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8期

西洛他唑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干预治疗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西洛他唑(CilostazolCS)对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早期干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54例T2DM合并PAD早期(无伴下肢溃疡发生)患者口服CS治疗3个月,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0%,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主观症状及体征、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Cilostazol CS)对2型糖尿病(T2DM)下肢动脉病变(PAD)的早期干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54例T2DM 合并PAD早期(无伴下肢溃疡发生)患者口服CS治疗3个月,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5%~7.0%,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主观症状及体征、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踝肱指数(ABI)、血脂、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等的变化。 结果 CS治疗后,下肢疼痛明显好转,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显著增加,ABI指数增加,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聚集率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 结论 CS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平滑肌、调解血脂等途径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早期症状,延缓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的发生,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宜T2DM患者PAD的早期干预治疗。

【关键词】  西洛他唑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下肢动脉病变(PAD)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在2型糖尿病(T2DM)确诊时,8%~10%的患者已有明显的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1]。据北京地区5所医院调查,病程5年以上、年龄大于40岁的T2DM患者中PAD发病率高达90.8%[2]。早期诊断和治疗PAD,可预防糖尿病足坏疽乃至截肢的发生。本研究通过观察T2DM伴PAD早期(无伴下肢溃疡发生)的患者使用西洛他唑(Cilostazol  CS)治疗前后主观症状及体征、无痛行走距离和最大行走距离、踝肱指数(ABI)、血脂、纤维蛋白原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等的变化,探讨CS对T2DM患者的PAD早期干预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5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T2DM患者(按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年龄<75岁,(3)踝肱动脉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0.9[3],伴或不伴有间歇性跛行或下肢静息痛或有下肢溃疡形成倾向;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2)糖尿病足溃疡和或坏疽不能行走,(3)进入研究前2个月中服用过抗血小板类药物、调脂药物及其他治疗慢性动脉闭塞症药物。患者中男38例,女16例,年龄36~73岁,平均60.4±7.6岁;病程1.5~39 年,平均(17.8±4.2)年;患者的疾病构成如下: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25例、脑梗死(包括TIA)14例、高血压病39例、高脂血症45例。

  1.2  方法

  1.2.1  症状体征检测  所有症状体征分为0~4分共5级。间歇跛行:行走≥500m,无疼痛为0分,每缩短100m有疼痛感分别为1,2,3分,静息痛无法进行或行走<100m、疼痛明显者为4分;疼痛感:从无、偶有、经常可耐受、经常不能耐受和持续性疼痛分别为0,1,2,3,4分;麻木感;从无、偶有、经常、经常麻木伴麻痹、经常麻木伴针刺分别为0,1,2,3,4分;下肢溃疡:无溃疡、有溃疡形成倾向(包括皮肤颜色、局部红肿、硬结)、溃疡形成分别为0,2,4分。疗效评价:症状改善>2级为显效,症状缓解2级为良好,症状缓解1级为改善,症状无变化为无效,症状加重为恶化[4]。

  1.2.2  应用欧姆龙计步器对患者行走距离计数  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无痛行走距离及最大行走距离;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下肢疼痛进行评分[5]。

  1.2.3  ABI测定  由专一的技术熟练的技师操作, 采用日本生产的ES-1000SPM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测定严格按照心血管病和介入放射治疗协会2002年的标准[6]),取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的收缩压,除以肱动脉收缩压,正常值应>1.0,双侧ABI中有一侧小于0.9,即入选。

  1.2.4  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测定  血脂用日本产7070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用日本产专用HbA1c高效液相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测定方法;晨起空腹抽取全血4.5ml,用0.5ml 3.8%枸橼酸钠抗凝;用CHRON-LOG血小板聚集率测定仪(美国)测定ADP 0.5μmol/L和ADP 2.0μmol/L时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测定为双缩脲法,采用722紫外分光光度计。

  1.3  治疗方法  采取饮食、运动及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控制血糖,使HbA1c控制在6.5%~7%,同时给予西洛他唑(浙江大冢制药厂)100mg ,2次/d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入组期间凡影响此药疗效评价的药物均被禁用。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0.0统计程序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以x±s表达。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情况。

  2  结果

  2.1  行走距离及疼痛评分结果  患者经CS治疗后下肢疼痛明显好转、无痛行走距离、最大行走距离有显著增加,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表1)。主观症状的变化经过西洛他唑治疗3个月后明显改善(见表2)。

  2.2  ABI检测结果  治疗前后ABI指数分别为0.81±0.07,1.06±0.15,P值<0.0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行走距离、疼痛评分情况比较(略)

  表2  西洛他唑治疗前后主观症状的变化(略)

  2.3  治疗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比较  治疗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变不明显;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全部病例治疗前后的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比较(略)

  3  讨论

  T2DM合并PAD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其组织改变与非糖尿病相似,不同之处是其发病早,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且主要累及下肢远端动脉[7]。最早的改变是血管内皮损伤,随之吞噬细胞活动增强,吞噬大量胆固醇、甘油三酯,沉积于血管壁,形成斑块;同时血小板的粘附、凝集性增强,释放血栓素A2及前列腺素E2(PGE2),刺激血管中层平滑肌增生。有研究显示,糖尿病足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增大,证实了血小板积极参与了糖尿病足的发展过程[8]。西洛他唑是一种新型合成的抗血小板药物,它的作用主要在于抑制血小板内和血管内的磷酸二酯酶并阻碍 cAMP 降解和转化,导致cAMP 在血管内增多,抑制了血小板聚集和使血管扩张,防止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从而有效缓解症状和达到治疗目的。本文研究应用西洛他唑治疗后患者下肢疼痛感与麻木感、间歇性跛行、足部局部皮肤等明显好转,无痛行走距离及最大行走距离分别增加了58.0%和53.4%;ABI指数也升高30.9%,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过程中,无1例患者主、客观症状、体征恶化,表明CS能扩张血管平滑肌,降低周围动脉阻力,增加搏动指数,改善周围血管血流量,从而减轻下肢疼痛、增加行走距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予以CS治疗3个月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水平下降,与YamazzkiY 等[9]报道的“CS降低血清三酰甘油的治疗需延长0.5~1年方可见效”相比起效较早,可能与本治疗过程中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正常范围有关。至于糖化血红蛋白是否对CS的降脂作用有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T2DM伴PAD多发生在老龄患者,男性、吸烟者及文化程度低者多见,多数合并多种器官损害,预后较差。本组患者平均(60.4±7.6)岁,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变者分别高达46.3%、25.9%、72.2%、83.3%。但是,本研究中只有5例患者在治疗第一周内出现短暂不良反应,其中2例患者出现头痛,2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皮疹。治疗期间未见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心衰等副作用,无一例因副作用而中断治疗。  Wilhite 等[10]通过对 21例平均年龄(65.9±8.43)岁的PAD患者进行研究,比较与CS、氯吡格雷、阿斯匹林三药对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证实西洛他唑对出血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不会增加出血危险。说明该药物应用于这类患者是安全的,并能长期应用。综上所述,西洛他唑对T2DM合并PAD具有早期干预作用,他主要是通过①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和血管阻塞;②扩张血管平滑肌,增加周围血液循环;③调解血脂等途径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早期症状,延缓糖尿病足溃疡及坏疽的发生,从而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本实验进一步表明CA具有较好的安全性,适宜T2DM患者PAD的早期干预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爱红,许樟荣,许永杰,等.前列腺素E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观察[J].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5,3(4):22~25.

  [2] 潘长玉,高妍,袁申元,等.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1,9(6):323~326.

  [3] 许樟荣,敬华.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45~47.

  [4] 刘新胜.培达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的疗效观察[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5,19(9):655~657.

  [5] 李良寿.临床医学研究原理与方法[M].第2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9~188.

  [6] Sacks D.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use of the ankle brachial index In the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J].J VaseInter Radiol,2002,13:353.

  [7] Steigerwalt RD,Belcaro GV,Christopoulos V.Ocular and orbitalblood flow velocity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treated with intravenous prostaglandin E1[J].J Ocul Pharmcol Ther,2001,17(6):529~535.

  [8] 曹凤林,郭剑超,王艳萍.糖尿病足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J].天津医药, 2006,12(34):856~857.

  [9] Yamazzki Y,Knwamum K,Yasuda H. Inhibitory effect of cilostazol on carotid hypertrophy in DM patients[J].Yakuri to Chiryo,1994,21(11):4415.

  [10] Wilhite DB,Comerota AJ,Schmieder FA,et al. Man-aging PAD with multiple platelet inhibitors:the effec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on bleeding time[J].J Vasc Surg,2003,38(4):710~713.


作者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广州市糖尿病医院,广东 广州 510370.

作者: 张学思,张应贵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