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第18卷第2期

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肩周炎186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肩周炎是由于慢性劳损或气血不足、感受风寒和湿邪而引起的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性的病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患。近几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肩周炎1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具备以上任意2条即可确诊,在临床上一般不难诊断。3治疗方法1。...

点击显示 收起

  肩周炎是由于慢性劳损或气血不足、感受风寒和湿邪而引起的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为主要特性的病症,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患。近几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肩周炎18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该组186例中,男67例,女119例;年龄30岁以内3例,30~40岁25例,41~50岁87例,51~60岁56例,60岁以上15例,平均年龄45岁;病程半年以上43例,3~6个月51例,1~3个月39例,1个月以内53例;气滞血凝型57例,瘀血阻络型49例,痰湿阻滞型34例,气血两虚型46例。
   
  1.2 诊断标准 [1]  ①年龄50岁左右,有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夜间加重,有受寒或外伤史,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所诱发;②肩关节上举、外展、内外旋功能均受限;③肩关节前、后、外侧均有压痛,或伴有肩周肌肉痉挛或萎缩;④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或有钙化灶,且排除其它肩部疾病者。
   
  具备以上任意2条即可确诊,在临床上一般不难诊断。
   
  1.3 治疗方法
   
  1.3.1 中医分型治疗
   
  1.3.1.1 气滞血凝型 证见肩部酸痛,活动受限,肩部畏风喜暖,喜揉按,舌质淡,苔薄白,脉弦。治以调气和血,通络祛邪。处方:羌活15g,丹参10g,川芎10g,当归10g,秦艽10g,赤芍10g,白术10g,红花10g,桂枝10g,姜黄6g,甘草6g,大枣3枚。水煎服一日一剂。
   
  1.3.1.2 瘀血阻络型 因用力不当或外伤后,肩部疼痛或伴肿胀,痛点固定,拒按,活动和夜间加重,舌质暗,苔白或薄黄,脉弦或细涩。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外方:羌活10g,川芎10g,丹参10g,桃仁10g,红花10g,没药10g,当归10g,香附10g,醋炒元胡10g,甘草10g,桑枝10g,五灵脂10g。水煎服一日 一剂。
   
  1.3.1.3 痰湿阻滞型 见肩部酸痛,重滞不利,并见形寒肢冷,舌质淡,苔白,脉弦滑或弦细。治以化痰通络,活血止痛。处方:姜半夏6g,南星6g,枳壳10g,茯苓10g,苍术10g,桂枝10g,羌活10g,川芎10g,丹参10g,红花10g,威灵仙10g,莱菔子10g。水煎服一日一剂。
   
  1.3.1.4 气血两虚型 证见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肢乏力,舌质淡,苔少或白,脉细弱或沉。治以调补气血,舒筋活络。处方:黄芪30g,白芍10g,川芎10g,羌活10g,威灵仙10g,丹参10g,红花10g,桑寄生10g,白术10g,桂枝6g,炙草10g,大枣12枚。水煎服一日一剂。以上各症型均以15天为一疗程。
   
  1.3.2 西医治疗 在肩部明显压痛点(阿是穴)以丹参注射液2ml局部注射,每3天注射一次,15天为一疗程。各症型均用一疗程。
   
  1.4 疗效标准 治愈:肩部疼痛完全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好转:肩部疼痛减轻,活动功能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疼痛未缓减。 2 结果 各型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中西医结合分型治疗效果  (略)
  
  3 讨论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又称漏肩风、冻结肩、五十肩等。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体力劳动者多见,女性多于男性,有自愈倾向,其发生与风、寒、湿、年龄、劳损、内分泌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发病以肝肾亏损、气血虚衰、血不荣筋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劳损或外伤、瘀血阻络为外因。病位早期在关节囊,晚期则波及关节囊以外的软组织,病机关键在经脉痹阻,“不通则痛”。该病属于“痹症”范畴。辨证当分虚实,多见以风寒湿邪为主,兼有瘀滞和气血虚衰,病程较长。治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主,兼顾祛风、散寒、化湿、补益气血等。故治疗中有川芎、丹参、桃仁、红花、当归等活血之品;亦有羌活、威灵仙、桑寄生、秦艽、元胡、桑枝等祛风化湿通络之药;香附、元胡、姜黄、桂枝则取其温脉止痛之效;而黄芪、白芍、白术、炙草、大枣等起到补益气血之功。
   
  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内分泌的失调有关,该病多发生在50岁左右,且多侵犯女性,有自愈性,预后良好,绝少留有后遗证。在治疗上,用丹参局部注射是遵 循“通则不痛”的原则,起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意。
   
  总而言之,治疗肩周炎的目的,是为了减少病人的痛苦,改善关节功能。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表现,灵活运用,不必过于拘泥,关键是要辨证明确,抓住主证,随证加减,即“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法即是方也”。只要辨证明确,服药无不良反应,其远期疗效还是可观的。治疗期间,患者还应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自我功能锻炼,配以辅助治疗,巩固疗效,防止复发,这样才能起到“针到痛减,药到病除”之功。
     
  参考文献
    
  [1]戴慎,薛建国,岳沛平.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42.

  (1.甘肃省临泽县68223部队卫生队,甘肃 临泽 734200

   2.陕西汽车集团第一职工医院

   3.甘肃省民勤县大坝卫生院曹城社区卫生站)

作者: 方立强刘苏莉张光锋 方向俊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