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年第31卷第1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在脑血管病中的意义探讨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血管疾病传统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糖尿病等,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防止脑卒中的发生,阻止病情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很多患者并无上述因素,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血管疾病


    传统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吸烟、糖尿病等,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防止脑卒中的发生,阻止病情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效果。但很多患者并无上述因素,随着检测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脑卒中的诊断价值,认为同型半胱氨酸(Hcy)可以作为判断脑卒中危险性的独立指标,且与疾病轻重程度有关,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组:为脑卒中组,共530例。①青年脑卒中组44例,男35例,平均年龄(36.7±5.2)岁;女9例,平均年龄(37.1±4.4)岁。②大于45岁脑卒中组372例,其中脑梗死262例,男142例,平均年龄(61.1±11.1)岁;女120例,平均年龄(59.2±11.2)岁。脑出血110例,男58例,平均年龄(57.2±10.1)岁;女52例,平均年龄(58.7±11.1)岁。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14例,男62例,平均年龄(55.3±7.8)岁,女52例,平均年龄(57.4±6.9)岁。其中轻度病例326例,重度病例204例,各病例均为:①首次急性脑卒中发病(除外血管性痴呆)临床诊断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的诊断标准[1];②年龄40~75岁;③入院后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及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脏病、甲状腺病、肝肾功能不全、免疫疾病、恶性肿瘤及服用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者(如氨甲蝶呤、抗癫痫药等)。

    1.1.2  对照组:选择2005年7月—2006年10月期间身体健康且体检各项指标正常者530例,其中男268例,平均年龄(58.2±10.3)岁;女262例,平均年龄(58.7±11.3)岁。

    经统计学处理,各组间性别、年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血浆标本的采集与检测方法  各组人群均于入院1周内采血,于晨起空腹抽取肘正中静脉血2 ml,抗凝,充分混匀,在1~2 h内迅速冷却至4℃,3 0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血浆血清,分管保存,若有溶血现象则不能采用。采用无锡欧普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OP-162微量荧光检测仪,通过荧光生化法定量检测血中总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激发波长为660 nm,发射波长为710 nm,质控指标采用杏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Hcy标准品作为质量控制,对其作稳定性检验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见表1表1  各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青年脑卒中组血Hcy总平均值为(22.58±6.4)μmol/L,Hcy水平升高占59.1%;脑梗死组血HCY总平均值为(18.75±9.6)μmol/L,进展性Hcy水平升高占58.3%;脑出血组Hcy总平均值(17.85±9.27) μmol/L;TIA组血Hcy总平均值为(18.24±6.7)μmol/L,三组男性均高于女性。对照组血Hcy总平均值为(10.65±2.6)μmol/L,男性正常值略高于女性。脑卒中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可见各种类型脑卒中空腹血浆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TIA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卒中患者轻度组Hcy水平为(16.72±10.4)μmol/L,重度组为(40.64±19.8)μmol/L,轻重度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2  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作为判断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及轻重程度的独立指标。

    3  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负担。其发病是由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于不同环节引起,最有效的防治策略是对危险因素的确定和控制。经过人们不懈努力,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众多常见卒中危险因素干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有些患者并不具备这些危险因素,因此发现新的危险因素并尽早加以控制对改变当今脑卒中发病率居高不下的现状十分重要。

    本研究显示病例组男、女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提示同型半胱氨酸是脑卒中发病的一个危险因素。有人对1 416例无明显动脉硬化的受试者血浆Hcy浓度测定,进行大规模前瞻性研究表明,5年后高Hcy组与Hcy正常组相比,脑卒中危险性高3倍。Clarke等人测定123 例有血管疾病但肝肾功能正常的患者血中游离Hcy,发现16/38例脑血管疾病Hcy升高(占42%),显示Hcy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直接关系。本文研究结果与此相符,脑卒中组与对照组相比,Hcy浓度明显升高,且高Hcy患者比例明显增高,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增加了脑卒中发病危险。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发病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研究证实中度升高的Hcy与脑梗死、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及周围血管病的危险性升高有关[2]。一般健康成人空腹血浆Hcy值约为10 μmol/L,但地区差异性很大,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判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常用的标准是轻度16~30 μmol/L ,中度31~100 μmol/L ,重度>100 μmol/L。我院测定脑卒中患者Hcy水平升高占40.1%,其中青年脑卒中升高者占59.1%,进展性脑卒中升高者占58.3%,且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TIA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与文献报道相符;正常组男性略高于女性,与国外报道接近。

    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来源于饮食摄取的蛋氨酸,正常人体含量很少,它主要是由蛋氨酸在肝脏、肌肉及其他一些组织中脱甲基生成,为体内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在体内有三种代谢途径:一是甲基化途径,Hcy重新甲基化为蛋氨酸,与5-甲基四氢叶酸合成蛋氨酸和四氢叶酸;二是转硫化途径,Hcy与丝氨酸形成胱硫醚,在胱硫醚β合成酶的作用下催化,以维生素B6为辅酶;三是直接释放到细胞外液,这一部分与血浆浓度密切相关,释放到细胞外的Hcy的增加反映了其生成和代谢的紊乱。因为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参与蛋氨酸的正常代谢,因此,绝对或者相对的以上3种因素缺乏及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引起Hcy值增高的两种主要因素。由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异常导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被许多研究证实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致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它可能通过各种机制致病,其中包括造成内皮损伤和功能异常,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破坏机体凝血和纤溶的平衡,影响脂质代谢等,使机体处于血栓前状态,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性。细胞实验(1986年)表明,Hcy对培养的内皮细胞所产生的毒性作用被过氧化氢酶所抑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性和组织因子活性增强的同时,其血液中脂质过氧化的产物水平也升高。这些都提示氧化机制是Hcy致病的关键[3]。Hcy代谢过程中自发氧化,使过氧化物、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破坏内皮细胞的形态,引起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使内皮细胞的凝血及抗凝血功能发生紊乱,同时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强血小板活性,增加其聚集,增加纤维蛋白原生成,改变血液凝固状态,导致血管性疾病的发生。不仅如此,同型半胱氨酸自发形成的巯基内酯化合物,可以和反式视黄醛共同引起血小板的凝集,还可引起血栓素(TXB2)以及PGF1α-R的形成,促进形成血凝块,从而引起临床上常见的梗塞性疾病。新近发现,血Hcy升高作为青年脑卒中危险因素与纤溶系统中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异常有关。另外,由于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是依赖S腺苷蛋氨酸的甲基化反应潜在的抑制物,所以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升高,会影响体内许多物质的甲基化过程,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

    目前,众多研究显示轻中度高Hcy血症大多通过补充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制剂可以得到有效的矫正。因此,在脑卒中人群中广泛开展血浆Hcy检测,并对高Hcy血症患者进行复合维生素制剂治疗可能成为临床防治脑卒中的一个新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1.

[2] Makris M. Hyperhomocysteinemia and thrombosis[J].Clin Lab Haematol,2000;22(3):133-143.

[3] Lentz SR. Homocysteine and vascular disfunction review[J].Life Science,1997,61:1205-1215 .

[4] Harpel PC,Zhang XX,Borth W.Homocysteine and hemostasis:pathogenetic mechanisms predisposing to thrombosis[J].J Nutr,1996,126(4 suppl):S1285-S1289.


作者单位:桓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56400

作者: 巩同玉 李爱平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