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8卷第2期

降纤酶与小剂量尿激酶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比较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摘要】目的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发病机制,比较降纤酶、小剂量尿激酶(UK)与肝素联合常规方法治疗UA的疗效,以探讨治疗UA的合理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降纤酶、小剂量UK及肝素联合常规治疗的疗效。结果降纤酶和小剂量UK组比肝素联合常规治疗能更快的控制症状(P<0.05),与后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lt。结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发病机制,比较降纤酶、小剂量尿激酶(UK)与肝素联合常规方法治疗UA的疗效,以探讨治疗UA的合理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降纤酶、小剂量 UK 及肝素联合常规治疗的疗效。结果降纤酶和小剂量UK组比肝素联合常规治疗能更快的控制症状(P<0.05),与后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前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降纤酶与小剂量尿激酶疗效相当、安全。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降纤酶;小剂量尿激酶

    Clinical effects of defibrase and low dose urokinase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DONG ZhaoqiangLU QinghuaHAO Linet al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33)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into a reasonable unstable angina(UA)treatment by use of  defibrase,low dose urokinase(UK),that was a comparison of between defibrase,low dose UK  therapy and routine therapy combined with heparin affected patients with UA.MethodsAll  pateints with UA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defibrase(A group),low dose UK(B group)and  conventional therapy combined heparin group(C group).ResultsThe comparisoin of theeffective rate between A group and C group,B group and C group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ignficant(P<0.05),but that between  A group and  B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Efficacy of defibrase and low dose urokinase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is matched,safe.

    【Key words】unstable angina,defibrase,low dose urokinase

    近年来,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发病率呈升高趋势,是异常严重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疾病,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引起猝死。基于对不稳定粥样斑块的深入认识,此类患者临床上的不稳定性及进展至心肌梗死的危险性,目前已趋向将劳力性稳定型心绞痛以外的缺血性胸痛统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必须予以足够重视。我们从2000年4月开始应用降纤酶治疗UA,并与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0年4月至2003年12月我科收治 UA 患者 60 例,其中男 40 例,女 20 例,年龄42~75 岁;全部病例符合1997 年 WHO 冠心病心绞痛诊断与分型标准,并经心电图、心肌酶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以上病例随机分为降纤酶组、小剂量尿激酶组及肝素组,每组各20例。

    1.2给药方法 降纤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第1天10 u,第3、5、7、10 天各用 5 u,每次溶于无菌生理盐水100 ml 中60 min 内静脉滴注完,10 d 1 疗程。小剂量尿激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激酶 20 ~ 30 万单位,溶于100 ml 生理盐水中,于30 min 内滴注完,每日 1 次,10 d  1 疗程。肝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钠 6 250~12 500 u 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滴,维持 6 ~ 8 h 以上,每日 1 次,10 d 1 疗程。三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均可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

    1.3疗效评定标准[1]显效:心绞痛基本消失或减少 80% 以上;有效:心绞痛减少50%以上;无效:心绞痛减少不到 50%;恶化: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

    1.4统计学处理心绞痛疗效采用χ2检验,心绞痛发作次数/天、硝酸甘油含服次数/天、有效者症状完全控制时间均以x±s表示,治疗前后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SNK-  q检验。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降纤酶组及小剂量尿激酶组总有效率均高于肝素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5)。而降纤酶组与尿激酶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1。三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每日含服次数、症状完全控制时间的比较见表 2。

    表1三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略)注:χ2检验,*与肝素组比较,P<0.  05。

    2.2副作用观察尿激酶组有1例、肝素组中有2例出现少量皮下淤斑,经调整药物剂量后渐消失。降纤酶组未见出血等副作用。

    3讨论

    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

    表2三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每日含服次数、症状完全控制时间的比较(略)

    (AMI)之间的缺血状态,大约有 35%的 UA 患者由于未能适当治疗而发生 AMI。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和形成凝血酶,进而导致血栓形成,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如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则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如不完全闭塞或侧支循环较为丰富则导致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 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 UA 患者均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2],高凝状态可能是UA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原因[3]。但近来研究表明,常规溶栓治疗对 UA 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有人摸索用小剂量溶栓剂治疗 UA,与常规肝素抗凝治疗相比取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可安全、有效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有关研究结果一致[4]。考虑与下列因素有关:① 尿激酶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逐渐溶解新近形成的血栓,避免了大剂量溶栓剂激活纤溶系统;② 小剂量尿激酶在充分的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背景下激活了纤溶系统,改变了纤溶和凝血之间的不平衡状态,降低了纤维蛋白原,解除了高粘血症,防止了血栓形成。本研究还发现,降纤酶对 UA 的临床疗效高于肝素且与小剂量尿激酶疗效相当,考虑与以下机制有关:① 降纤酶含有类凝血酶,有分解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5]及抗凝作用。类凝血酶作用于 Fg 的 a 链,对凝血因子XII无作用,不会使纤维蛋白交联成不溶凝块。这种纤维蛋白不稳定,极易被纤溶酶降解,从血液中清除。所以,类凝血酶具有降低纤维蛋白原及抗凝作用。已证实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是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它可以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而肝素无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作用。② 降纤酶含有纤维蛋白溶解酶,能溶解纤维蛋白从而起到溶解血栓的作用,肝素则无溶解血栓作用。③ 降纤酶能抑制血栓形成,诱发 t-  PA的释放促进纤溶酶和 PAI 的生成,降低血粘度,抑制红细胞聚集及沉降,增强红细胞的血管通透性及变形能力,降低血管阻力以及改善微循环等作用[6,7]。此外,它还具有抑制 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ATP释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血小板膜上的各类酶活动,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本研究证实降纤酶治疗 UA,可以有效的缓解心绞痛症状,稳定急性病变,与小剂量尿激酶疗效相当,且安全,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巢升平,曹茂银,田翠姣.蛇酶与小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对照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1,14(1):5

    2.胡俊斌.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高凝状态比较[J].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1999,28(1):36

    3.杨季明,龙明智.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与预后分析[J].临床荟萃,2001,16(11):504

    4.姚桂华,鹿庆华,隋树建,等.小剂量长疗程尿激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03,18(6):431

    5.  汤圣希,舒雨雁.蛇毒降纤酶的主要药理作用[J].蛇志,1999,11(1):1

    6.  郭天聪,费丽萍,王少黎,等.小剂量尿激酶溶栓联合肝素抗凝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2):112

    7.王加瑞.降纤酶对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血流变影响[J].临床荟萃,2001,16(21):987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济南市250033

作者: 董兆强 鹿庆华 郝林 齐昕 费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