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第5卷第2期

一起隐匿性毒鼠强中毒原因的流行病学调查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EpidemiologicalinvestigationofthecauseofaconcealedtetraminepoisoningWANGWei-ya(PingdingshanMunicipalHealthandAnti-epidemicStation,Pingdingshan467000,Henan,PRChina)中图分类号:R59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727(2005)02-374-01毒鼠强又称没鼠命、四二四、闻到......

点击显示 收起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cause of a concealed tetramine poisoning  WANG Wei-ya  (Pingdingshan Municipal Health and Anti-epidemic Station, Pingdingshan 467000, Henan, P R China)

   

    中图分类号:R59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727(2005)02-374-01

    毒鼠强又称没鼠命、四二四、闻到死等等,是国家强令禁止使用的鼠药。可经消化道及呼吸道吸收,不易经完整的皮肤吸收,国内报道的中毒事件,主要是因误服、投毒等经消化道吸收的急性中毒。2003年6月21日,发生在平顶山市鲁山县一家4人毒鼠强中毒事件,中毒原因和经过与以往报道不同,为探明中毒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发生,我们对其中毒原因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1  临床资料

    11  发病经过  患者李某,菜农,75岁,曾于2002年11月购买鼠药“闻到死”,回家后自行用玉米粒与其搅拌,用器皿分装放在自己及儿子居住房屋内灭鼠。2003年3月21日,李某首次出现中毒症状,未就医,自行缓解;6月9日,第二次出现中毒症状,症状较重,与此同时,其子,男,35岁,也出现中毒症状;6月11日,其妻杨某,女,74岁出现中毒症状;6月15日,其外孙女,张某,女,7岁,出现同样中毒症状;6月21日以上4人,再次出现重度中毒症状,患者李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12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癫痫样大发作,突然昏倒,全身抽搐,口吐白沫,小便失禁,意识丧失,持续约10~20min,发作间期神志清。李某之子,有“强迫症”,答非所问。患者张某,躁动不安,不能静卧,一直走动。

    13  实验室检验结果  取患者李某之子、其妻、女儿、女婿、雇工及外孙女张某血液各5ml,压井水1 000ml,共7份样品,做定量实验。其妻、其子及外孙女血液中检测出毒鼠强,且张某高于李某之子20倍。其余3人血样及一份水样未检出。

    2  流行病学特征

    21  时间分布  2002年11月投放鼠药“闻到死”,到2003年3月21日首次出现中毒症状,大约100d左右;距李某一家4人6月9日、11日、15日再次出现中毒症状180余d。在此期间未再购买使用过灭鼠药。

    32  人群特征  此次中毒发病的是李某及之子,其妻、其外孙女共4人。与他们一日三餐共同就餐的一名雇工,同住一庭院内,未发病。李某女儿、女婿,午饭、晚饭也与他们同吃,未发现中毒症状。患者,张某,平时不在李某处吃住,只是放学后在此处逗留、玩耍,她是最晚出现中毒症状的。

    33  房屋居住情况  李某所住房屋原是“木耳温室”,位于村外田地中间,四周均是菜地,共有房屋十余间(每间7~8),门窗较小,通风不良(北面窗户是死窗,不能打开通风,只供采光)。李某与其妻同住一屋,其子与其隔门居住,均为坐北朝南,室内物品堆放杂乱,食品与物品混放,墙角有鼠便,床单、窗台有鼠迹;其雇工居住对面,门朝北。中间有约200庭院,挖一压水井,为其饮用水井。

    3  讨论

    31  此次中毒事件与国内报道的因投毒、误服、引起急性中毒不同,它中毒原因不明显,发病隐蔽,属隐匿中毒[1]。李某3月第1次出现中毒症状误诊为“感冒”,以后家人多人多次出现中毒症状都没有得以确诊,临床医师如果没有做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很难做出准确诊断。

    32  共同就餐者不全发病,未共同就餐者发病,不属于食物中毒。食物中毒一个最大特征是“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都食用过同样的中毒食品,未食者不中毒”[2],李某之女、女婿及雇工共同就餐,未发病,张某未共餐,发病。

    33  住在投放鼠药房屋内的人均发病。中毒4人,除张某外,其余3人长期居住在投放鼠药的房屋内,房屋卫生状况差,“墙角的鼠便及窗台的鼠迹”反映出室内鼠类活动频繁。鼠类活动,身体接触“毒玉米”、携带了毒品,鼠类又在室内物品上爬行,污染了食品或衣物,加之卫生意识差,间接误食了毒品,引起中毒。

    34  潜伏期长,最短100d左右,最长180余天,与文献记载不同。有文献报道,毒鼠强中毒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3],服毒剂量小,则发病症状轻,不易引起人们的警觉。然而,毒鼠强在生物体内稳定性强,降解很慢,存留时间长[4]。短期内,多次接触毒物,易导致毒物在体内蓄积,毒物在体内达一定量,便出现临床中毒症状。

    35  中毒时间集中在春、夏季。这正是气温回升、气流上扬之时,患者居住房屋门窗较小,通风不良,随着室内气温升高,毒鼠强蒸发于空气中的气溶胶增多,且不能及时排出户外,通过呼吸道被人体吸收,毒物在人体内蓄积而出现中毒。


    至于张某未居住李某处,而出现中毒,且血液中检出高于李某之子20倍毒鼠强。这可能与张某年小爱动在李某处玩耍时无意中与毒玉米粒接触,间接误食有关。


    参考文献:


    [1] 任引津隐匿性中毒的诊断[J]中华内科杂志,1998,37(11):781


    [2] 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96


    [3] 张启才,徐建飞,任新林一起用毒鼠强投毒案的分析[J]法医学杂志,1999,15(3):157


    [4] 黄韶清,赵德禄,吴福玉,等急性毒鼠强中毒161例报告[J]急诊医学,1997,6(4):202

作者单位:平顶山市卫生防疫站,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作者: 王维亚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