90%,29   例妊娠,妊娠率为 50.9%(29/57),双胎 1 例,无OHSS及多胎妊娠发生。对照组 40 例患者共进行了 103 个周期的治疗,有排卵周期 85 个,排卵率为 82.5%,12 例妊娠,妊娠率为 30%(12/40),无 OHSS 及多胎妊娠发生。排卵率、妊娠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研究组 57 例患者中,17 例患者在最初一周内出现恶心和轻度腹泻,继续服药后症状逐渐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以双侧卵巢呈多囊性改变,伴不孕、多毛、痤疮、肥胖、月经紊乱等一组疾病。研究证明,高雄激素血症是 PCOS 的基本内分泌特征[3],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1]。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糖药,通过改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而改善卵巢功能和糖代谢功能,治疗高雄激素血症,并有降低体重作用。通过降低胰岛素水平,改善 PCOS 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进而恢复月经排卵功能;二甲双胍可明显提高部分患者对克罗米芬的敏感性,增高排卵率和妊娠率。克罗米芬具有类雌激素结构,作用于下丘脑-垂体水平,和雌激素竞争结合受体,阻断内生雌激素的负反馈作用,使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上升,刺激卵泡发育和成熟,其排卵率可达 80% 以上,但妊娠率较低。近 20 年来,PCOS 患者的促排卵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促性腺激素(HMG、FSH)和 HCG 诱导排卵,其排卵率及妊娠率较高,但易发生多胎妊娠和 OHSS,且价格昂贵,患者不易接受。克罗米芬因其用法简单,价格便宜,较少引起OHSS和多胎妊娠,仍属首先药物。二甲双胍口服副反应轻,且价格不贵,患者可以接受,与克罗米芬联合应用明显提高了妊娠率,减少了一部分患者对克罗米芬的耐药,研究证明是安全有效的,是 PCOS 患者的新选择。

    参    考    文    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77,2213

    2.乐杰.妇产科学[M].第 5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76~379
   
    3.Ehrmann DA,Barnes RB,Rosenfield RL.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s a form of functional ovarian hyperandrogenism due to dysregulation of androgen secretion [J].Endocr Rev,1995,16:322

    无棣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251900

作者: 徐玉伟 王元芳 刘志杰 宫玉春 李景芬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